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电图报告模板

心电图报告模板

心律:(次/分),心房率:(次/分),心室率:(次/分),P-R间期:(秒), QTc 时限:(秒),心电轴:1、P波:心电图有一系列规律出现的P波, 且P波形态正常、形状相同,I、II、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时限、振幅正常。

P-P间隔之差不大于0.16秒。

2、QRS波群:时限、振幅在正常范围内。

PR间期正常。

3、ST段:各导联未见明显偏移。

4、T波:时限、振幅正常,未见病理性偏移。

窦性心律正常范围心电图心室率<60次/分,在慢而规律的心室率中,偶尔有提早出现的QRS波群,系f波下传。

房颤合并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存在完全性房室脱节,无P波,光见f波,R-R间期规律,心室率<60次/分,QRS波群正常,表现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

存在完全性房室脱节,无P波,光见f波,R-R间期规律,心室率<40次/分,QRS波群宽大畸形,表现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存在完全性房室脱节,无P波,光见f波,R-R间期规律,心室率41-60次/分,QRS波群宽大畸形,表现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

存在完全性房室脱节,无P波,光见f波,R-R间期规律,心室率<60次/分,QRS波群多种,表现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加速的室性逸搏伴室性融合波。

房颤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律:78(次/分),心室率:78(次/分), QT时限:0.45(秒),心电轴:不偏1、心律失常,房颤心律,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尤以V1导联明显。

2、QRS波群:时限、振幅在正常范围内。

R-R间期绝对不规则,心室律快慢不一。

平均心室率为78次/分。

3、ST段:各导联未见明显偏移。

4、T波:时限、振幅正常,未见病理性偏移。

心房颤动心律:45(次/分),心室率:45(次/分), QT时限:0.44(秒),心电轴:右偏1.存在完全性房室脱节,无P波,光见f波,R-R间期规律,心室率41-60次/分,QRS波群宽大畸形,表现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2.ST段:各导联未见明显偏移。

3.T波:时限、振幅正常,未见病理性偏移。

1.心房颤动伴慢速心室率2.III度房室传导阻滞3.室性逸搏心律4.电轴右偏心室率:72(次/分), QTc时限:0.45(秒),心电轴:不偏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相同、形状相同、间隔均匀的F波,连续成为锯齿形,心室率72次/分,成3:1-5:1房室传导,QRS波时限正常。

2.QRS波群:时限、振幅在正常范围内。

R-R间期不规则,心室律快慢不一。

V1V2V3导联R波幅度减低,均小于0.3MV。

3.ST段:各导联ST段无明显偏移。

4.T波:V4V5V6导联T波低平。

1.心房扑动(不等比例下传)2.胸导R波递增不良3.T波改变(T波低平)心律:64(次/分), QT时限:0.46(秒),心电轴:左偏起搏器植入术后,可见起搏脉冲信号:1、起搏脉冲信号后可见P波跟随,每个心房波均下传QRS-T波。

2、QRS波群:时限、振幅在正常范围内。

PR间期正常。

3、ST段:各导联未见明显偏移。

4、T波:I、aVL导联T波低平、倒置。

1.起搏器植入术后2.起搏器心律(心房起搏、心室感知良好)3.T波改变Ⅰ、aVL、V5 V6导联为一宽阔,顶端粗钝的R波, V1、V2、V3 呈rS,QRS波群时限大于0.12秒,T波方向与主波方向相反。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Ⅰ、aVL导联QRS波呈qR型,RAVL>RⅠ, Ⅱ、Ⅲ、aVF导联QRS波呈rS型,SⅢ>SⅡ。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律:60(次/分), QT时限:0.42(秒),心电轴:左偏起搏器植入术后:1、起搏脉冲信号后未见P波跟随,每个心房波均下传QRS-T波。

2、QRS波群:每个起搏脉冲信号后跟随一个QRS-T波,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大于0.12秒,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心电轴左偏,起搏频率60次/分。

3、ST段:各导联无明显移位。

4、T波:时限、振幅在正常,未见病理性偏移。

1.起搏器植入术后2.起搏心律(VVI)3.ST-T无明显改变全导联P-QRS-T波群消失,心电图形代以一条持续的直线。

全心停搏临终抢救(胸外按压)心电图:全导联P-QRS-T波群消失,心电图形肢体导联似见按压图形,胸部导联代以一条持续的直线。

全心停搏临终心电图心律:74(次/分), QT时限:0.46(秒),心电轴:左偏起搏器安装术后:1、起搏脉冲信号后未见P波跟随,每个心房波均下传QRS-T波。

2、QRS波群:每个起搏脉冲信号后跟随一个QRS-T波,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大于0.12秒,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心电轴左偏,起搏频率74次/分。

3、ST段:各导联无明显移位。

4、T波:时限、振幅在正常,未见病理性偏移。

1.起搏器安装术后2.心室起搏心律3.ST-T无明显改变起搏器植入术后,未见起搏钉标识:1、P波:心电图有一系列规律出现的P波, 且P波形态正常、形状相同,I、II、aVF 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时限、振幅正常。

P-P间隔之差不大于0.16秒。

2、QRS波群:时限、振幅在正常范围内。

PR间期正常。

3、ST段:各导联未见明显偏移。

4、T波:I、aVL导联T波低平。

1.起搏器植入术后2.自主心律,窦性心律3.T波改变(T波低平)4.电轴左偏心房率128次/分,心室率53次/分抢救心电图(4.17日10:17)胸部导联脱落:因乳腺癌昏迷抢救时心电图,图形干扰大,P-P间隔和R-R间隔各有自己的规律性,绝大部分P波被阻而仅个别或极少数P波能下传QRS波,心房率128次/分,心室率53次/分,心房率快于心室率,QRS波呈室上性。

