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设计说明
、保证基坑、周围道路、楼房及地下管线的安全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满足国家建设工程的有关法规和规范要求,施工可行、方便,尽量缩短工期,满足土方开挖、工程桩及地下室施工的技术要求。
4.2支护安全等级及合理使用年限
1、根据相关规范要求,本基坑支护安全等级定为一级;
(2)中风化强风化粉砂泥质岩(地层编号⑤2):紫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极为发育,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局部呈块状,锤击易断,岩石质量指标RQD为40-70%,属及软岩,岩体完整程度属破碎~较完整,岩体质量基本等级为Ⅳ级。
3.3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承压水、基岩裂隙水。
勘察期间,测得初见水位埋深为5.60~6.90m,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为5.70~7.00m。
2、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
(1)粉质粘土(地层编号②):褐黄色、灰黄色为主,少数花斑色,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呈稍湿~湿,可塑状态。
(2)中砂(地层编号③):灰黄色,成分以石英及砂为主,含少量粘粒,次陵角状,颗粒级配差,呈饱和,稍密状态,局部夹有少量细砂和粒径2~10mm砾石。
2、基坑合理使用年限:一年。
4.3基坑支护设计岩土力学参数
地质成因及名称
天然密度
ρ(g/cm3)
内摩擦角φ
(°)
凝聚力C
(kPa)
岩土体与锚固体的极限黏结强度标准值qsik(kPa)
杂填土①
18.4
11
5.0
30
粉质粘土②
18.9
16.5
25.5
45
中砂③
20.0
28
3.0
80
圆砺④
20.5
30.0
拟建场地北侧为副楼,西南侧为食堂,东南侧为办公大楼,西北侧为围墙及锦江路。场地原为平面停车场,较平整。场地现状地面标高介于110.47m~110.61m。项目占地约1300㎡,基坑周长约160.0m,基坑深度约15.2m。
三、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3.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本区为在构造上位于岭南东西两复杂构造带东段北侧,与武夷、戴云新华夏系隆起褶皱带两缘交结复合的地区,区内构造复杂多样,主要可划分为纬向、赣南山字系、新华夏系、华夏系、南北向、北西向及旋扭构造等七种构造体系及构造带。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7)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及规程;
(8)周边地形、在建基坑资料的相关调查。
二、工程概况
拟建项目位于赣州市章贡区区政中心大院内,主要为一栋3层文体健身活动中心和一层地下室,场地正负零标高为110.75m,地上面积约3575m2,地下面积约1425m2,总建筑面积约5000m2。
五、施工说明及技术要求
5.1
(1)咬合桩分两类,为配钢筋笼混凝土桩(B桩)及不配钢筋笼的素混凝土桩(A桩),桩身混凝土强度采用C30,其中素混凝土桩施工时为了桩与桩之间咬合效果,需要采用60~80小时的超缓凝状态。
(2)A桩直径1200mm,A桩中心间距1800mm;B桩直径1200mm,B桩中心间距1800mm;A桩与B桩咬合300mm。
(5)咬合桩施工前需要建造混凝土施工导槽,桩位允许偏差10mm,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05%,主筋间距偏差不大于10mm,箍筋间距偏差不大于20mm,钢筋笼长度偏差不大于100mm,钢筋笼直径偏差不大于10mm,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200mm。施工应满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和《滚扎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163-2004》的规定。
章贡区区政中心文体健身活动中心项目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章贡区区政中心文体健身活动中心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北京中核大地矿业勘查开发有限公司2017.03);
(2)项目结构图;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2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层自上而下为:人工填土、第四系冲积层、白垩系基岩。各地层岩性及野外特征自上而下依次描述为:
1、人工填土(Qml)
杂填土(地层编号①):褐红色,灰色,主要由粘性及少量建筑物垃圾等组成,硬杂质含量约占10-25%,密实度不均匀,呈松散-稍密状态,完成一定自重固结,回填时间约5年,场地内所有钻孔均遇见该层,层厚0.50~3.00m,平均厚度1.01m。
在基坑顶设置一圈排水沟(300mm×300mm),基坑开挖阶段采用坑内集水坑抽水和坡顶排水沟明排;在基坑开挖完成后,在坡脚设置一圈排水沟(300mm×300mm)和4个集水井(800mm×800mm×深1000mm),以在基础施工期间抽除坑内积水到坡顶排水沟,通过沉砂池(长×宽×深=3000mm×1500mm×1500mm)排出场外。
(3)圆砺④:灰色,杂色,成分以石英及砂岩为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以上,一般粒径为2~15mm,最大粒径可达20~40mm,呈亚圆形,充填物为25-30%的中细砂、粗砂及5-10%的黏性土,呈饱和、松散~稍密状态。
3、白垩系基岩(K)⑤
(1)强风化强风化粉砂泥质岩(地层编号⑤1):紫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极为发育,局部裂隙面被黑色铁锰质所充填,岩心呈短柱状、碎块状,手掰易断,岩石质量指标RQD为10-30%,属及软岩,岩体完整程度属破碎~较破碎,岩体质量基本等级为Ⅴ级。
3.0
140
粉砂质泥岩⑤1
21.5
25
28
180
粉砂质泥岩⑤2
23.0
40
40
300
4.4基坑支护方案
(1)基坑支护方案
将地下室筏板外边线外扩1.0m作为基坑开挖边线。基坑主要采用桩锚支护形式,支护桩采用旋挖咬合桩。
(2)基坑排水
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第四系中更新统为相对隔水层,其上为潜水类型,主要赋存于冲洪积砂层中;还有少量的上层滞水赋存于人工填土、石中,受地表水及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水位因季节及降雨情况而异,雨季水位上升。
(3)桩钢筋笼主筋采用HRB400级d28mm螺纹钢筋,均匀分布,加劲筋采用HRB400级d20mm螺纹钢筋,每1.5m为一圈,主筋设置于圈外,箍筋采用HPB300级d12mm圆钢筋,每0.10m为一圈,设置于主筋之外。
(4)桩钢筋笼混凝土保护层50mm,桩身主筋连接应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并满足《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的规定和《滚扎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163-2004》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