氨氧化法制硝酸1、下列实验方法或数据合理的是()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9.8g NaCl 固体B.用25mL碱式滴定管准确量取22.00 mL的KMnO4溶液C.用广泛pH试纸测出某盐酸溶液的pH为3.2D.用10mL量筒量取7.50mL稀盐酸【答案】A【解析】A.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准确度为0.1g,可称取9.8g食盐,故A正确;B.量取高锰酸钾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故B错误;C.广泛pH试纸测定的pH值为整数,3.2是小数,所以不合理,故C错误;D.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准确度为0.1mL,所以量取7.50mLmL不合理,故D错误.【答案】B3、铝碳酸镁[AlaMgb·(CO3)c·(OH)d·eH2O]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称取3.01g铝碳酸镁样品,溶于50mL2mol/L的盐酸(过量),收集到气体112mL(标准状况);往所得溶液中加入40mL 3mol/L的NaOH溶液,过滤,将所得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1.74g;再将滤液稀释到100mL,测得溶液中OHˉ的浓度为0.1mol/L.由计算可以确定e的值为()A.4 B.5C.7 D.8【答案】A【解析】加入的盐酸中含有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n(HCl)=2mol/L×0.05L=0.1mol,则反应后的溶液中n(Cl﹣)=0.1mol,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n(CO2)==0.005mol,根据C原子守恒,3.01g样品中含有0.005molCO32﹣;由于反应后氢氧根离子过量,则1.74g沉淀为氢氧化镁的质量,则氢氧化镁的物质的量为:=0.03mol,根据质量守恒可知,3.01g样品中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3mol;40mL 3mol?L﹣1的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3mol/L×0.04L=0.12mol,反应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OH﹣)=0.1 L×0.1 mol/L=0.01mol,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NaAlO2、NaOH,根据离子电荷守衡:n(Cl﹣)+n(OH﹣)+n(AlO2﹣)=n(Na+),则:n(AlO﹣)=0.12mol﹣0.1mol﹣0.01mol=0.01mol,根据质量守恒,3.01g2样品中含有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生成0.05mol二氧化碳需要消耗氯化氢0.1mol,0.01mol铝离子转化成偏铝酸根离子需要消耗0.04mol氢氧根离子,生成0.03mol氢氧化镁沉淀需要消耗0.06mol氢氧根离子,设3.01g 样品中含有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x,则:0.1mol﹣0.01mol﹣x=0.12mol﹣0.04﹣0.06mol ﹣0.01mol,解得:x=0.08mol,则 3.01g样品中含有水的质量为:3.01g﹣27g/mol×0.01mol﹣24g/mol×0.03mol﹣60g/mol×0.005mol﹣17g/mol×0.08m ol=0.36g,该水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所以a:b:c:d:e=n(Al3+):n(Mg2+):n(CO32﹣):n(OH﹣):n(H2O)=0.01mol:0.03mol:0.005mol:0.08mol:0.02mol=2:6:1:16:4,即:a=2、b=6、c=1、d=16、e=4,故选A.4、以下4种有机物的分子式都是C4H10O:其中能被氧化为含相同碳原子数的醛的是()A.①②B.只有②C.②③D.③④【答案】C5、下列各组元素中,属于同一周期的是()A.碳、氧、硫 B.硅、磷、氯 C.锂、钠、钾 D.氟、氯、溴【答案】B6、下列电子式中,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D7、把碘从碘水里分离出来,有下列基本操作:①静置后分液②充分振荡③把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再加入萃取剂四氯化碳.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答案】B【解析】萃取时,先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如果不漏水,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密度小的液体再向溶液漏斗中加入密度大的液体,碘水的密度小于四氯化碳的密度,所以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碘水,再加入四氯化碳;加溶液后,然后充分振荡使碘充分被四氯化碳萃取,最后静止后溶液分层,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倒出,完成分液操作.故选B.8、下列说确的是()①豆浆和雾都是胶体②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和胶体③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而土壤保肥与胶体的性质无关④胶体微粒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⑤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带电荷.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⑤D.①②⑤【答案】D【解析】解:①豆浆是蛋白质胶体,雾是气溶胶属于胶体,所以豆浆和雾都是胶体,故①正确;②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故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故②正确;③血液透析原理即为渗析原理,涉及胶体性质,土壤的保肥作用是由于土壤胶粒通常带负电荷,吸附氮肥中的铵根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阳离子,而达到保肥效果,故③错误;④胶体微粒的直径大于半透膜的孔径,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故④错误;⑤胶体不带电,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因为都带同种电荷,胶粒之间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颗粒,达不到100nm以上就沉不下来,故⑤正确;故选D.9、有人设想将碳酸钙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使之变为纳米碳酸钙(即碳酸钙粒子直径是纳米级),这将引起建筑材料的性能发生巨变.