1.不明心律2.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抢救心电图心房率110次/分,心室率98次/分抢救心电图(4.17日10:41)胸部导联脱落:肢体导联Σ(R+S)(Ⅰ+Ⅱ+Ⅲ)<1.5mV。

因乳腺癌昏迷抢救时心电图,图形干扰大,P-P间隔和R-R间隔各有自己的规律性, P波与QRS波无关,心房率110次/分,心室率98次/分,心房率快于心室率,QRS波呈室上性。

1.不明心律2.肢体导联低电压3.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胸部导联脱落5.抢救心电图心室率83次/分抢救心电图(6.3日21:23)胸部导联脱落:抢救心电图,窦性P波消失,II、III、avF导联呈QS型,R-R间隔尚规律,ST段抬高0.1mv,T波低平。

1.不明心律或交界性心律2.下壁心梗3.胸部导联脱落4.临终心电图心律:109(次/分),心室率:109(次/分), QTc时限:0.45(秒),心电轴:右偏1.在室上性的QRS波群前无窦性P波,其心室率为109次/分。

Σ(R+S)(Ⅰ+Ⅱ+Ⅲ)<1.5mV。

RV5=2.8mv, RV5+SV1=3.0mv。

2.V56导联ST段下移0.05mv。

V456导联T波低平。

1.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2.肢体导联低电压3.左室高电压4.ST-T改变P波形态正常,在一系列P-P间隔中突然出现一个无P波的长间歇,此长间歇达【1】秒,与正常的P-P间隔不成倍数关系,在长间歇后出现【2】逸搏。

窦性停搏P波形态正常,在一系列P-P间隔中突然出现一个无P波的长间歇,此长间歇达【1】秒,与正常的P-P间隔倍数关系不明显,在长间歇后出现【2】逸搏。

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其频率加快至【1】次/分,窦性心动过速其频率减慢至【1】次/分,窦性心动过缓aVR导联P波正负双向,I、aVL导联正向,II、III、aVF、V1-V2倒置,V3-V6导联负正双向。

P-R间期>0.12s,故属于房性P波,并构成房性心律。

房性节律在【1】导联中P波呈【2】,aVR导联呈【3】,P-R间期大于0.12秒,P′波【4】QRS 波,并连续出现3次以上,其频率快达【5】次/分。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在较长的间歇后出现一个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的P′波,P′波在Ⅱ、Ⅲ、 aVF、 V5 、V6导联【1】,aVR【2】,P′-R间期【3】0.12秒,频率【4】次/分,节律规则,继以室上性的QRS波群。

房性逸搏律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间隔不匀的f波为主,偶尔夹杂少数节律规则的F波,QRS波时限正常。

不纯心房颤动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相同、形状相同、间隔均匀的F波,连续成为锯齿形,心室率【1】,成【2】房室传导,QRS波时限正常。

心房扑动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相同、形状相同、间隔均匀的F波为主,偶尔夹杂少数不规则的f波,QRS波时限正常,心室率【1】,成【2】房室传导。

不纯心房扑动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间隔不匀的f波,R-R间隔绝对不匀齐,QRS波时限正常,其平均心室率慢至【1】次/分。

心房颤动伴慢速心室率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间隔不匀的f波,R-R间隔绝对不匀齐,QRS波时限正常,心室率平均快达【1】次/分。

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提早出现的P波连发【1】个,频率为【2】次/分,P-P【3】,其后有代偿间期,短阵发作后恢复窦性节律。

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左房心律的诊断标准:I、V6、II、III、aVF导联P波倒置,aVR导联P波直立,V1呈圆顶尖角形。

P-R大于0.12秒。

左房心律在室上性的QRS波群前无窦性P波,有逆行P波,P′-R间期<0.12秒,在【1】导联向下,【2】导联向上。

在QRS波后有P′波,R-P′<0.20秒, 其频率为【3】次/分。

故aVR导联P波正向、II、III、aVF P波倒置。

房室交界性节律1.出现【1】个以上形态及间期正常的QRS波,频率【2】次/分,R-R匀齐,在QRS波前见逆行P′波,P′-R间期<0.12秒,在【3】导联向下,【4】导联向上。

在QRS波后见逆行P′波,R-P′<0.20秒,2.其频率与窦性频率相接近,可见窦性P波落在QRS波前, P-R间期<0.12秒,或落在QRS波中、后,形成不完全房室分离。

3.可见到形态介于窦性P波与逆行P′波形态之间的房性融合波。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提早出现的室上性QRS波群连续出现【1】个,其前无P波或在QRS波群前后有逆行P 波,短阵发作后恢复窦性节律。

短阵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连续【1】个室上性的QRS波群前无窦性P波,有逆行P波,P′-R间期<0.12秒,在QRS波后有P′波,R-P′<0.20秒, 其频率为【2】次/分。

aVR导联P波正向、II、III、aVF倒置,符合逆行P波。

P-R间期<0.12s,符合交界逸搏心律(加速性)。

房室交界性逸搏律在两个QRS波之间夹有1个逆行性P波,第一个QRS波群呈室上性心搏,.P′波呈逆行性,R-R间期<0.50秒,R-P′间期>0.20秒,第二个QRS波群为折返激动所引发,呈【1】.房室交界性反复心律QRS波宽大畸形,时限达【1】秒,无P波,频率缓慢匀齐,为【2】次/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