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试卷 第 1 页(共 8 页)试卷代号:入学测试上海开放大学2015年本科入学测试 大学语文 试题 (闭卷) 模拟试题2015年1月一、 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题只有1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读音有误的是( )。
CA .伶仃(d īng )B .戍(sh ù)守C .侥(x ǐao )幸D .喝(h è)彩 2.下列词语中,读音有误的是( )。
C A .麾.下(huī) B .白头偕.老(xi é) C .圈.养(qu ān ) D .干涸.(h é)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
BA .万籁俱寂B .侍才放旷C .高谈阔论D .君子固穷 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
BA .鸦雀无声B .忧柔寡断C .流言蜚语D .枉费心机5.话剧《雷雨》的作者是( )。
AA .曹禺B .鲁迅C .沈从文D .周作人 6.《子夜》的作者是( )。
BA .巴金B .茅盾C .曹禺D .鲁迅7.倡导古文运动,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的唐代作家是( )。
C A .李白 B .李商隐 C .韩愈 D .柳宗元8.提倡“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主张新诗的形式也应格律化,并创作了《再别康桥》的“新月派”诗人是( )。
BA .李金发B .徐志摩C .北岛D .冯至 9. 林冲“逼上梁山”的故事出自( )。
A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10.“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出自()。
A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的作者是()。
BA.白居易 B.龚自珍 C.纳兰容若 D.王维12.“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首诗的作者是()。
BA.白居易 B.杜甫 C.苏轼 D.王维1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写的是()。
CA.元宵节 B.七夕节 C.重阳节 D.除夕1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写的是()。
DA.元宵节 B.七夕节 C.重阳节 D.春节1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A.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B.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C.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D.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16.下列句子使用比喻不当的一项是()。
CA.白杨树就像笔挺站着坚守岗位的哨兵。
B.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11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C.天空里横七竖八架着的电线,就像盛开的朵朵莲花。
D.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试卷第 2 页(共8 页)模拟试题17.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句子是()。
C Array A.入世后,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的集团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B.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水乡古镇东平庄。
C.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
D.本报《没有苗圃的园丁》一文,报道了宁夏海原县一位代课教师每月只拿50元工资、在没有校舍的情况下挤出自家—间房坚持办学的感人事迹。
18.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句子是()。
B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在熊熊篝火旁歌舞狂欢的景象。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工作与兴趣爱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个人身上的创造力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D.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19.一位自尊心极强的同事做错了某件事,你想建议他去道歉,最合适的说法是()。
D A.这事你错了!该找人赔礼道歉去!B.这事你是确确实实做错了!还不去认错?C.这事你难道没做错吗?赶快去认错吧!D.这事我们也有不对,最好还是去向人家说清楚。
20.在下列情境中,你认为说法比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AA.当你的同事或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那咱们一起来看看?”B.当你排队买车票有人插队时,你说:“别插队,怎么这么不自觉?”C. 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事们夸你,你说:“过奖过奖,这方面我小有天赋。
”D.同事胡明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他的家人通报情况说:“胡明出事了,你们快点来。
”模拟试题试卷第 3 页(共8 页)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6分,共60分)每题2-5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21~23题)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21.关于王子猷赏雪、饮酒、咏诗与连夜赴剡县探访好友之间的关系,以下理解不恰当的有()。
ACDEA.前者的雅致与后者的任性形成一种对比B.前者是兴致的开端,后者是兴致的发挥与满足C.前者和后者都是一种器量宏阔的表现D. 前者和后者都是从容镇定的表现E. 前者和后者没有必然的联系22.《世说新语》“雪夜访戴”的故事提及的人物有()。
ABDA.王子猷B.左思C.王羲之D.戴安道E.嵇康23.对于“雪夜访戴”中王子猷的回答,以下理解符合文意的有()。
ACEA.他之所以有雪夜访戴的念头是因为起了兴致B.他要掩饰未能拜访到戴安道的遗憾C.相比拜访到戴安道,他更重视自身兴致的体验与满足D.“何必见戴”语气决绝,表明他与戴安道关系不好E.他自我标榜,将一己行动定格于洒脱无拘、孤高任性阅读下列文字,回答(24~27题)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楼,试卷第 4 页(共8 页)模拟试题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
其Array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
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
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
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
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西湖七月半》24.《西湖七月半》中,作者写到的人有()。
ABCA.醉人B.僧人C.贵人D.军人E.农人25. 《西湖七月半》中,写了游湖之人的哪些行为?()。
ABCDEA.看月B.看人C.喝酒D.听乐E.酣睡26.符合《西湖七月半》的内容的有()。
ABCDEA.将游西湖之人分为五类B.以常人游湖追求热闹对照“我辈”游湖的怡情C.对故国往事的追忆D.欣赏文人雅士E.表达苍凉、伤感、落寞的怅惘心绪27.下列作品中,属于张岱的有()。
ACA.《西湖梦寻》B.《永州八记》C.《陶庵梦忆》D.《世说新语》E.《华盖集》模拟试题试卷第 5 页(共8 页)阅读下列文字,回答(28~30题)到此工作已半月,不像是做工,像是恢复了以前当兵的生活。
如果我们中国还可以找出这样紧张的工作,那只有在军队里了。
同事的有从韩国刚当过兵回来的,有远从加州大学来的学生。
我问他们,美国做工全这样紧张吗?他们异口同声的说:“这里可能是最清闲的。
”如不置身其中,可能怎样也不容易说明白。
在日光下整整推上八小时的草,或在小雨中漆上八小时的墙,下工以后,只觉得这个人已瘫下来,比行军八小时还要累得多。
今天下工后,已近黄昏,我坐在湖边对着远天遐想。
这个环境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
当初造物的大匠画这个“静湖”,用的全是蓝色。
第一笔用淡蓝画出湖水;第二笔加了一些颜色,用深蓝画出山峰;第三笔又减去一些颜色,用浅蓝画出天空来。
三笔的静静画幅中,斜躺着一个下工后疲倦不堪的动物。
我想整个美国的山水人物画,都可以此为代表。
虽然眼前景色这样静,这样美,但我脑筋中依然是日间同事们的紧张面孔与急促步伐的影子。
我的脉搏好像还在加速的跳动。
我昏沉沉的头脑中得到一个结论:“这样拼命的工作,这个国家当然要强。
”中学生送牛奶、送报,大学生作苦力、作仆役,已经是太习惯了的事。
这些工作已经变成教育中的一部分。
这种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自然的知道了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人生。
所以一个个美国孩子,永远独立、勇敢、自尊,像个“哲学家皇帝”。
希腊哲人想出一种训练帝王的办法,这种办法是让他“从生硬的现实上挫断足胫再站起来,从高傲的眉毛下滴下汗珠来赚取自己的衣食”。
这是作一个帝王必经的训练,可惜欧洲从未实行过这种理想。
没有想到,新大陆上却无形中在实践这句话,每一个青年,全在无形中接受这种帝王的训练。
作卑微工作,树高傲的自尊,变成了风气以后,峥嵘的现象,有时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耶鲁大学有个学生,父亲遗产三十万美金,他拒绝接受。
他说:“我有两只手、一个头已够了。
”报纸上说:“父亲是个成功的创业者,儿子真正继承了父亲的精神。
”青年们一切都以自己为出发,承受人生所应有的负担,享受人生所应有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