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导学案编制人:曹厚余审核人:莫兰文【学习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3.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4.反复诵读并背诵,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预习案】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自主解决基础知识。
一、词的基本知识“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
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
词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温庭筠、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
二、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
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三、走进作家李煜,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世称李后主。
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为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
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
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四、朗读:首先要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春花秋月 / 何时了?往事 / 知多少。
小楼昨夜 / 又东风,故国 / 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 / 应犹在,只是 / 朱颜改。
问君能有 / 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其次找出韵脚:两韵一换ao~ong~ai~ou五、前人评价:1.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
”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2.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
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
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3.王国维《人间词话》:“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第二课时【探究案】自己完成下面的内容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群学修正、完善,推荐在班级展示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对他是一种讽刺,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解说: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4. 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解说: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⒌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明确: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用自然永恒衬托人事变化,正好表达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囚所特有的“旧日繁华转头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独特感受。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整首词词眼该是“愁”字。
⒍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7.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好在何处?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
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
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修辞―比喻,(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
(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
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
(可联想)设问、比喻。
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
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8.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相传因为这首词,宋太祖极为震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
这首词为什么竟会招来杀身之祸?词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恋。
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纯水又向故国流去,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训练案1.阅读下面李煜不同时期的作品,与《虞美人》三词连贯在一起,概括李煜的感情变化。
一斛珠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明确:三个时期代表了李煜三种人生态度:《一斛珠》眷恋人生;《清平乐》感叹人生无常,愁肠入怀;《虞美人》厌倦人生。
2.将李煜和项羽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明确: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夫莫当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
一代武夫在四面楚歌中,用一曲《垓下歌》写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
但是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就死吧!无非一死,中国古人向来对死看得开,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兵败乌江,项羽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
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他死得着实壮烈!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
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不仅让我们目睹了他英雄壮烈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
可以说,他死的时候,既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
所以,项羽的绝笔虽然也是末路王候的遗书,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这位英雄俊才击板叫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之所以两千年来为后人所追忆,怀念,多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但是李煜只是李煜,一个文诌诌的词人罢了。
不是勾践,勾践他亡过国,但他能“卧薪尝胆”,能够“三千越甲可吞吴”,最终成就复国大业。
有人说,政治是艺术的天敌,的确,太感性、太重视自己的内心的人是不适合做政府领导的。
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看着李煜忧郁的脸,我们会觉得李煜如果不当皇帝,放歌于山林之间,相信一定是陶渊明一类自由自在的隐士。
3.不改变原意,把这首词译成一首白话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只是留恋于那的人容貌已改,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