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城市地质情况简介剖析

各城市地质情况简介剖析

各城市地质情况简介1、乌鲁木齐1.1、地形地貌市区南为柴窝堡断陷盆地, 北为准噶尔盆地, 城区处于妖魔山、东山等低山丘陵所环抱的山间盆地之中。

乌鲁木齐河从南向北纵贯市区, 两岸阶地及山前坡洪积、冲洪积倾斜平原已成为或将成为城建区。

1.2、工程地质1.2.1 工程地质划分1.2.2 工程地质评价I低山丘陵区有的地区基岩裸露, 有的地区被不同成因的第四系堆积物覆盖。

由于受新构造运动影响上升, 后又被侵蚀切割, 地形起伏不平, 地下水贫乏。

对干早多震的乌鲁木齐来讲, 其小区烈度可高于基本烈度, 且城市供水困难, 交通不便, 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II河谷平原区岩性主要为冲积、冲洪积和坡洪积所形成的粗颗粒沉积, 即砂卵砾石、细园砾及碎石土等。

物理力学性质好, 地下水水质好不具侵蚀性。

尽管有些地区地下水埋深小于米, 但无细粒砂土层, 不存在震动液化问题。

地形平坦, 交通方便。

当有同级地震发生时, 小区烈度将低于低山丘陵区。

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黄上丘陵亚区除具备该一级区的不足外, 低山丘陵区所划分的四个亚区中。

I3还因黄土本身大孔隙性、湿陷性、垂直节理发育和力学强度低的弱点, 工程地质条件则更差。

I2冰水台地亚区:尽管其岩性为砂卵砾石、物理力学性质较好, 但因受后期侵蚀破坏,而形成沟梁相间地形, 于城市建设不利。

I4山前坡残积准平原亚区:其岩性主要为坡残积碎石土, 力学强度较高, 地形较平缓,市区扩大, 可向该区发展。

I1基岩低山丘陵亚区可将基岩作为建筑物地基, 力学强度高, 且地下水埋藏深, 可建高层建筑。

但缺少平坦地形, 且高陡地形处, 地震时小区烈度高。

Ⅱ1河谷冲积平原亚区:其岩性为细圆砾, 属中密一密实的, 据规范, 其允许承载力, 中密者可达30一50T/m2, 密实者可达50一70T/m2。

该区第四系覆盖层厚仅10一20m,在同级地震和同震中距的情况下, 小区烈度低于覆盖层厚度大的Ⅱ2亚区。

Ⅱ3山前坡洪积平原亚区其岩性为细粒土砾及碎石土, 力学强度低于砂卵砾石层, 且还具有一定的压缩性, 工程地质条件劣于Ⅱ1, Ⅱ2两亚区。

Ⅱ2冲洪积平原亚区:岩性亦为细园砾及砂卵砾石层, 只是沉积厚度大于20米至数百米,在同级地震作用下, 且震中距相同时, 小区烈度高于Ⅱ1亚区。

2、兰州1.1、地形地貌兰州城市坐落于黄河谷地,南部为皋兰山等黄土丘陵,海拔1700-2500m,高出城区180-1000m,北部位黄土丘陵及低中山,海拔1700m。

1.2、工程地质城市土体可划分为一般土和特殊土,城市建设主要涉及碎砾土、砂土、粉土及黏土等。

碎砾土分布于高漫滩和各级阶地的下部,厚度约为10m,兰州盆地中部厚度200-300m以上;砂性土分布零星、厚度变化大,多层沉积,粘性土以粉土为主。

黄土及黄土状土是本区域最发育的土类。

3、呼和浩特3.1、地形地貌呼和浩特市北是阴山山脉,最北部为武川盆地,南部黄河,在地貌上位于内蒙古高原的边缘。

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平原。

在市域面积中丘陵与山地面积占68%,平原占30.6%,沙丘占0.3%,其他占1.1%。

3.2、工程地质呼和浩特市气候受地形海拔高度影响,水热条件随地形海拔高度的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对土壤的形成、发育产生明显分异,在海拔1900—2000米以上的中山,年平均气温较低,水分条件好,生物循环积累和淋溶过程较为明显,从而形成森林土壤和淋溶森林土壤;而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石质山区和黄土丘陵区则形成灰褐土、粗骨土及过度类型的栗褐土,在山前倾斜平原及黑河冲积平原,地形平缓,所形成的是隐域性潮土、盐土等。

