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生物教案任课教师:李用第一章、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一节、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新授课课时:2教学目标:1、识记新陈代谢的概念;2、识记新陈代谢基本类型的概念和区别;3、知道自然界存在中间代谢类型。

教学重点:1、新陈代谢相关的多个概念;2、生物的新陈代谢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1、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四者的关系;2、化能合成作用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引入:在回顾以往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陈代谢基本代谢的课题二、讲二、板书:1、新陈代谢的概念(1)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概念和关系(2)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概念和关系(3)新陈代谢的意义2、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1)同化作用的类型〈1〉自养型的概念、代表生物〈2〉异养型的概念、代表生物(2)异化作用的类型〈1〉需氧型的概念、代表生物〈2〉厌氧型的概念、代表生物(3)介绍自然界存在的中间代谢类型小结:本节课程详细讲述了生物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与对生物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新陈代谢与生物的重要联系,能够区分生活中常见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

作业:名词:新陈代谢第二节、酶与新陈代谢类型:新授课课时:2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酶的本质2、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酶的特性3、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生活中的酶制品教学重点:1、酶的本质与特性2、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酶的本质与特性2、酶的作用机理过程:引入:图片引入(生活中的含酶制品)板书:1、酶的概念与本质(1)酶的概念(2)酶的本质2、酶的特性(1)高效性(2)专一性(3)作用条件温和(4)活性可调节(5)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不变3、生活中含酶制品的使用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从而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第三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2教学重点:1、生物生殖的类型2、生殖的意义3、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比较教学难点:1、生殖的类型2、不同生殖方式的对比教学过程:引入:提问:生物通过什么来产生后代,所有的生物生殖方式都是一样的吗?不一样的话有哪些不同呢?板书:1、生殖的概念2、生殖的类型3、无性生殖类型(1)分裂生殖(2)出芽生殖(3)孢子生殖(4)营养生殖4、有性生殖类型(1)同配生殖(2)异配生殖5、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比较6、变态发育7、生殖的意义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了解到生物繁衍的手段—生殖,让学生再一次领略生命的伟大。

第四节: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2教学重点:1、遗传物质DNA的结构2、变异的类型3、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教学难点:1、DNA的结构与特点2、DNA的复制方式3、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机理4、变异类型的区分教学过程:引入:图片引入(明星父子的照片对比),为什么会长的如此相似?为什么有的长得不行呢?板书:一、遗传1、遗传的概念2、遗传物质DNA(1)DNA结构(2)DNA复制(3)基因表达(基因怎么控制生物性状)(4)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二、变异1、变异类型(1)基因突变(2)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2、变异对生物的好处与坏处小结: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能够了解生物生殖过程中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本质,并能够知道遗传与变异对生物的重要作用。

第五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2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自然与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2、让学生了解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所发生的改变3、让学生见识更多的奇异生物,从而爱上与自然界中生物相处教学重点:1、生物圈的概念2、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3、生物对环境适应过程中所学会的手段教学难点:1、生物与生物之间各种关系的区分2、生物对环境适应过程中学会的手段的区分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引入:图片引入(犀牛和犀鸟关系图、大豆与根瘤菌关系图等),引发学生思考生物圈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板书:一、生物圈的概念二、生态学的概念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光照2、水3、温度4、湿度………………四、生物对生物的影响1、种内关系(1)互助(2)斗争2、种间关系(1)共生(2)寄生(3)共栖(4)捕食(5)竞争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保护色2、警戒色3、拟态小结:通过对本节内容的讲授,希望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其次,发现学生对有趣的图片很有兴趣,以后可以多多加入进ppt。