下列关于纳米碳酸钙的推测可能正确的是()A.纳米碳酸钙是与胶体相似的分散系B.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会产生丁达尔效应C.纳米碳酸钙化学性质已与原来碳酸钙完全不同D.纳米碳酸钙的粒子不能透过滤纸【答案】B【解析】A.纳米碳酸钙是纯净物,分散系是混合物,故A错误;B.将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故B正确;C.纳米碳酸钙化学性质与原来相比相同,故C错误;D.与胶体中的胶粒能透过滤纸一样,纳米碳酸钙的粒子能透过滤纸,故D错误.故选B.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H+的溶液显酸性,含OH-的溶液显碱性B.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葡萄糖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C.某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D.标准状况下,2.24 L NH3溶于水制得1 L氨水,则c(NH3·H2O)=0.1 mol/L【答案】B【解析】任何水溶液中均含有H+、OH-,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c(H+)、c(OH-)的相对大小,A错误;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B正确;NaCl的饱和溶液升温,NaCl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NaCl的质量分数不变,C错误;NH3溶于水中的溶质主要为NH3,且生成的NH3·H2O能够电离,因此标准状况下2.24 L NH3溶于水制得1 L氨水,c(NH3·H2O)<0.1 mol/L,D错误.11、实验室中将氢气通入装有m g氧化铜的大试管,进行氧化铜的还原实验,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为n g,共用去氢气w g,此时生成水的质量为A 89()m n-g B98()m n-g C 9wg D940w g【答案】B【解析】考查化学计算技巧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SO42-的质量是96gB.1molH2O的质量是18g/molC.CO2的摩尔质量是44gD.HCl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6.5g/mol【答案】A【解析】A、m=nxM=1mol×96g/m ol=96g,故A正确.B、m=nxM=1mol×18g/mol=18g,故B错误.C、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所以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44g/mol,故C错误.D、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故D错误;故选A.13、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部分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采用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答案】B【解析】花生油与水互不相溶,可以利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14、某无色溶液,由Na+、Ag+、Ba2+、Al3+、AlO2─、MnO4─、CO32─、SO42─中的若干种组成。
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⑴取适量溶液,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无色溶液;⑵在⑴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NH4HCO3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甲;⑶在⑵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也有气体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乙。
则下列离子在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有:()A.SO42-、AlO2─、Na+ B.Na+、CO32─、AlO2─C.CO32─、Na+、Al3+D.MnO4─、Na+、CO32─【答案】B15、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必须验纯②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一定要将滴管伸入试管中③在中和滴定的实验过程中,目光应注视滴定管的液面④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⑤用托盘天平称氢氧化钠固体时,必须把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④⑤【答案】C【解析】:①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可能发生爆炸,故做点燃可燃性气体的实验之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故①正确;②为了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后再进一步污染试剂,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位于试管口上方垂直滴加,一般不要将滴管伸入试管中,故②错误;③在滴定过程中,目光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故③错误;④蒸馏的原理:通过控制沸点的不同来实现物质的分离,所以温度计水银球要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故④正确;⑤氢氧化钠有腐蚀性,称量氢氧化钠时,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小烧杯里称量,不能直接放在滤纸上,故⑤错误;故选:C.16、下图中的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取乙炔。
请填空:(1)图中,A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炔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炔发生了________反应。
(3)乙炔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乙炔发生了________反应。
(4)为了安全,点燃乙炔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炔燃烧时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