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高三语文三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一下·银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共有学问的人,其实就是一个善于辨别是非者,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鉴别力。
但若一个人想有鉴别力,那么必须先有独立的判断力,不被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或学院式的诱惑所动。
一个人在成人时,他的四周必有的诱惑,如名利诱惑、政治诱惑、宗教诱惑等。
当一个心理分析家告诉我们,便秘症引起暴躁的性情时,凡有识力者对之,只可。
当一个人错误时,不必因震于他的大名,或震于他的高深学问,而对他有所畏惧。
因此识和胆是相关联的,中国人每以胆与识。
而据我们所知,()这种人决不肯盲捧一个的诗人。
他如真心钦佩一个诗人时,他必会说出他饮佩的理由,这就是依赖着他的内心判别而来的;他也决不肯盲排一个名震一时的画派,决不肯盲从一个流行的哲理,或一个时髦的学说,不论他们有着何等样的大名做后盾。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琳琅满目付之东流相提并论风靡一时B . 林林总总付之东流同日而语名噪一时C . 林林总总付之一笑相提并论名噪一时D . 琳琅满目付之一笑同日而语风靡一时(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但若一个人想有鉴别力,那么必须先有独立的判断力,不为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或学院式的诱惑所动。
B . 但一个人若想有鉴别力,那么必须先有独立的判断力,不为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或学院式的诱惑所动。
C . 但一个人若想有鉴别力,那么必须先有独立的判断力,不被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或学院式的诱惑所动。
D . 但若一个人想有鉴别力,那么他必须先有独立的判断力,不被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或学院式的诱惑所动。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凡是后来有成就的思想家和作家,他们都拥有胆力或独立的判别力,这实在是人类中一种稀有的美德。
且大多在青年时即显露出知识上的胆力。
B . 凡是后来有成就的思想家和作家,他们大多在青年时即显露出知识上的胆力。
胆力或独立的判别力,实在是人类中一种稀有的美德。
C . 胆力或独立的判别力,凡是后来有成就的思想家和作家,他们大多在青年时即显露出知识上的胆力。
这实在是人类中一种稀有的美德。
D . 胆力或独立的判别力,实在是人类中一种稀有的美德。
凡是后来有成就的思想家和作家,他们大多在青年时即显露出知识上的胆力。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0分)2. (6分) (2020高二上·南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表演传统曲艺,演唱流行金曲,展示手工技艺……如今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也许你就能邂逅这些热闹的街头艺术表演。
快意拨弦,随性而歌,律动翩舞,生动、热烈、洒脱的街头艺术,为蓉城街头增添了别样色彩。
除了剧院、荧屏,城市露天公共场所也是孕育文化、成就梦想的地方。
我们所熟悉的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等,都是从街头走向了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天地。
但要处理好街头表演和城市秩序的关系,有不少现实矛盾需要妥善处理。
此次成都向社会招募街头艺人,推行持证上岗、定点表演,为街头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安适的土壤,也为心怀梦想者创造了一个人生出彩的舞台。
街头艺术的规范有序发展,是一个城市文化特质的生动表达。
放眼世界,有不少城市都是因为生机勃勃的街头艺术而为人所向往。
伦敦著名的考文特花园,被誉为街头艺术表演的天堂,也因此成为伦敦独特的文化名片;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道,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更是让游客惊叹连连。
充满艺术性的街头表演,可以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
将蜀中风流蕴于音符,将多元艺术展现于街头,相信这也会助力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形成城市新的文化景观、文化资源。
其实,不只是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都在陆续采取措施,推进街头艺人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
为什么几大城市纷纷有此行动?一方面,街头表演确是城市管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虽然街头表演对于城市形成轻松、有活力的文化氛围大有裨益,但一些不分时段、不分场合的表演,也影响着城市的正常秩序,对表演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进行相应的规范,才能让其更好发展。
另一方面,如今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如何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也在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治理智慧。
给街头表演一席之地容易,但要保证街头表演的长期有序规范,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
街头艺人的表演内容理当健康向上、传播正能量。
除此之外,街头表演的管理还涉及多方面问题。
从表演本身来看,就包括街头艺人内涵的界定、艺人形象的管理、节目内容的审核等,而从外部来看,市容、交通、环保、安全保障等,哪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
只有在实践中对相关管理细节不断优化,各方协调形成合力,才能让街头表演有序发展、精彩绽放。
城市管理,是门科学。
文化发展,有其规律。
“城,所以盛民也”,文化是城市的阳光雨露。
文化充盈,才能让城市生长出更多的可能性。
从禁止街头艺人卖艺,到如今越来越多城市给予街头艺人合法化身份,对待街头艺人态度的转变,体现了城市管理理念的更新,体现着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包容开放的城市正在给予文化多样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而多样的文化也在充盈着城市的气质内涵。