作业:新陈代谢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方式有哪些?第二章、植物第一节、植物的主要类群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2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知道各类植物的特点2、让学生能够区分生活中常见的植物3、让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美丽,并懂得去欣赏这种美教学重点:1、各类植物的特点2、植物的分类教学难点:1、植物的种类繁多,完全记忆下来较为困难2、有一些植物形似都很高,较难区分教学过程:引入:图片引入(诗句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所描绘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江水会绿如蓝呢?板书:一、藻类植物1、基本特征2、常见的藻类植物二、苔藓植物1、苔藓植物的特征2、常见的苔藓植物3、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三、蕨类植物1、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2、常见的蕨类植物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四、裸子植物1、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2、常见的裸子植物3、裸子植物的意义五、被子植物1、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2、常见的被子植物3、被子植物的意义小结: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够掌握生活中常见植物的区分,了解这些不同种类的植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学生较为喜欢看图,可继续保持第二节:植物的形态结构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2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知道植物各个部位的组成,名称及类型2、学生能够讲述植物各个器官对植物的作用3、学生能够从植物的单独的各个部分去发现植物的美教学重点:1、植物各个器官的类型2、植物各个器官对植物的重要作用3、植物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教学难点:1、植物共有6个器官,每种都有不同的类型,区分起来易混淆2、每种器官的生理功能不同,要想熟记有一定难度教学过程:引入:图片引入(千年古树图),千年古树之所以能够活这么久,是因为什么?加入某个部分断掉,是否还能继续存活呢?板书:一、根1、根的类型2、根系及根系的类型3、根的特性4、根的结构5、根的生理功能二、茎1、茎的形态2、茎的结构3、茎的生理功能三、叶1、叶的组成2、叶的基本形态3、单叶和复叶4、叶序5、叶的结构6、叶的生理功能四、花1、花的结构2、花的种类3、单生花和花序4、花的生理功能5、开花和传份五、果实1、果实的结构2、果实的类型3、果实的生理功能六、种子1、种子的结构2、种子的类型3、种子萌发的条件小结: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基本了解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组成,并能简要叙述各个器官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光合作用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以及概念。

2、了解光合作用意义及作用。

3、通过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

今儿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的艰难、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及综合利用各学科研究成果和研究手段的重要性。

4、通过探究实验的结果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5、通过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绿色植物在维持环境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光合作用产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爱护绿色植物,关心农业发展的意识,从而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概念与本质;2、光合作用发现史与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一系列验证性实验是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以及场所,在这个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上,以及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的掌握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每天都需要通过吃饭来补充能量,那么,同学们知道米饭中的什么物质为我们每天的生活提供能量能?回答:淀粉那么,这些淀粉是哪里来的呢?回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对,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中的淀粉都是由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由此可见,光合作用对我们是很重要的,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前人的步伐,进一步了解光合作用。

二、光合作用探究历程(图片、讲解、提问结合):1、柳树实验2、普里斯特利的小鼠实验3、天竺葵遮光实验4、金鱼藻实验5、银边天竺葵实验6、天竺葵去二氧化碳实验三、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引导学生推导)四、光合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推倒得出):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五、光合作用的意义:1、物质转化2、能量转换3、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六、光合作用的应用:1、合理密植2、延长光照3、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七、板书设计:1、海尔蒙柳树实验结论:水是植物建造自身的重要原料2、普里斯特利的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够产生氧气3、天竺葵遮光实验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4、金鱼藻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在阳光下产生了氧气5、银边天竺葵实验结论: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6、天竺葵实验Ⅱ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7、总结:光合作用反应式光合作用概念八、总结与作业:1、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场所、条件、原料与产物。

2、思考:《齐民要术》中强调农作物栽培要通其风、正其行的原因?3、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呼吸作用的原料与产物。

第三节、呼吸作用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2教学目标1、概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2、通过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试验现象的除试验结果。

4、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重点和难点1、植物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分析,以及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是重点。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引入:用微机课件展示:一只小白鼠生活在密闭的玻璃钟罩里,另一只小白鼠生活在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钟罩内。

教师配合课件,提出问题:(1)这两只小白鼠哪一只先死去?(2)能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一下原因吗?学生回答之后,进一步用课件展示小白鼠生活的环境,将B装置用黑布罩起来。

教师讲述“有一个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如图中装置,结果,他发现B装置中的小白鼠不久就死了,而且寿命比A装置中的还短”。

这时,请全班同学讨论:这是为什么呢?从而得出:不仅动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植物呼吸作用也需要氧气,引出本节课课题:植物的呼吸作用(板书)。

由此导入配以形象画面,提出问题,引出思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也从中引入下一阶段的教学。

2、过渡:如果植物也进行呼吸,植物周围的O2就会减少,CO2增多。

所以,要知道植物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可以通过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来证明。

3、讨论:怎样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是否改变了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考虑,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的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