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控制温湿度,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减弱了 花粉的新陈代谢作用,可延长花粉的寿命。
在有性杂交中,父本花粉生活力的强弱直接影响 杂交效果。如果对父本花粉生活力不了解,或者是经 贮藏后的花粉,有必要对其发芽率进行测定。
39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隔离
隔离时间应在花朵未开放之前进行。
隔离方法
单花套袋隔离
全株隔离: 用网纱制成的框子将母本植 株全部罩盖。
44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程序:
有性杂交 F1播种 在F1中选择优良单株 初选单株无性扦插繁殖 苗期鉴定、品系比较试验、区域性比较试验 选育的良种无性繁殖推广
45
第五章 杂种优势的利用
46
第五章 杂种优势利用
主要内容
杂种优势的概念与表现 茶树杂种优势利用的特点 杂种优势产生的原因 远缘杂交
(3)以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做母本
由于母本细胞质对后代的影响,后代性状较多倾 向于母本。为了使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有用性状也得到 利用,一般以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母本 。
(4)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
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有可能育成超亲的品种
(5)注意父母本的开花期
18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茶树开花习性
4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有性杂交育种的意义 创造新品种新类型的重要手段




无性 繁殖
5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生物进化的重要方式
人类通过人工杂交和选择有意识地将不同亲 本的理想基因型组合到一起,能够创造新的种质 资源,选育新品种。
研究遗传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
茶树是异花授粉作物,具有高度杂合性,且生殖 周期较长,纯系杂交、自交和回交方法的应用受到限 制,茶树遗传学的研究落后于一年生自花授粉作物。
12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3)明确亲本目标性状,分清目标性状主次
目标性状
一要具体, 二要了解目标性状的构成性状。
许多经济性状是由多种构成性状(或称单位 性状)合成的复合性状。
重 多
快 长
茶叶产量



