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运动1
第三节 构造运动的地质记录
任何构造运动均会在其当时的地貌、沉积、 变形等多方面留下记录。从而为我们研究构 造运动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地貌记录 1、河流阶地(terrace) 1)定义 河谷谷坡上形成的一般洪水不能淹没的阶 梯状地形。河流阶地是因地壳的抬升,河流 下蚀作用加强,使早先的河漫滩沉积物成为 一平坦的台地。
第十三章 构造运动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分类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
第三节 构造运动的地质记录
第四节 地震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分类 一、定义
构造运动(tectonic movement)(地壳运动) 是指地球内部动力作用造成地壳或岩石圈的 机械变形与变位(升、降、旋、褶皱、断裂、 地震、移动)。二、分类Biblioteka 长江三峡地区茅草坝夷平面分布图
• 贡嘎山地区地形与夷平面剖面图(据陈富斌,1992, 有修改)
3、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
落 水 洞 溶 蚀 漏 斗
桂 林 石 林
溶 沟
石 芽
4、洪积扇(diluvial fan)和洪积台地(diluvial upland) 洪积扇和洪积台地一般沿山麓与盆地的过渡带 分布,与山前断裂走向一致。
第二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
一、影响范围
构造运动主要发生在岩石圈范围内,因 其动力与地幔软流圈的活动密切相关,因此, 我们把岩石圈和软流圈一起称为构造圈。其 深度大约在地面以下220公里,有些构造活动 可发生在720公里以下或更深处。 二、构造运动的速度与幅度 构造运动的速度与幅度在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运动方式,其表现不同。 通常情况下,水平运动的速度和幅度要大于 垂直运动的速度和幅度,构造活动区要大于 构造稳定区。
挽近构造运动:通常将发生在新近纪至全新世 之间(23-0.01Ma)的构造运动称之为挽近 构造运动。该时期的构造运动,现代人已无 法感知,但仍可通过地质、地貌等记录识 别。如河流阶地、海蚀阶地、洪积扇等。 现代构造运动:通常将发生在第四纪全新世以 后(近1万年以来)的构造运动称之为现代 构造运动。尤其是人类有文字记录以来和目 前正在发生的运动最为人们熟知,如地震等。
1、按构造运动方向分类
水平运动(horizontal movement):岩石 圈的水平运动主要表现在板快间的相互错动或 相互漂移。例如非洲与阿拉伯之间的红海和亚 丁湾正在不断加宽,欧洲与北美之间的北大西 洋每年加宽19±10㎝等。 升降运动(vertical movement):岩石圈 的升降运动主要表现在山脉、沉积盆地及海陆 的变迁等。例如,著名的意大利那不勒斯湾的 海底建筑是地壳水平运动的最有力证据。另外, 青藏高原目前以每年0.1㎝的速率上升。1974年 以来,湖北洪湖以西地区以每年6-9㎜的速率上 升,以东地区以每年4㎜的速率下降等。
3、按构造运动的结果分类
(1)造陆运动:形成大陆的构造运动,曾一度 被淹没的浅海,后被抬升变成陆地,这样大 规模的海陆变化称为造陆运动。造陆运动实 际上是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地台(plateform):具 有平整沉积盖层的稳 定大地构造单元,通 常由基底和盖层两部 分组成,其间为大型 的角度不整合面。
银川盆地西缘贺兰山东麓的 新断裂,不仅洪积扇发育, 且有新断层崖。
(2)造山运动:形成山脉的构造运动,是褶皱作用、断 裂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综合结果,是水平挤 压和垂直上升的结果。大陆上最为雄伟的现象之一是 绵延数千公里的高峻山脉,山脉中的沉积岩层在地质 历史中形成于深海洋盆等复杂环境,后来发生强烈的 褶皱、断裂、岩浆侵入和变质作用,形成这些变形造 山带的运动称为造山运动。造山运动是岩石圈板块碰 撞或陆内俯冲的结果。
2、按构造运动时间分类
古构造运动:发生在新近纪(23Ma)以前的构 造运动称之为古构造运动。古构造运动在地 壳中留下了大量的地质记录,例如褶皱、断 裂、岩浆岩岩体的侵入与喷出等。 新构造运动:新近纪(23Ma)以来发生的构造 运动。(新构造运动,是相对地史期间的构 造运动而言的,到目前为此,对于新构造运 动出现的时间认识并不统一,存在许多不同 意见。这一构造运动由于是发生在最近地质 时期,并且直到现在还在继续进行着,所 以,对现代地表地形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都很 深刻。)
2)阶地的级别划分原则 阶地沿河谷分布并不连续,也不一 定两岸对称,一般凸岸保留较多,保留 级数不等。级次越高,阶地形成越早, 年龄越老。
河流阶地的级数、阶差、发育程度、 分布、形态、类型和物质组成等均可反 映挽近构造活动的特点。
3)阶地的类型 a.侵蚀阶地:由基岩组成的阶地; b.基座阶地:由冲积层与基岩组成的 阶地; C.堆积阶地:由冲积层组成的阶地。 阶地高度(拨河高度与相对高度)和冲 积层的厚度,与构造运动的幅度有关; 阶地的级次与构造运动次数有关。
三、构造运动的空间分布 由于构造运动的强度不同,全球可分为 稳定区与活动区。其活动区多分布于各板块 的边缘,稳定区多分布于各板块的中央。 四、构造运动的周期性和运动期 地质历史中构造运动表现为比较长的平 静期与比较短的活动期交替出现。从而呈现 构造运动的周期性。构造运动的平静期和活 动期是相对的。平静期中有活跃的时候,活 动期也有平静。同时,某一活动期不一定具 有全球的同时性,可能仅具有局部意义。
山西竹林断裂横切汾河,在其上升的北盘(上游) 有四级基座阶地,在断裂上升的北盘(上游)有四级 基座阶地,相对高程110 、 136 、 170 、 200m; 下降的南盘(下游)49 、 69 、 86 、 122m
2、夷平面(planation surface)
a.夷平作用:在地壳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外 动力地质作用的削高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 的作用,或称之为准平原化。形成的地形称 之为准平原。 b.夷平面:早先的准平原地区,因构造运动 再次活跃,准平原因强烈下蚀作用而变成山 地。山地各山峰组成了高程大致相等的面, 该面称为夷平面。 c.夷平面的分级 同一地区的夷平面可以有 多个。按高程由高到低,依次分为Ⅰ级、Ⅱ 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