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一、单选题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社会主义的方向C.为精神文明服务,为物质文明服务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A.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B.培育“四有”新人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使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协调发展B.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
C.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4.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的是()。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5.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C.爱国主义6.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爱国主义B.为人民服务C.集体主义7.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发展教育和科学B.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C.深化文化体制改革8.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实现国家统一B.增强人民凝聚力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搞好道德建设的两种基本手段和途径是()A.教育和引导B.教育和法制C.法制和引导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解决的问题是()。
A.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B.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问题C.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11.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艺术的方针是()。
A.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12.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A.勤劳勇敢B.诚实守信。
C.热爱祖国13.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
A.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B.以为人民服务为重点,以集体主义为核心C.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重点14.当今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
A.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文化的竞争B.民族文化的竞争和人口素质的竞争C.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15.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
A.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B.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爱劳动、爱中国共产党C.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16.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
A.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和发展的根本要求C.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17.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的是()。
A.人的全面发展B.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C.社会的高度和谐1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仍然要提倡集体主义,提倡集体主义就要反对()。
A.个人利益B.按劳分配C.极端个人利益和利己主义19.构建当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基本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的是()。
A.社会主义先进文化B.八荣八耻C.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2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
A.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B.弘扬爱国主义精神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参考答案:1.A 2.B 3.C 4.A 5.A6.C 7.B 8.C 9.B 10.C 11.B12.B 13.A 14.C 15.A 16.C17.A 18.C 19.B 20.C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
A.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2.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其内涵是()。
A.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市场经济服务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C.人民是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文化应属于人民,为人民服务D.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3.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基础上强调要加强()。
A.社会公德教育B.职业道德教育C.个人品德教育D.家庭美德教育4.文艺工作要坚持双百方针,就是鼓励()。
A.多出精品力作B.多元化C.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D.文艺可以脱离政治5.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A.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B.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D.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6.“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求()。
A。
把两个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B.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应该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C.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D.切实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投人7.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包括()。
A.经济实力的竞争B.科技实力的竞争C.国防实力的竞争D.文化实力的竞争8.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B.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宣扬个人主义,这是市场经济本身的要求。
C.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已不现实,应该是“人人为自己”D.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精神文明,应该引导人民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9.文化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为()。
A.科学文化和技术文化的竞争B.教育的竞争C.劳动者文化素质的竞争D.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竞争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A.社会团体B.国家C.集体D.个人11.新世纪教育的历史使命是()。
A.教育必须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充分的人才和智力支持B.教育必须为社会意识形态服务C.教育必须促进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D.教育必须为新世纪全民族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明显提高作出积极贡献12.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目标是()。
A。
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B.构建终身教育体系C.形成学习型社会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A.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B.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C.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承接。
D.与物质文明相协调_1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要()。
A.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5.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哪几个阶段?()A.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B.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C.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依赖性阶段D.自由个性阶段1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17.“八荣八耻”的价值取向()。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B.体现了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精神C.充分反映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当代发展方向和紧迫课题的战略思考D.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18.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
A.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B.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C.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D.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互为前提和保证B.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不直接等于人的全面发展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必然要求D.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根本尺度20.以德治国,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是要在全社会鼓励和支持()。
A.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道德B.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C.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思想道德D.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义务、用诚实劳动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参考答案:1.ABCD 2.BCD 3.ABCD 4.AC 5.ABCD 6.BCD 7.ABCD 8.AD 9.ABCD 10.BCD 11.ACD 12.ABCD 13.ABC 14.ABCD 15.ABD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BC 20.ABCD三、简答题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十七大报告对其作了哪些改进?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4.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5.如何理解“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的辩证关系?6.“四有新人”的内涵是什么?内在的关系如何?7.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其内涵是什么?8.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9.为什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0.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参考答案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改进: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个人品德建设,这是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个人品德建设。
2.(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使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任务是要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培育“四有”公民。
4.(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4)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5.(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是统一的,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2)“二为”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总目标和总方向,“双百”是实现“二为”目标和方向的必由之路。
离开“二为”谈“双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就会迷失方向;离开“双百”谈“二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就不可能落到实处。
(3)我们应防止和反对把二者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倾向。
6.“四有公民”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对国民素质的具体要求,其内涵是:第一,有理想;第二,有道德;第三,有文化;第四,有有纪律。
关系:“四有”是一个统,的整体,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其中理想是目标,道德是基础,文化是条件,纪律是保证。
“四有”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化建设对全体公民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素养、法制纪律观念等全面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