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镉污染事件综述一、事件追溯:1月15日,广西河池市辖区内宜州市的龙江河拉浪水电站内群众用网箱养殖的鱼出现少量死亡现象,拉开了此次广西镉污染事件的序幕。
1月18日,经调查,是龙江河宜州拉浪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严重超标。
环保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在龙江河段三岔断面至西门涯断面共3个控制断面设置监测点,采样分析密切检测水质情况。
25日在龙江与融江汇合口下游4个断面以及饮用水源地预警断面柳州河西水厂上游3公里处新增5个监测点,实时监测水质变化情况。
1月26日,污染团还是进入到了柳江系统,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糯米滩水力发电厂,开始了一场“柳江保卫战”。
1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发出《关于启动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环境事件Ⅱ级应急响应的紧急通知》。
2月1日,龙江河镉污染高峰值已从80倍降到20倍左右。
2月2日下午,柳州市处置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副指挥长、柳州市环保局局长甘景林,向媒体通报了多个监测断面镉浓度的最新数据:三岔超标2.2倍,糯米滩超标6.4倍,西门崖超标3倍,龙农汇合口下3公里0.003mg/l,达标;露塘达标;新圩村达标;河西水厂达标;通过最新的监测数据表明,柳江的水质变化是在预评估中掌握的,柳江的水质是达标的。
2月8日,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研究员张岚在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说,柳州末梢水中尚未发现镉超标,根据检测数据,目前柳州饮用水符合生活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二、事件造成的污染及影响:1、广西镉泄露,称污染程度罕见根据广西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参与事故处置的专家估算,此次镉污染事件镉泄漏量约20吨。
此次镉泄漏量,在国内历次重金属环境污染事件中罕见,此次污染事件波及河段将达到约300公里。
应急指挥部专家组组长、国家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许振成1月31日说:此次污染事件波及河段约300公里,“所谓波及,就是事发地往下游,一直到能监测到水体镉浓度明显上升、但不超标的水域。
”下图为广西镉污染水系示意图。
2、对柳州370万人的饮水造成威胁龙江是属于珠江上游水系的一条河流,主要流经广西河池地区,在柳州市的柳城附近与融江交汇,汇成柳江后流经广西重要工业城市柳州。
如果龙江的水体大面积污染,将对下流的柳州等诸多城市的用水安全造成影响。
龙江镉事件被披露后,在沿江地区以及下游等群众中引起不小的影响,24日晚间至25日,下游广西柳州市的多个超市发生抢购瓶装饮用水事件。
27日,记者在较早遭受镉污染事件影响的宜州市德胜镇拉林村看到,村民家门口贴着告示,题型大家不要直接饮用龙江水,即便煮沸后也不能饮用,也不要用于清洗食物。
村民兰武装家的门前贴着“德胜镇供水点”字样,155桶桶装水拜访在他家里。
兰武装说:“我们家是光下屯河拉仁屯临时供水点,现在大家都不再用河水,而是使用政府提供的桶装水洗菜、煮饭。
”柳江沿岸不少居民生活用水是直接取用柳江水,为保障大家用水安全,柳州市近日发布通知,要求柳江露塘断面以上河段作为饮用水,解除危险通知后方取用。
柳州市柳城县马山乡龙田村田村屯部分群众一直将龙江水作为饮用水源。
村民张鼎勋说,1月19日以后,政府就下发通知严禁取用江水,“连我们的牛都不给喝江水了!”现在,张鼎勋的家里用水都是从邻居家的水井里挑来的。
为了应对此次镉污染对柳州饮水的影响,柳州还启动了日供3.5万吨地下水源的潜能,并已将原柳州铁路局的供水系统和柳州市民供水系统联系起来。
3、鱼类污染,导致养殖户损失惨重污染发生后,来自河池市有关部门的调查,由于河水镉超标已经导致大量养殖户的鱼类死亡。
来自河池市政府的通报说,截至2月2日统计,此次龙江河镉污染事故共致龙江河宜州拉浪到三岔河段共有不同规格鱼类鱼苗133万尾,4万多公斤成鱼死亡,涉及养殖户237户,网箱758箱。
