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

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

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
——读《谁在拍卖中国》有感
第五纪工委李彬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的优良传统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间战争频繁。

随着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风俗的发展,使这一时期的文化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

自从孔子编著诗经、春秋、兴教育,创立儒学,中国文化开始定位以儒学为中心。

从“学而时习之”中我们可以教育自己,可以教育学生,可以教育子女。

从《论语》中抽象的思辨里我们可以应用于现在的管理,现在的学习等等。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孙子兵法》,至今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日本一家经营农产品的公司,来我国东北收购玉米,兵分三路,和我国的三家贸易公司进行洽谈,与每一家谈的价格都压得很低,但是带队的经理和其中一家说,大连的某某公司价格比你们低;对大连的公司说某某公司的价格比你们低。

结果这两家的价格都压得很低,但是谁也没有中标,而是第三家中标了,且第三家的
价格比这两家更低,因为第三家公司也是在这个经理的指引下进行了商业暗访,但是,其中的那两家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个第三家。

日本商人,在应用《孙子兵法》上,实在让国人感叹!
《论语》的“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


“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


“做事要积极,说话要谨慎。

”“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就能成功。


“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亏了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现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而有的国人却正在一步一步摒弃这孕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粹。

年青一代中崇洋媚外风气很浓,攀比成风。

拥有几千年文明的泱泱中华,孕育出来的子民,为何如此浅薄?归根结
底,错在教育体制。

应试教育,赢了学习成绩,却缺乏创造力、锻造力、承受力,甚至是人格魅力。

昔日鲁国在孔子的教化之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何也?人人循礼而守纪,无作奸犯科、大逆不道之举,举孝悌,爱老幼,此教化仁爱之功也。

官员知礼循纪,不为一己私欲滥用权利,无贪污腐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知礼循纪,以仁爱之心处事,自此以和为贵,纷争不再。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化我们绝不能摒弃,教育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

若全民智、全民富、全民强则如何?此社稷之不世功业,大同亦不再是梦想。

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将会不断发扬光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