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文化”界说二、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一、“文化”界说(一)“文”的释义及扩展1、“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1)《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

”(2)《礼记·乐记》曰:“五色成文而不乱。

”(3)《说文解字》曰:“文,错画也,象交文。

”2、“文”的多重引申义(1)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如《尚书·序》所载: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

(2)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如:《论语·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在以上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

《礼记·乐记》所谓:“礼减而进,以进为文”,郑玄注:“文犹美也,善也。

”(二)“化”的释义及其扩展化的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礼记·中庸》曰:“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等。

“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并由此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中文的文化西文中的文化:结论2:广义与狭义(一)广义的“文化”1、广义文化的定义: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

包括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众多领域。

2、广义文化的结构广义文化的结构,可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个层次。

(1)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

(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

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3)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

(4)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氤氲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审美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

(二)狭义的“文化”1、狭义“文化”的定义: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

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

2、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也属于“小文化”范围。

毛泽东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时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这里的文化,也属于狭义文化。

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文化的起源人类的文化最早的是石器文化,到现在已有200~ 300万年石器文化分为三个阶段:旧石器文化:约200~300万年;中石器文化:只有3000~4000年;新石器文化:也只有4000~5000年;其后出现的中国文明,到现在已有4000年。

中国文化的起源:距今约1万年至4000年前——新石器革命(8000B.C.起)第二节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中国文化(一)中国,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其内涵经历了一个渐次扩展的过程。

上古时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自认为居天下之中央,故称中国,而将周边地区称为四方。

《诗经·大雅·生民之计》曰:“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庄子·田子方》曰:“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仪而陋于知人心。

”我们所讲述的中国文化的地域范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为界。

(二)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1、中华民族是现今中国境内由华夏族演衍而来的汉族及55个少数民族的总称。

2、“中华”之得名由来已久。

“中”,意谓居四方之中。

“华”本义为光辉、文采、精粹,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

3、元人王元亮在《唐律疏议释文》中说:“中华者,中国也。

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

”(三)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1、何谓“传统”?传统一词的拉丁文意义是指从过去延传到现在的事物,这也是英语中tradition一词的最基本的涵义。

从这种操作意义上来说,延传三代以上,被人类赋予价值和意义的事物都可以看作传统。

它们包括物质产品,关于各种事物的观念思想,对人物、事件、习俗和体制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特征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时间断限1840年前文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发生、发展的历史,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讨论的重点在中国文化的昨天,具体而言,是以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即通常所说的传统文化,不涉及中国文化的近、现代发展及转型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道教文化、禅宗文化、饮食文化、孝贤文化、慈善文化、中医文化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清明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初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杜亚雄先生则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如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道教音乐、佛教音乐、伊斯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喜迎及巡礼乐、宴乐。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诸子百家:儒道墨法等∙琴棋书画: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

十大名曲;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传统文学:《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传统节日: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

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百花生日)、上巳节(三月三)、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

中国戏剧京剧、越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二人转、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脸谱、梨园戏、歌仔戏等。

中国建筑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故宫汉字汉语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打油诗等……传统中医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宗教哲学儒、道、佛、周易、阴阳、五行、干支、罗盘、八卦、占卜、风水、面相等民间工艺潮绣、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

祥云图案中华武术太极拳、咏春拳、少林、武当、峨嵋、崆峒、昆仑、点苍、华山、青城、嵩山。

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潮汕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黑土地、青藏高原、天府之国、大西北、桂林山水、天涯海角、中原文化、巴陵文化……民风民俗礼节、婚嫁(红娘、月老、聘礼、洞房)、丧葬(孝服、纸钱、头七)、祭祀(天地祖先);门神、年画、鞭炮、汤圆、饺子衣冠服饰汉族衣冠服饰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各朝代形制不同,中国还有受其他民族文化影响而诞生的中山装、唐装、旗袍,各少数民族服饰、各类传统及现代的佩饰、鞋、帽等。

古玩器物玉(玉佩、玉雕……)金银器、瓷器、红木家俱、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器、蜡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宝剑、十八般兵器等)、青铜器、古玩(铜钱等)、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宫灯、纱灯)、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扇。

饮食厨艺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道;酒文化、中国菜、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饺子、汤圆、粽子、年糕、月饼、筷子;鱼翅、熊掌、海参、鲍鱼……传说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天仙配、梁祝、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白蛇传......神妖鬼怪神仙、妖怪、玉帝、阎罗王、黑白无常、孟婆、奈何桥···三、学习概论的现实意义1.有助于了解历史,加深我们对民族的自我认识2.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3.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求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做好文化创新的知识准备四、学习概论的方法⏹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演化,内容异常丰富。

我们既要对它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又要避免被无法穷尽的枝节材料所淹没,只有将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