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旅游资源评价[详版课资]
第五章旅游资源评价[详版课资]
0.18 67 0.19 71
一般
整体意境与效果 课堂优质 0.24 72
31
(合计)
1.00 69.54
• 2、心理物理学派
• 心理物理学派的自然风景美感评估技术把风景与风景审美理解为一种 刺激——反应的关系
• 人们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评估(审美评判),可以通过风景的自然要 素来定量表达
• 风景质量评估过程分为四个方面的工作: ❖ 第一,测量公众的平均审美态度,以照片或幻灯片为工具,获得公众
对于所展示的风景的美感评价;
❖ 第二,确定风景的基本构成成分(自然风景要素);
❖ 第三,建立风景质量与风景的基本成分之间的相关模型; ❖ 第四,运用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同类型风景质量评估。
课堂优质
32
• 心理物理方法对森林风景的评估
• 施罗德和丹尼尔(1981)曾以阔叶草、树木胸径、朽木与倒木的多少、 下层灌木与地被的多少等七个因素来评估西黄松林的风景质量
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 中间型游憩资源
游客体验导向 旅游资源特质
面积不大
日常休闲需求
距离不远 海拔不高
地方管理
近自然的体验
面积较大
中长期度假
景观丰富
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课堂优质
资源例举 一般性公园
风景名胜 郊野公园
18
• 5、其他分类方法 • (1)场所吸引:旅游地固有的景观实体对游客的
吸引
• 如自然风景、名胜古迹... • (2)事件吸引:非固有的事件、活动产生的吸引 • 如运动会、庆典、表演活动... .
列的分类分级过程,其依据主要是形式美原则和
相关的生态学原则。这一方法的代表人物是力顿
(Litton R B Jr)。 课堂优质
25
• 美国林务局风景管理系统中关于自然风景的评价方法
• A:划分风景类型 根据地形、植被、水体等特点,按自然地理区域划分出风 景类型大类,各风景类型大类之下,又根据区域风景的多 样程度,划分出亚型。亚型成为风景质量评价的基本单元, 各风景类型的质量以亚型的质量评价结果向上归并 B:评价亚型的风景质量 根据山石地形、植被类型以及水体形态的多样性,将风景 区划分为3级: A级:特异风景; B级:一般风景; C级:低劣风景。
遗址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文化因素,如民俗风情等 • 旅游资源具有如下内涵: ❖ 旅游资源存在于旅游目的地; ❖ 资源即意味着有用,也即能促进旅游流; ❖ 旅游资源是直接用于欣赏、消遣等的因素,而不包括间接
的纯粹接待设施; ❖ 在不同的地方旅游资源的构成不一样(拉斯维加斯)。
课堂优质
2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2-24颁布,2003-5-1实 施的行业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定义:
课堂优质
26
• 美国土地管理局风景资源管理系统中关于 自然风景质量的评价
• 选定7个风景质量因子进行分级评分,然后 将7个单项因子的得分值相加作为风景质量 总分值,最后将风景质量归入3个等级: A级:评分总和为19分以上 B级:评分总和为18-12分之间 C级:评分总和为11-0分之间。
课堂优质
27
• 相互独立原则,划分的类型相互独立,不 会出现互相包容或重叠
• 简明原则,分类体系应当尽量简单明了, 不宜繁多。
课堂优质
10
•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
• 1、按旅游资源特性分类
•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 中国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 究所(1992)作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6 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消闲求知 健身,古迹与建筑,购物类),74种基本类型
• 旅游排斥物,对旅游者去某一旅游地的决策起消极作用的 因素.
