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思路。
3.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深化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4.品词析句,感受丁香花的形象,体会作者多年的赏花情结,感悟丁香结带来的人生思考。
【教学重难点】1.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深化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词析句,感受丁香花的形象,体会作者多年的赏花情结,感悟丁香结带来的人生思考。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思路。
3.品读第1~2自然段,感受丁香花的风姿,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写写自己的赏花体验。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说说自己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揭题:见过丁香花吗?作家宗璞赏了三十年的丁香,她眼中的丁香花有怎样独特的姿态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课《丁香结》(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读准读通1.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词意思。
2.交流,指导。
(1)认读生字词。
缀满幽雅伏案单薄浑浊笨拙模糊恍然妩媚衣襟愁怨花苞读音注意:“薄”读b6,“抽”读第一声,“糊”读轻声,“襟”读前鼻音jn。
书写提示:“缀”字,右边四个“又”的捺画有变化,最后一个是长捺幽”是半包围结构,第一笔是竖,注意结构内收。
“薄”,上下结构。
(2)读词语。
窥着轻灵莹白愁怨恍然斗室盘花扣半树银妆白的潇洒紫的朦胧直透毫端参差的绿格外妩媚细雨迷蒙一柄花蕾提醒:“窥”“参差”“斗”的读音。
(3)说说词义: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窥:指暗中察看。
幽雅:幽静而雅致。
浑浊笨拙:浑浊,糊涂,不清醒。
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
斗室:指很小的房子。
单薄:指瘦弱,不强壮。
毫端:指笔下,笔尖。
三、通读课文,理清思路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从两方面写丁香的,即赏丁香花、悟丁香结。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赏丁香花。
作者主要从城里、城外、居室外三处不同地点、不同角度欣赏丁香花,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以及花的气味、形状、颜色等方面细致描摹,呈现了丁香花的独特风姿。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悟丁香结。
作者由古诗词中的“丁香结”愁绪,到欣赏细雨中丁香花的妩媚姿态,想到不解古人丁香结的“愁怨”意象,接着发现一柄花蕾上的“丁香结”,并感悟到生活中的“丁香结”。
四、赏花品读,体会情结1.默读第1~2自然段。
思考:城里、城外的丁香花各有怎样的特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圈画关键词,品味一下,写下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
(1)城里的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的样貌,“探、窥、惹”三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逗人喜爱。
用星星比喻小花,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眼的特点,体现了花的勃勃生机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丁香花的俏皮可爱。
(2)城外的丁香花: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①这句主要写月光下丁香不同姿态的美:“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白和紫,色彩对比;潇洒和朦胧,感受不同。
②“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很美,特别是“甜”,仿佛让人舌头感受到了甜甜的香味,写出了花的独特气味。
③说说自己的赏花体验,写下来。
有一次,我在_______看见(闻见)_______便走近仔细观察,只见_______(形状、颜色、味道…)。
④交流,分享从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及独特感受几方面交流。
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1.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词,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观察一种正在开放的花儿,介绍一下花的特点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语境,理解生词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词析句,感受丁香花的独特之美,以及对作者的积极影响3.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深化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4.体会作者多年的赏花情结,感悟丁香结带来的人生思考一、听写词语,复习回顾1.听写。
缀满窥着潇洒朦胧幽雅2.同桌批改3.用上几个听写的词语,介绍一下作者看到的丁香花的样子。
二、继续赏花,感受积极影响1.默读第3自然段,斗室外的丁香花有什么特点?对作者有什么影响?圈画关键词句,写写自己的理解。
2.汇报交流,抓关键词谈自己的感受。
“近三十年”,说明作者赏了丁香花近三十年,丁香就像她的亲人,陪伴了近三十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丁香花情结。
“檐前积雪、雪色、一片莹白”,突出了花的颜色洁白及数量多,长得旺盛。
“香气直透毫端”,说明香气非常浓郁,渗透到作者的笔尖上来,流淌出优美的文字。
“轻灵”,不那么“浑浊笨拙”,是写花的香气给作者的感受:神清气爽。
“参差的绿、开满一树、遮掩”等,写出了花的繁茂、旺盛,让作者感受到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
3.“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春光中,一树繁茂的丁香花,不仅给作者带来了美妙的享受,还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产生了无限的想象,写出许多令人喜爱的文章,更让她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未来充满希望。
4.出示填空段落(关键词处留空)。
有感情地朗读。
三、品读丁香结,感悟丁香愁丁香花不仅照耀着作者的文思和梦想,还让她有更多的感悟。
1.默读第4~6自然段。
围绕丁香结,作者悟出了什么?圈画批注。
2.交流。
(1)读诗句,揣测情感:古人诗中的丁香形象,蕴含怎样的情感?“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愁)拓展链接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芭蕉树的蕉心还未舒展,丁香树上尽是郁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各自含愁不解)②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愁苦的沉重了)③读这些诗句,注意关键词“不展、愁”,你会想到哪个成语?(愁眉不展)④朗读诗句,体会愁绪(2)细雨迷蒙中的丁香是什么样子?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①“格外妩媚”,你会联想到什么人?(姑娘、美人、新娘)形容杨贵妃的诗句“梨花一枝春带雨”呈现的就是这种妩媚之美。
②“印象派”绘画的艺术流派,画作中的不同景物轮廓模糊,色彩交错渗透,给人以朦胧之感。
③“渗”是什么意思?丁香花瓣上的紫色真的能渗到白花瓣上吗?作者把雨中丁香的妩媚姿态想象成印象派的画,雨中的丁香色彩,因为雨滴的折射,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④想象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缠绵的细雨容易让人产生愁思和联想,加之微雨中紫色与白色的丁香花儿相互渗透,彼此交融,朦胧绰约,让人的心境不禁柔软而多愁善感起来,浮想联翩。
因为微雨的衬托,更使丁香花有一种朦胧的美、哀怨的美、温润的美.......有感情地朗读。
3.研读第5自然段,交流:作者又悟出什么?(1)个别学生读第5自然段。
(2)出示丁香花蕾图和中式衣襟盘结图,对比说说自己的发现。
丁香的花蕾外形圆圆的,鼓鼓的,像衣襟上结的盘花扣,是不好解开的结。
“恍然”是什么意思?悟出了什么?4.读第6自然段,作者从丁香结中进一步感悟到什么?(1)齐读。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2)老师用绳子演示打结:活结、死结(让学生解不开)。
(3)看老师打结后,再回读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悟?说明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会有沟沟坎坎。
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结,生活才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4)补充介绍作者的经历。
(经受病痛折磨)作者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磨难,但并没有被愁思羁绊,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超脱的视野、开阔的胸襟赋予丁香结以全新的内涵与思想境界,用豁达和睿智传递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生活中的丁香结年年有,解不完,正因如此,生活才充满趣味。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
(5)“丁香结”引发了“我”怎样的思考?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学生交流。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永远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有滋有味。
(6)齐读第6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回顾全文,说说自己的收获。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
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生命既需要无限春光,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这样的样的人生才充实丰富,多姿多彩。
五、诗词拓展,丰富丁香结意象1.阅读链接。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一陆龟蒙《丁香》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一冯延已《醉花间》2.说说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六、布置作业1.你能从自己喜欢的花上悟出怎样的启示呢?写一写。
2.推荐阅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