(1)大青山山前倾斜平原山前倾斜平原由第四系全新统河上更新统冲洪岩块、砂卵石、砂砾石、砂河亚粘土组成,岩性在垂直河水平方向上变化较大、颗粒直径,由山前向南逐渐变细,在其南缘出现粉砂,粘砂土夹泥炭层的沉积。

(2)大黑河冲积湖平原大黑河冲积湖平原分布在山前倾斜平原以南,托克托县大北窑子,男崞县营,二道凹,黄合少一线以北,哈素海退水渠以东到蛮汉山山前。

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20~40km,是土默特平原的主题。

地形平缓,微向西南倾斜,地面平均坡降微1~4‰。

海拔990~1100m。

由大黑河、什拉乌素河摆动之上更新统一全新冲积层和湖积层组成。

岩性为砂、砂砾石、粘砂土、亚粘土与淤泥互层,地表主要为粘土质粉砂冲积平原上残留有北东~南西向的黑河故道。

大黑河冲湖积平原地形平坦,水土资源丰富,地下水埋藏浅。

(3)黄河冲积湖平原在呼和浩特境内黄河冲积湖平原,分布于哈素海退水渠以西,南至黄河北岸的高低河漫滩。

黄河冲积湖平原是由现代黄河冲积平原和近代黄河冲积平原构成。

现代黄河冲积平原,宽0.2~3km,呈带状蜿蜒于黄河北岸。

由粉砂,粘砂土组成。

高河漫滩平原高出水面1.4~2m,海拔高度988~1000m。

近代黄河冲积湖平原分布于现代黄河冲积湖平原以北,由上更新统一全新统冲积,湖积的粉砂、细砂、粘砂土、砂粘土互层组成。

地形平坦开阔,微向东南倾斜,地面残存蛇曲状黄河故道,地面坡降1~2‰,海拔高度990~1100m。

黄河冲洪积平原,水土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但受平原交接洼地的影响,地表排水不畅,致使农田盐渍化、沼泽化不断扩大。

4、徐州4.1、地形地貌该场地地貌上属于平原地带,地势开阔,地形较为平坦,地面稍有起伏。

地面标高一般在34.60~35.90m。

4.2、工程地质野外勘测成果与室内土工试验成果表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勘探深度内揭露的岩土层全为第四系冲洪积层,岩性以粘性土为主。

依据其物理与工程特性,可划分为4个主层(编号为①层~④层)。

①层粉质粘土:黄褐色、褐黄色及棕黄色,偶见钙质条纹。

硬塑,具中压缩性。

该层层底埋深2.90~6.90m,层厚2.70~6.90m。

其主要物理与工程特性指标见表1.1。

②层粘土:棕黄、棕红色及浅棕红色,含铁锰氧化物,含少量钙结核,硬塑,具中压缩性。

该层层底埋深4.50~14.00m,层厚1.00~8.50m。

其主要物理与工程特性指标见表1.1。

③层粉质粘土:棕黄、褐黄等色,含少量铁锰氧化物,偶有锰结核。

硬塑,具中压缩性。

据穿透的勘探点的统计,该层层底埋深18.50~25.80m,层厚2.40~3.00m。

其主要工程特性指标统见表1.1。

④层粉质粘土:褐黄及棕黄色等,含氧化铁和少量锰结核。

硬塑,具中压缩性。

该层最大揭露厚度3.50m,底层标高为67.47m。

5、大连5.1、地形地貌大连地区位于千山山脉西南延伸部分,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濒临黄海、渤海之间,形成碧海环抱、低山丘陵起伏的地形。

由于地质构造,尤其是第四纪以来的新地质构造活动和海水动力对陆地的长期作用影响,本区地貌多山地丘陵,少平原低地,滨海岩溶地貌形态较发育,形成复杂多样的海岸地貌,并发育着千姿百态的海蚀地貌。

5.2、工程地质调查区内的岩土体按不同的工程地质性质划分为岩体与土体两类。

5.2.1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根据岩石成因特征、岩层组合、岩体结构及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可将岩体划分为四类十三个工程地质岩组,见表“岩体工程地质类型表”。