色 茶叶品质
13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4)重视选用地方品种
地方品种是经过当地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 选择的产物,对当地的自然条件、栽培条 件和消费习惯有良好的适应性 用地方品种做亲本选育的品种, 适应性强,易推广。
F1 × F1’
A × F1
F2
F2
F2
9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多亲杂交
多亲杂交与单交相比,最大优点是 能将分散于多个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综合 于杂种之中。 但在多年生茶树中运用多亲杂交, 育种年限会很长,所以较少采用。
10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有性杂交亲本的选择和选配
亲本选择
根据育种目标选用具有优良性状 的品种类型作为杂交亲本
14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5)亲本一般配合力要高
配合力
指某一亲本品种和其他若干品种 杂交后,杂种后代在某个数量性 状上全部组合的平均表现。
亲本优良性状多,缺点少,固然是选择亲本的 重要依据,但是,并非所有优良品种都是好的亲本。
配合力高低目前还不能根据亲本性状的表现 估算,只能根据杂种的表现来判断。
34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自然杂交和人工杂交都有较强的结实能力,雌、 雄性功能正常,做父、母本都行,做母本最适 宜,如槠叶齐、龙井43、福鼎大白茶等
茶树的孕性
自然杂交和人工杂交都有一定的结 实能力,但结实率低,而花粉生活 力强,雌、雄性功能基本正常,做 父本最适宜,如云南大叶种
自然杂交结实率低或基本不结实,雌、雄性器官
正反交是相对存在的
正交
A×B
B×A
反交
习惯上常以优良性状较多的亲本或地方品种作为 母本,而当栽培品种与野生或半栽培类型杂交时,多 以栽培品种作母本。
8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多亲杂交
指3个或3个以上的亲本参加的杂 交,又称复合杂交或复交。
添加杂交
合成杂交
♀♂
A×B
A×B C×D
回交 A×B
F1 × C
有性杂交的目的:
获得基因重组所产生的优良单株,即把 两个或更多亲本品种的理想基因,结合于同一 杂种个体内,以便培育出具有多个亲本的综合 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3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有性杂交育种的类别和意义
按杂交亲本亲缘关系远近
近缘杂交育种 远缘杂交育种
按杂交性质不同
有性杂交育种 无性杂交育种
自然杂交: 是指基因型不同的亲本在自然状态下的交配。 人工杂交: 是用人工授粉使母本卵子受精的杂交方法。
41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授粉
去雄后1~2d,或花朵开放后当天,当柱头 分泌出黏液时,花粉易黏着和发芽,为授粉最适 宜时期。授粉时间最好在母本盛花期、晴朗无风 的上午8~10时进行。8时之前,露水太多,10时 之后,气温较高,阳光较强,柱头黏液容易干燥, 花粉不易黏着和发芽
授粉方法是打开隔离袋或隔离框的小门,用毛笔 蘸着花粉轻轻涂在柱头上,至肉眼可见柱头上有金黄色 的花粉。授粉完毕,套上隔离袋或关上小门,挂上标牌。 标牌上注明父母本(组合)名称、株号、授粉花数和授 粉日期,还应该另备杂交登记表,供以后分析记载,同 时可防止遗漏。
配子体型 (GSI) 受抑制部位:花柱内或子房
23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试验目的:
首先为了探明茶树自交花粉管被 抑制的生理现象,本实验采用苯胺 蓝为荧光指示剂的荧光显微技术, 以异交作为对照,从形态学角度观 察自交花粉管在活体花柱中的生长 特性及不亲和(被抑制)现象,探 讨茶树自交不亲和的生理机制。
试验方法与步骤:
24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实验原理: 苯胺蓝能够与花粉管壁中的胼胝质相结
合,在紫外光下呈现明亮黄绿色荧光,
可以将花柱中的花粉管有效标记出。
胼胝质:是β-1,3-葡
聚糖,具有迅速聚合和
解聚的物理和生理特性,
通常分布于高等植物的
筛管、新形成的细胞壁、
花粉粒以及花粉管中,
将其用苯胺蓝染色后,
识别 抑制
21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SI生理表现: 不能受精
花粉在柱头上
A
不能正常萌发
花粉萌发后,花粉
B
管不能穿透柱头
花粉管穿透柱头后,不能在 C 花柱中继续延伸而到达胚囊
花粉管到达胚囊后,精
D
细胞与卵细胞不能结合
22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自交不 亲和性 (SI)
茶树
孢子体型 (SSI)
受抑制部位:柱头
27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6h
12h
18h
24h
பைடு நூலகம்
30h
异 交
28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花柱中的花粉管
a
b
c
d
e
f
29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现象一:自交花粉可以在柱头上正常萌发
现象二:(1) 授粉后24h内自交与异交花粉管生长特性 无明显差异
(2) 24h之后,自交花粉管生长速度明显慢于 异交,最后在花柱基部停止伸长
43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杂交后代的培育和选择
通过杂交,获得杂交种子,这仅是杂交育种工作的 开始,更重要的是对杂交后代进行正确选择和精心培育, 需要连续进行10年左右,才能获得比较可靠的结果。
杂种后代的选择方法可采用单株选择和集团选择。如 杂种后代苗木数量少,采用单株选择;杂种后代多,单株 选择和集团选择可以同时进行。根据相关性状进行早期鉴 定,经过3~4年的连续选择,淘汰部分不符合要求的杂种 后代,进一步进行产量和品质的直接鉴定。在鉴定的同时, 将初入选的优良单株或类型进行无性繁殖,然后通过品系 比较试验,选育出的杂交新品种供生产上推广。
42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授粉后管理
杂交后的最初几天应注意检查。授粉后1周 左右,花瓣凋萎脱落,柱头呈褐色干缩状,此时 即可去掉隔离袋或隔离框,以便受精后的子房在 自然条件下正常发育。因为授粉工作是逐日进行 的,故去袋也应逐日进行。检查中若发现整个花 朵全部凋萎或脱落,表示未受精。
受精后形成的幼果能否正常发育,受到各 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亲本选配
从入选的亲本中选用哪些亲本配 组杂交,确定父母本及先后顺序
11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亲本的选择原则
(1) 广泛搜集符合育种目标的原始材料, 从中精选亲本
搜集的材料越丰富, 越容易从中选出符合要求的杂交亲本
(2)亲本应尽可能具有较多的优良性状
亲本的优良性状越多,需要改良的性状越少, 越容易选配与之互补的亲本,从而在短期内达到预 期的育种目标。
6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杂交方式
指在在一个杂交组合里要用几个亲本,以 及各亲本间如何配置的问题
是与杂交育种成效有关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根据育种目标和亲本的特点确定。
亲本
接受花粉 母本(♀) × 父本(♂) 供给花粉
的植株
的植株
杂种第一代(F1)
7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两亲杂交
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又称为成对杂交或单交。
15
第四章 有性杂交育种
亲本的选配原则
(1)双亲应具有较多的优点,其优缺点能互补
性状互补
指杂交亲本双方优良性状综合起来 应能满足育种目标的要求,亲本之 一的优点能克服另一亲本的缺点。
双亲互补 不同性状的互补
构成同一性状的不 同单位性状的互补。
B A



色 茶叶品质
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