河池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介绍,事件发生后,河池迅速成立龙江河段网箱养殖鱼类死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经解剖并采集样品检验,综合各方面情况,确定此次龙江河网箱死鱼的原因是水质镉超标所致。
目前,没有发现死亡鱼类以及受污染鱼类上市流通的现象。
与此同时,柳州市水产畜牧部门表示,已经禁止柳江、柳城两县受污染江段网箱鱼类上市销售,也禁止渔民在江上捕鱼。
养户两年辛苦全白费镉污染事故不但成为公众网上热议的话题,在当地更是人心惶惶。
宜州县城,原本对重金属污染知之甚少的人们开始流传“当地河鱼不能吃”的说法。
以前在当地畅销的龙江河鱼,如今生意惨淡,市场里不少鱼贩春节前就已歇业。
渡口、林场、码头,龙江河沿岸的醒目位置都张贴出公告:龙江河宜州段养殖和捕捞鱼类一律不准上市、售卖和食用。
对已经死亡的鱼,必须做深埋等无公害化处理。
南宁通威饲料有限公司河池片区销售经理吴杰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当地渔民主要使用网箱养殖大规格草鱼、竹鱼、银鱼和罗非鱼,养殖周期长达三年。
很多渔民养殖的竹鱼是两年前投苗,此次可谓损失惨重。
如果算上投放的饲料、鱼苗成本,至少要亏十几万元。
他所知道的十几户网箱养殖户的鱼已经死了10万条左右,损失上百万元。
“鱼的死亡率约七成,但是没死的鱼也不许上市,可以说是全军覆没。
”参与此次镉污染调查的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法律中心督查诉讼部部长马勇介绍,通过在宜州怀远镇罗山村的龙江河段初步调查,当地40多户养殖户,保守估计直接损失大概在400-500万元之间。
每户损失少则三四万,多则十几万元。
当地养殖户的竹鱼鱼苗绝大部分都是去年购置的,也就是说去年和今年属于纯投入期,没有收益。
三、镉知识之窗1、什么是镉污染镉(Cd)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存在,含量很低,大气中含镉量一般不超过0.003μg/m3,水中不超过10μg/L,每千克土壤中不超过0.5mg。
这样低的浓度,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镉常与锌、铅等共生。
环境受到镉污染后,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
2、镉污染从哪来?20世纪初发现镉以来,镉的产量逐年增加。
相当数量的镉通过废气、废水、废渣排入环境,造成污染。
污染源主要是铅锌矿,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电镀和用镉化合物做原料或触媒的工厂。
镉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有气型和水型两种。
气型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
镉随废气扩散到工厂周围并自然沉降,蓄积于工厂周围的土壤中,可使土壤中的镉浓度达到40ppm。
污染范围有的可达数千米。
水型污染主要是铅锌矿的选矿废水和有关工业(电镀、碱性电池等)废水排入地面水或渗入地下水引起。
3、镉的危害镉是当前主要环境污染物之一,2005年广东北江的镉污染和2006年湖南湘江的镉污染,都给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因此,我国科技工作者针对水体镉污染进行了有效处理方法的研究,包括化学沉淀、离子交换、吸附、絮凝等应急处理措施。
镉在水中通常以Cd2+形式存在,在高浓度镉污染情况下活性炭吸附清除效果有限,单纯提高混凝剂投放剂量并不能相应提高对镉的去除效果。
有关研究证实,镉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形成难溶的氢氧化镉沉淀物,因此可用碱性沉淀法加以去除,降低水中镉含量。
我国科技工作者曾报道,在模拟遭受突发性镉污染的水体,观察化学沉淀技术对镉污染水的应急处理。
结果表明,当分别采用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时,分别将滤后水pH值控制在8.69和8.58以上时,可有效去除超标50倍的镉污染物,且对镉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提高而提高。
根据有关部门报道,本次龙江镉污染超过国家有关卫生标准1-5倍,因此,当地环保部门关于保障饮用水符合国家相应卫生标准的承诺存在客观的技术依据。
在一个庞大的水体中以化学沉淀技术处理镉污染,和实验研究的微小环境有所不同。