岩体工程地质类型表(1)岩浆岩工程地质岩类(Ⅰ)①坚硬的整体块状花岗斑岩岩组(Ⅰ1)岩体由晚侏罗世呈脉状浅成侵入太古界鞍山群中的均一花岗斑岩岩脉组成。

岩体完整,风化程度中等,风化壳厚度 2.0~7.2m,岩体单轴干抗压强度34.7~66.1MPa,单轴饱和抗压强度28.0~60.0MPa,弹性模量2.3~3.1×104MPa,软化系数0.80~0.86。

岩体原生及风化节理裂隙少,稳定,整体性强度高,均质,变形特征为均质弹性各向同性体,易风化。

②半坚硬的碎裂块状辉绿岩岩组(Ⅰ4)分布于夏家河子、南关岭等地,岩体为晚侏罗世浅成辉绿岩岩床或岩脉,侵入于震旦系、寒武系及奥陶系地层中。

岩体构成单一,抗水性较好,风化剧烈,风化程度强到中等。

岩体单轴干抗压强度21.7~31.1MPa。

岩体整体完整性差,岩石具弹性,稳定性明显降低。

(2)变质岩工程地质岩类(Ⅱ)①极坚硬的裂隙块状石英岩、石英砂岩岩组(Ⅱ1)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区,岩体由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永宁组、细河群钓鱼台组震旦系桥头组的石英岩、石英砂岩,间夹有千枚岩、千枚状板岩等软弱岩石组成。

中厚层、巨厚层的裂隙块状岩体,抗水性抗风化性好。

风化程度中等—微风化,风化壳厚度小于1.0m。

岩体单轴干抗压强度91.9~167.2MPa,单轴饱和抗压强度85.8~143.2MPa,弹性模量3.9~7.2×104MPa,软化系数0.90~0.95。

岩体节理发育,透水性差,不易溶蚀,结构面互相牵制,岩体各向同性,整体强度高,基本稳定。

②坚硬的整体块状片岩、片麻岩、角闪岩、变粒岩、浅粒岩岩组(Ⅱ2)岩体由太古界鞍山群城子坦组马家沟组的片岩、片麻岩、角闪岩、变粒岩、线粒岩等区域变质岩组成。

均一整体块状岩体,抗水性较好。

风化程度中等—微风化,风化壳厚度3.0~15.0m。

岩体单轴干抗压强度80.0~128.6 MPa,单轴饱和抗压强度98.2~104.3MPa,弹性模量2.7~5.4×104MPa,软化系数0.91~0.97。

岩体节理裂隙稀少,构造结构面多闭合,无充填,岩石整体接近各向同性,强度高,岩体稳定。

③坚硬的整体块状混合岩岩组(Ⅱ3)岩体由太古界均质混合岩组成。

整体块状岩体,抗水性较好,风化程度中等—微风化,风化壳厚度3.0~5.0m。

岩体单轴干抗压强度62.2~110.0MPa,单轴饱和抗压强度54.5~98.0MPa,软化系数0.90~0.95。

岩体节理裂隙少,结构面多闭合无充填。

岩石隔水性好,不溶蚀,均质各向同性,整体强度高,岩体稳定。

④坚硬的块状大理岩岩组(Ⅱ4)岩体由上元古界青白口系细河群南芬组大理岩、绢云大理岩组成。

巨厚层的块状岩体,微风化,风化壳厚度小于0.5m。

岩体单轴干抗压强度55.9~87.2MPa。

岩体节理不发育,裂隙多闭合或钙质充填,胶结良好,无软弱结构面。

岩石化学稳定性较好,溶蚀性较弱,岩体强度较高,易受层面及岩性控制,基本稳定。

⑤软弱的层状碎裂千枚状板岩、板岩岩组(Ⅱ5)岩体由震旦系桥头组中的板岩夹层与长岭子组的千枚状板岩、板岩用千枚岩、片岩组成。

薄层及板状碎裂岩体抗水性及化学稳定性差,风化程度强—微风化,风化壳厚度2.0~15.0m。

岩体由软弱面切割呈层状碎裂结构体组成。

岩体单轴干抗压强度 3.4~17.5 MPa,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1.7~9.8MPa,软化系数0.24~0.60。

岩体完整性及稳定性差,力学强度低,遇水易软化,易崩解。

(3)碎屑岩工程地质岩类(Ⅲ)①半坚硬的层状碎裂砂质页岩、砂岩岩组(Ⅲ1)零星分布于区内中部及北部丘陵地带,岩体由震旦系崔家屯组、兴民村组、大林子组和寒武系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的砂质页岩、砂岩夹灰岩等可溶性岩石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