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十七回
第十八回 林黛玉误剪香囊袋 贾元春归省庆元宵
宝玉大展才情,众小厮争要打赏,把宝玉身上配物尽数解 去。黛玉听说过来探看,误以为前次为宝玉所做荷包也被 送给下人,赌气回房,挥剪铰了宝玉托她做的香囊。宝玉 心知不妥,赶来阻止不及,也要动气。原来宝玉将黛玉赠 的荷包带在里面,并未被下人抢走。宝玉将荷包掷回,黛 玉愧气而哭,宝玉连忙劝解,二人和好如初。贾府上下为 元妃省亲一事奔忙,请得妙玉入主园内的道观。元宵节至 元妃归省,命宝玉及众姐妹以景为题作诗。宝玉作诗忘了 典故,宝钗为其“一字师”,黛玉代宝玉作诗一首,被元 妃评为最佳。丑时三刻,元妃回宫,泪别众人 。
• 此外,作者还让题对额变成两类人在文才诗思方面
的一次实地考核:一方面是被人称为“自幼酷喜读 书”,当时在朝廷做官的贾政,以及他门下的一批 附庸风雅的清客;一方面则是所谓“愚顽怕读文章” 的封建逆子贾宝玉。考核的结果,谁优谁劣,谁智 谁愚,谁被弄得窘态百出,这我们已从小说中看到 了。在这里,作者对贾政及其门下清客相公们作了 淋漓尽致的嘲讽。
3.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修。筑权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救的亡强图烈存愿望。 (2)成果:1909年 京建张成铁通路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 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 正轨。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872年,
• 大观园中的几处房子,后来都分给宝玉和他的
姐妹们居住,作者预先描绘这些各具不同特点 的景色,以便用它作背景来烘托以后房主人的 典型性格。如潇湘馆用竹来烘托黛玉的性格, 与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特点很相称。 她容易伤感悲愁,所以又把竹子与潇湘的传说 典故连在一起。稻香村的环境不但与守节寡欲 的李纨性格协调,就连楹联用“浣葛”等事, 也与她家教素重封建妇德、认为女子“以纺绩 井臼为要”、自己也“惟知待亲养子”等情况 相称。蘅芜苑花木全无,幽冷软媚,怡红院蕉 棠两植,红香绿玉,也都有意无意与房主人有 关。
中比较满意。
红楼梦第十七回赏析
这些题园景的额对,内容上都是风月闲吟, 但题额对的情节在小说中却是不可缺少的。
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种种活动都在大观园的 背景上展开,作者通过贾政、清客和宝玉 巡看新告竣的大观园,拟题匾对,一开始 就把园的规模、方位、建筑布局、山水特 色等等作了全面的介绍和重点的描绘。如 果没有这一情节,我们很难设想用其它什 么方法能使结构繁复、景物众多的大观园 很快地就在我们读者心目中留下如此清晰、 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安排,正是作者高出 于一般的才能平庸的小说家的地方。
筹办航空事宜
处
三、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 (1)初办邮政: 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 , 邮传邮正传式部脱离海关。 (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万国。邮联大会
2.电讯 (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台设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 办电报的开端。
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 的变化资料
精品课件欢迎使用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地位 铁路是 交通建运设输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 发展的动脉。 2.出现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至开胥平各庄铁 路建成通车。 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红楼梦第十八回赏析
大观园题咏》实际上是朝廷中皇帝命题叫臣僚们作的应制诗的 一种变相形式。《红楼梦》这部以“言情”小说面目出现的 “政治历史小说”,常常采用这种障眼法来描写他所不便于直 接描写的内容,以免被加上“干涉朝廷”的罪名。所以,在这 些诗中除了蔑视功名利禄的贾宝玉所作的几首外,大都不脱 “颂圣”的内容,这是并不奇怪的。 但同是“颂圣”,也因人而异。林黛玉所作就颇有应付的味道, 如“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即是。命人赋诗者何尝不知其 为了做诗而矫情地粉饰太平,但只要有这样的本领,能说得符 合自已的政治需要,就加以表奖,真话假话倒无关紧要。宝钗 的诗则可以看出从遣词用典到构章立意都是以盛唐时代那些有 名的应制诗为楷模的。对她来说,歌功颂德,宣扬孝化文风, 完全出于她的本心本意。她受到称赞是理所当然的。 此外,从匾到诗,还是个性化或暗合人物命运的。迎春为人 懦弱,逆
红楼梦第十七回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宝玉痛悼秦钟。大观园造成, 因闻塾师赞宝玉对对联有歪才 情,贾政带门下清客参观大观 园时便带上宝玉,命他为大观 园各处景观拟匾。在贾珍的引 领下,贾政同宝玉在众清客的 陪同下一同参观大观园,并为 园中题匾额和对联。因众人知 道贾政有意要借此机会试宝玉, 便有意用一些俗套来敷衍。在 这次的游园中,贾政对宝玉题 的匾额和对联虽加指责,但心
[合作探究·提认知]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 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 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 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 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轮船正招式成商立局,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
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
2.航空
(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
研制 。
(2)发展水:上1飞918机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 化。
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 (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 ,出行 方式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 捷。
(3)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 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