一方面,水体中化学沉淀镉的效能与水的pH值密切相关,如何将污染水体的pH值保持在8.5以上,需要技术人员的实时监控。
另一方面,当污染水体pH值大于9.5时,有可能导致滤过水中铝超标,带来次生的饮水卫生问题。
镉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人体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是环境中常见的化学毒物,由于人类的不规范生产活动,镉已经广泛地分布并存于自然界中,容易造成环境及食品的污染。
有研究报道,我国部分地区存在以原始无序方式掠夺性开采矿产资源的现象,既浪费资源又使污染物排放量大,每年仅随工业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的镉就超过680吨。
镉在常温条件下为银白色或略带蓝色光泽的软质金属,1817年,德国哥廷根大学化学和医药学教授斯特罗迈尔从不纯的氧化锌中分离出褐色粉末样物质,将其与木炭共同加热,制得镉。
自20世纪初以来,镉及其化合物广泛用于制造镍镉电池、颜料、合金,也可以用于电镀及塑料制品中的稳定剂。
镉的产量及用途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向环境中释放的镉达30000吨左右,其中80%以上的镉会进入到土壤中。
1931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的“痛痛病”,是镉环境污染进而导致人体慢性镉中毒的典型案例。
镉及其化合物可以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
长期接触一定剂量的镉主要导致肾脏损害,表现为尿中含大量低分子量蛋白,由于肾小管功能受损,造成钙、磷和维生素D代谢障碍,进而造成骨质软化和疏松,严重者极易发生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还提示慢性镉中毒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损害,以及肿瘤的高发。
镉污染的现实危害,在于土壤一旦被污染,恢复到去污染状态需要很长时间。
镉污染的现实危害,在于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解毒药物可供使用,而进入到人体的镉,生物学半衰期长达10~30年。
所以,应对环境镉污染的有效手段,依然是预防为主,有效控制了污染源,人们才能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4、镉污染是如何危害健康的?进入人体的镉,在体内形成镉硫蛋白,通过血液到达全身,并有选择性地蓄积于肾、肝中。
肾脏可蓄积吸收量的1/3,是镉中毒的靶器官。
此外,在脾、胰、甲状腺、睾丸和毛发也有一定的蓄积。
镉的排泄途径主要通过粪便,也有少量从尿中排出。
在正常人的血中,镉含量很低,接触镉后会升高,但停止接触后可迅速恢复正常。
镉与含羟基、氨基、巯基的蛋白质分子结合,能使许多酶系统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肝、肾器官中酶系统的正常功能。
镉还会损伤肾小管,使人出现糖尿、蛋白尿和氨基酸尿等症状,并使尿钙和尿酸的排出量增加。
肾功能不全又会影响维生素D3的活性,使骨骼的生长代谢受阻碍,从而造成骨骼疏松、萎缩、变形等。
慢性镉中毒主要影响肾脏,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著名的公害病——痛痛病。
慢性镉中毒还可引起贫血。
急性镉中毒,大多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一次吸入或摄入大量镉化物引起。
大剂量的镉是一种强的局部刺激剂。
含镉气体通过呼吸道会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出现肺炎、肺水肿、呼吸困难等。
镉从消化道进入人体,则会出现呕吐、胃肠痉挛、腹疼、腹泻等症状,甚至可因肝肾综合症死亡。
5、长期过量接触镉会引起慢性中毒柳州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镉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长期过量接触镉会引起慢性中毒,可对肾脏造成损害,晚期病例则会出现肾功能不全,并可伴有骨骼病变;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镉会引起急性中毒,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