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一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一册)

初中化学教案(全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级:九年级教师:***班级:九(1、2、3、4)绪言学习目标: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无关的实例吗3.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4.怎样学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如何学化学5.填空:①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6.记住如下物质的化学式碳:C 氧气:O2二氧化碳:CO2铁:Fe 水:H2O 过氧化氢:H2O2学习研讨:1.什么是化学【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

思考以下内容:(1).什么是化学(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

(4).怎样学习化学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化学的发展历史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

(道尔顿、阿附加的罗)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

(门捷列夫)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⑤.绿色化学:化学发展的趋势、方向。

(其核心就是利用化学从源头上消除污染)3.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归纳总结: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

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

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评价样题: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但组成纸屑物质的基本元素只有()多种多种多种多种3.1896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史于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A.开发新的能源B.合成新的物质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D.防治环境污染教学后记: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说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说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评价设计: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达标率98%。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物理变化是指变化。

如水的三态变化,铝压成铝箔、抽成铝线等。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化学变化常伴有、、、、等现象。

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是什么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要在中才能表现出来。

例如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等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即能表现出来。

例如、、、、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传热性等。

4.记住如下元素的符号:碳C氢H氧O氮N氯Cl硫S磷P钾K 钙Ca 钠Na镁Mg 铝Al 锌Zn 铁Fe学习研讨:一、物质的变化实验,填写记录。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㈠、物理变化1、概念:叫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实验,填写记录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两个变化都有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㈡、化学变化1.概念: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2.特征:①,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二、物质的性质㈠、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蜡烛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①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②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二)物理性质物质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那么你能列举出的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有:你能理解下面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吗1、熔点2、沸点3、密度[讨论与交流]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评价样题:1.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A.有颜色变化B.生成其它物质C.有发光发热现象D.有气、液、固三态变化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汽油易燃烧B.钢铁生锈C.木材燃烧D.水结成冰3.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磨杵成针B.死灰复燃C.木已成舟D.积土成山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5.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来防蛀的卫生球消失B.生米煮成熟饭C.敞口久置的白酒没有酒味D.自行车胎炸裂6.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用木柴燃烧取暖,就是把能转化为能和能。

7.蜡烛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A.先熔化B.再发出黄光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8.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镁带能在氧气中燃烧,也能在空气中燃烧B.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易溶于水D.面粉在燃烧匙中点燃时也会燃烧9.有关物质性质的下列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1B.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绿色粉末会变成黑色D.液氧降温加压能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态氧10.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①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②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④铁矿石被粉碎;⑤胆矾是蓝色的固体。

其中,描述物理性质的是,描述物理变化的是,描述化学变化的是,描述化学性质的是(用序号填写)。

11.如何利用物质的性质鉴别下列物质(写出利用的具体性质)(1)酒精和水________,(2)厨房中的白糖和食盐______(3)酱油和醋__________,(4)铜丝和铝丝__________(5)铁块和铝块(同体积的)__________(6)晴纶衣服与纯羊毛衣服_________其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不同加以区分开的一组是____(填序号)。

教学反思: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目标: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初步学会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2、说出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重点: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难点:激发探究的情趣。

评价设计:1、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达标率100%。

2、通过提问检测目标2,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请举出你了解的生活中的可以燃烧的物质。

2.化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

化学实验的途径是:实验探究--→实验现象--→记录现象。

数据和结果--→科学分析--→得出结论。

3. 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4.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5.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哪些不一样记住以下物质的化学式:二氧化硫SO2五氧化二磷P2O5 镁Mg硫S 氧化镁MgO【学习研讨】实验探究:探究1: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讨论总结这个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探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探究作出猜想1、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多。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3、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多。

制定计划收集实证:查阅资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探究提示: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探究指导:1、收集两瓶空气做对照实验(如何收集)2、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做实验。

3、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4、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

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同时做空气的对比实验。

由以上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2、3、评价样题:1(1)石蜡的密度比水。

(2)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燃烧生成了、,此变化是,而蜡烛受热时先熔化,此变化是,故蜡烛燃烧既有又有。

2.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A、水蒸气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D、氧气3.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石蜡4.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5.在人工呼吸的时候是吸气还是呼气请说明理由。

6.①实验室配制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生成,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气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