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整理PPT教学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整理PPT教学课件

• (所谓凝重性,就是稳重有余,灵活不足,开放不足,保 守有余。在农耕经济条件下,中国一直是比较保守的,闭 关锁国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显然这种局面与传统文化凝重 的保守性格是紧密相关的。海外贸易时开时禁)
2020/12/098源自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传统中国社 会难以产生的原因。
• 1.社会经济既早熟而又不成熟
2020/12/09
3
• (3)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辽阔的地域广 大的国境促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 1.与不同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各地的社会、政治、行政制 度不相同
• 2.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 方式和思想观念。
• 中土的中央集权(特点:重农轻商和安土重迁的观念), 游牧民族的军事奴隶制(特点:擅长迁徙)、西北沙漠的 绿洲“小国”(特点:重视商业)。
• 3.各地的对外联系方式也各不相同:新疆—中亚,藏川 滇—印度,闽粤—东南亚。
• (4)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中国封闭原因在于, 古代中国地理环境过于优越,让人安于现状,自我陶醉。
2020/12/09
4
3.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文化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 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
2020/12/09
6
• (3)吸取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使之增添异彩。 汉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器用杂物、乐器歌舞为中原 农耕民族所喜爱、效法。盛唐长安胡骑胡音极盛 一时;清代满族妇女的旗袍在全国各地流行。同 时,满族也逐渐被汉化,以至后来连自己的文字 也消亡了。
• (4)对外域文化扬弃吸收:“先秦百家”“中边 合一”使“有容乃大”成为当时的文化品格。对 后世的影响表现在:汉唐“拿来”佛教文化,明 清引入“耶稣会士”,近代“出洋习洋”。
十分艰难。 • (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布局不利于商品经济及新因素
的成长。资本主义一向限于萌芽状态。
• (国家政治出于财政的需求,,对盐,铁,军需等商品, 采取专卖的政策,使商业成为国家财政的附庸。地区发展 的不平衡与国家政策上的平均主义,使落后地区拖住了先 进地区的后腿。)
2020/12/09
10
2020/12/09
7
• 3.农耕经济的早熟与中国文化的凝重性
• (1)中国农耕经济既早熟而又不成熟,造成了中国文化 的早熟性和凝重性。(早在先秦,我国就有敬德保民,民 以为邦的思想,导致①底层的反抗,②稳定与战乱的恶性 循环;③经学地位高于科技。)
• (2)中国农耕经济与中国文化的早熟性,与中国社会的 多元结构互相结合,加强了传统社会的坚韧性。(随着中 国封建社会从前期过度到后期,中国文化日益显出凝重的 保守性格。闭关锁国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海外贸易时开时 禁。)
1.文化结构的四层次说
• 指的是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 值四层次说。
• 1.物态文化层: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 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 文化层。
• 2.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 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 层
2020/12/09
1
• 3.行为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 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 的行为文化层
租长期并存,以上各种现象比西欧国家要早得多
• 不成熟:中国农耕经济受多元化结构的影响,始终未能走
上成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不是纯粹的商品经济。明清时
期,特别是近代,许多工业和商业是官僚办的,官僚、地
主与富商互相转化,官商甚多。商品经济在中国传统社会
2020一/12/直09 没有走上成熟。)
9
• 2.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 • (1)中央集权体制,王朝盛衰交替,稳定与战乱,建设
• 4.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 中长期蕴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 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
2020/12/09
2
2.中国地理环境在哪些方面塑造了 中国文化的品格?
• (1)地理环境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人利 用环境不同则文化殊异。
• (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 响:气候宜于农耕文化培植,北方游牧文 化和西部伊斯兰文化无法动摇之,早在45000年前农业文明已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成长起来。
和破坏周而复始,明清至于极致。 • (2)王朝更替与社会经济兴衰同步,农业技术至唐朝已
经停滞不前,人口增长大于物质增长。 • 3.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钳制与束缚 • (1)“重农轻商”、“崇本抑末”的思想。农业是国计
民生的根本,工商业的发展会导致社会动乱 • (2)经济的沉重剥削,使社会经济特别是工商业的发展
• (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 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 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形成 了国人“瞻后式思维”,缺点是守旧、暮气。
• (2)文化在农耕中发展,在战乱中升华。五千年 来,王朝不断更替,战乱时有发生,(汉时吴楚 之乱、西晋八王之乱,唐代安史之乱)。中国文 化也历经战乱与分裂的洗礼,不断得到充实和升 华。
6.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
•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包括嫡子 之制、庙数之制、分封制度等,从理论到实际,其完善 程度都是世界各国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家天下的延 续;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家国同构)
• (1)中国农耕社会的多元化结构构成了中国社会经济既 早熟又不成熟的特点,制约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顺利生 产。
• (2)传统农耕经济的保守性和凝固性。中国农耕经济受 多元化结构的影响,始终未能走上成熟
• (早熟:早在秦汉时期土地就可以自由买卖了,唐宋元明 清时期主要的剥削形式是租佃式,同时劳役实物和货币地
2020/12/09
5
• 2.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 (1)思想上,包容百家学说:道家老子,儒家孔 子,墨家墨子,还有主张天人相分的荀况,集法 家学说之大成者韩非,都反映了中国文化包容了 各派各家学说。
• (2)区域上,包容了不同区域的文化,又促使不 同区域的文化相辅相成,渐趋合一。如陕西的秦 文化,湖北的楚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河北的 燕赵文化教育等等,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