城市不仅能长出高楼大厦,还能处处为人们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
(摘编自张凡《健康丰富的文化为城市添彩》)(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传统曲艺、流行金曲等多彩的街头艺术表演让蓉城大街小巷都变得热闹起来。
B . 生机勃勃、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让伦敦、巴塞罗那成为世界名城,为游客所向往。
C . 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以满足人们对文化多元的需求,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D . 街头艺人的形象、表演内容的积极健康向上,是街头表演的最重要的管理内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围绕街头艺术为城市添彩这一话题,文章重点论述了街头艺人表演的有序管理和发展。
B . 文章以西单女孩、旭日阳刚为例,说明城市露天公共场所能为街头艺人成就梦想提供舞台。
C . 文章通过对比中西街头艺术表演情形,具体阐释了街头表演对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的作用。
D . 文章从蓉城街头表演艺术切入,论及街头艺术管理的必要性,指出健康丰富的文化可以为城市添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街头多元艺术能够帮助成都形成文化特质,有助于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新文化景观的形成。
B . 如果相关部门在市容、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保障,街头表演就能长期有序规范发展。
C . 处理好街头表演和城市秩序的关系,让管理规范化、专业化,体现着城市管理能力的提升。
D . 一个文化充盈的城市,能为人们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这也体现出城市的包容和开放。
3. (2分) (2019高一下·临汾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就提出了“读整本书”的观点。
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当前,“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更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不断加强对“读整本书”的引领力度。
整本书阅读得到了很多教师的重视,但是有的老师却缺乏语文的学科意识和一定的审视眼光,把语文看作是无所不包的学科,不作边界设定,什么材料都推荐,比如《博物》《清朝十二帝》《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等,而语文的文学名著等读本偏偏被晾在了一边。
显然,《博物》是科学学科该读的,《清朝十二帝》是历史学科该读的,《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是美术学科该读的。
现在的学科分工已经很细,每个学生都应坚持自己的岗位,都应有本学科的整本书阅读。
推荐阅读不是语文老师的“独担之任”,而是每个学科老师的“应尽之责”。
只有各科老师都承担起来,作专而准的整本书荐读、导读,学生的阅读才会完整与丰富,文化素养也才会全面而丰厚。
(摘编自《整本书阅读指导需“三弃三重”》,《中国教育报》2018年6月4日)材料二: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必修课8学分中的1学分固定下来,足见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
然而,怎样理解和践行整本书阅读,目前还处在一种比较盲目的状态。
在教学实际的过程中,存在两种错误的倾向。
一是把整本书阅读混同于单篇课文的教学,占用大量的课内时间进行整本书的解读和探讨。
须知语文教学的课时安排是有限的,不可能腾出很多时间进行整本书阅读,因此,整本书阅读应该课内外相结合,且主要是一种课外阅读。
对于高中生而言,由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被列入学习任务群,因此可以多用一些课时来完成,但也不宜像单篇课文那样进行细化的解读。
二是对学生课外的整本书阅读限制得太死,甚至对阅读的书目也做了严格的规定。
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不可胜数,为什么不能阅读“指定书目”之外的作品呢?语文的涵盖面十分广泛,那些“非语文的读本”莫不与语文有密切的关系,广泛涉猎不仅能增加知识,而且有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
很多作家都有过读“杂书”的经历。
因此,语文教师不应狭隘地理解整本书阅读,固守语文学科的“一亩三分地”,而应在提倡阅读经典作品的同时,允许学生在课外读一些其他方面的健康有益的书籍。
(摘编自《整本书阅读不应过于“课程化”》,中国教育新闻网2018年12月3日)材料三:从阅读规律、教学规律出发,拿捏尺度是整本书阅读的当务之急。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难题待解。
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走进教学现场,教师要处理好讲解与活动的关系。
教师应该对作品的关键处、难题处提纲挈领地分析讲解,但要注意避免不顾学生实际的“自我陶醉”,把学生发言放在前面,耐心倾听学生的观点,不轻易给出自己的答案,用评价学生发言,吸引学生注意。
同样,不妨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活动样式,但应始终坚持以文本分析、文献阅读、问题探究和论文写作等静态活动为基础。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讲解不仅在课上,课后的个性化指导也非常重要。
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评价?首先,应把阅读习惯纳入评价。
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复述阅读内容,二是边阅读边批注,记录阅读的发现。
前者有利于掌握知识,提高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后者有利于激发灵感,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其次,注重写作成果的评价。
适当布置仿写、鉴赏论文等写作任务,并在选题、立意、结构、素材、语言等维度做好点评,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再次,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不妨引入纸笔测试的内容,让学生之间互相出题,互相检测,互相评阅。
上述评价聚焦应试和素养的“交集”,把学生短期需求和终身阅读的关键能力统一起来,不失为“两难”之中的“两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