• 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游憩资源、观光资源…有时混用。
课堂优质
3
• 二、旅游地
• 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 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 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 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 旅游地有时也称为旅游目的地,旅游胜地
第五章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分类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体验性评价 ❖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 ❖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价。
课堂优质
1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旅游资源 •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
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 旅游资源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如风景、文物、
风景质量评价结论 很美 美 一般 差 很差
课堂优质
风景要素评分加权总和值
100-91分
90-76分
75-61分
60-41分
40分以下
30
张亚林(1988)的评估实例-桂林风景质量
桂林风景质量评估
风景类型
风景质量因子
权重 评分值 评价结论
山
0.20 97
水
0.20 97
洞
0.16 88
自然景观美 石
• 二、美感质量评估
• 专业性质的旅游资源美感质量评价大都有 旅游规划和管理上的实用目的
• 这类评价一般是基于对旅游者或专家体验 的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评 价的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或数量 值
• 其中,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视觉美评估技
术已经比较成熟。
课堂优质
23
• 关于自然风景的视觉质量评估,目前较为 公认的有四个学派:
课堂优质
16
• 3、按游客的体验性质分类
• 美国德莱弗等(1997)将旅游资源(旅游 地)分为5大类:
• 原始地区,近原始地区,乡村地区,人类 利用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地区。
课堂优质
17
• 4、综合资源特性和游客体验作为分类标准 • 克劳森和尼奇(1966)提出的分类最具影响:
资源分类
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 (市场导向型)
✓ 文化旅游地
✓ 历史古迹旅游地
✓ 娱乐旅游地
✓ 运动型旅游地
✓ 产业旅游地
✓ 综合性旅游地。
课堂优质
21
第三节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体验性评价
• 体验性评价,是基于评价者(旅游者或旅游专家) 对于评价客体(对象)的质量评价
• 一、一般体验性评价 • 一般体验性评价是由旅游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
对某一或一系列的旅游地(旅游资源)就其整体 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 多由传媒或行政管理机构发起 • 评价的目的着眼于推销和宣传 • 评价操作比较简单,主要靠“评选”. • 1985,中国旅游报,“中国十大名胜” • 1991,国家旅游局,“课中堂优国质 旅游胜地四十佳”。 22
奇险
多变 净动 艳显 近助 特珍
和谐
课堂优质
28
引自蒙可泉(2004)
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课生堂优态质 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29
• 郑光磊(1982)的风景质量评价方法: • 按风景要素请专家分级打分,并要求专家
给出各风景要素在风景总评中的权重 • 各风景要素得分的加权总和值即为风景质
量的得分.
三态:已开发态、 待开发态和潜在势 态
右表中缺“其他人
文景类”。
课堂优质
12
(续上,再细化)
课堂优质Βιβλιοθήκη 1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2-24颁布, 2003-5-1实施的行业标准《旅游资源分类、 调查与评价》规定的旅游资源分类:
• A地文景观、B水域风光、C生物景观、D天 象与气候景观、E遗址遗迹、F建筑与设施、 G旅游商品、H人文活动
0.14 82
很美
天象变化及田园景色 0.17 90
四季景致
0.13 85
(合计)
1.00 90.71
古迹和革命遗迹
0.33 64
人文景观美 风土人情 神话传说
0.35 67 0.32 78
一般
(合计)
1.00 69.53
建筑与园林总平面设计 0.19 69
立体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 0.20 68
建筑园林 建筑色彩 艺术美 古建筑保护
• ??2008北京奥运、每年的长沙金鹰电视节、中
山小榄镇60年一度菊花会…是否“固有”的吸引
物?。
课堂优质
19
总结
• 1、以资源特性为分类标准
• 自然、人文
地质、水体、气候、生物、文化古迹、
民俗风情、休闲健身、购物
细分
• 2、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 观赏、运动、休养、娱乐、科考
• 3、以游客体验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 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 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 西方学者的常用概念:
• 旅游吸引物,一般指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所有因素的总和, 它包括了旅游资源、适宜的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有时 甚至还包括舒适便捷的交通条件
• 旅游目的地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社区
• 在空间上常常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
旅游活动区,即旅游资源所在地;第二部
分是接待区,是服务设施集中的场所。
课堂优质
4
课堂优质
5
• 旅游地又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 第一种是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旅游地,旅游活动区和旅
游接待区构成了旅游地土地利用的主体; • 第二种旅游地中,旅游业只是其重要产业的一部分,其土
• 旅游评价工作基于人类价值判断的统计性规律和 人类认知的比较法则
• 价值判断的统计性规律:不同人群或个体的价值 判断呈现趋同性;在样本够多的情况下,判断趋 同的结论会清晰地显示出来,多呈正态分布
• 人类认知的比较法则:对于每一客体来说,不同 个人或人群进行比较得出的比较结果的分布,呈 现为围绕某一中心值的正态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