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预测卷及答案7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4题)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项是(3分)A .狡__________________jié 繁__________________yǎn 窸窸窣__________________suì __________________尽职守kèB .__________________渎 xiè __________________哑àn 吹毛求__________________cī 面面相__________________qùC .__________________难jié __________________怒chēn 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舍qì 心无旁__________________wùD .__________________落yǔn 抽__________________yē __________________犊情深sh ì 重蹈覆__________________zh é【答案】D难度:中等 知识点:字音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项(3分)A .伏尔泰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
B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文化建设不断前进,但与此同时,在某些城市,__________________在一些农村,封建迷信也在复苏。
C .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______________的作品来的。
D .墨子及其弟子__________________,热心救世,奔走于诸侯国之间,力阻战争的爆发。
【答案】B难度:中等 知识点:词语3.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此外,如同最优秀的小说一样,每个生命故事都带有跌宕和悬念,因为没人能够准确预测事情的演变。
②回首过往,你很可能会从故事中分辨出一系列独立的章节,以及一份演员列表。
③很多人都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一个故事。
④这份演员列表无一例外地总是分为两派:正派(如最好的朋友、最喜欢的老师)和反派(如脾气暴躁的某个老师或家庭成员等)。
A .①②④③B .③④②①C .③②④①D .③①②④【答案】C难度:中等知识点:句式衔接4.下面的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范进中举》选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明代的吴敬梓。
B.《隆中对》选自西晋陈寿的《三国志》,《杨修之死》选自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C.《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分别是鲁迅、曹文轩和莫泊桑。
D.“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广义的文化。
其中“风”原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楚辞》里的《离骚》。
【答案】A难度:中等知识点:作家作品二、名句默写(共1题)1.请把下面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2)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______________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5)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6)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楼》)(7)吊影分为千里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白居易《望月有感》)(8)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白居易的诗歌《观刈麦》中最能体现出人们劳作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悠悠流水,像绵绵不绝的愁绪,又如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华,涤荡着一段段被大浪淘过的历史。
温庭筠《望江南》一词中就有这样情景交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波渺渺,水依依,以流水之景写出了望穿秋水之情,画面中,仿佛能感受到等待时希望与失望之情交替而至的张力。
【答案】(1)东篱把酒黄昏后(2)八百里分麾下炙(3)人不寐(4)人迹板桥霜(5)雪拥蓝关马不前(6)玉垒浮云变古今(7)辞根散作九秋蓬(8)会挽雕弓如满月(9)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10)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二)课内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9分)难度:容易知识点:诗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__________________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__________________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困于心,__________________于虑衡:(2)故__________________有所不辟也患:7.翻译下列句子(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甲文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生,亦我所欲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等都谈到了“生”,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两篇文章中“生”的不同理解。
(3分)【答案】62(1)“衡”通“横”,梗塞,不顺(2)祸患,灾难(每词1分)74(1)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或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或坚强)起来,增加他原本不具备的才能。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每句2分)83甲文中的“生”是生存发展,是希望人们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乙文中的“生”倾向于生命,生命是可贵的,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决不仅仅停留于“活着”,面临生死抉择时,要能够以“义”为标准,舍生取义。
不能苟且偷生。
(意思对即可)难度:中等知识点:公文类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1.开罐头瓶的启悟①一个8岁的小女孩,想吃玻璃罐头瓶里的糖水桃子,用剪刀撬,用菜刀剁,手指被扎破直流血,可盖子还是没打开。
小女孩想:别的小朋友、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也这样开罐头该多不方便呀!如果能在铁皮盖卷边的地方加一个小环,手指套在环里沿着压橡皮的外圈把一小条铁皮拉开,罐头不就方便地被打开了吗?人们帮助她实现了这个理想。
现在,这个小女孩的发明——侧拉环开启式玻璃罐头已经使千百万消费者受益。
②生活中谁没有吃过罐头?谁没有为开罐头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历?但众多的成年人并没有认为这是个问题,更没有萌发改变这种“不方便”的想法。
这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很多人对传统的东西不思改进,因循行事;对旧习惯熟视无睹,习以为常。
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却深刻地反映了民族心理中惰性的一面。
由于这种心理作祟,岂只是一个开罐头瓶的问题,它所造成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事例说明,对传统的东西习以为常,等着我们的只能是落后和尴尬。
③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富有创造性思维的民族,才是充满希望的。
一个民族要奋起、振兴,不能没有创造性思维,不能不展开想象力的翅膀。
创造性思维,可能给人以开拓进取的智慧和勇气;丰富的想象力,可以给科学思维插上翅膀,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地翱翔。
只要越来越多的人肯开动脑筋,敢于突破前人和今人的学说和成果,提出新的见解和设想,并大胆创新和试验,那么,在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会有新发明新成果产生出来,许许多多的发明家、设计家也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从而推动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④纵观人类社会,一个民族暂时的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这种落后采取麻木不仁的态度。
今天我们要前进,要发展,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努力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对周围世界的感应能力,看清阻碍自己前进的物l12.在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小女孩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2分)【答案】93小女孩开罐头很费力由此想到如何方便开罐头,人们帮助她实现了理想;引出论点。
102一语双关。
大动干戈的意思是大张声势地行事,在文中也特指“用剪刀撬,用菜刀剁”。
(意思对即可)112举例论证。
用事实证明“对传统的东西习以为常,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122她的发明,不仅仅为我们开启罐头瓶提供了方便,更重要的是,她教会我们对现存许多司空见惯的东西,不要因循行事,要敢于突破和创新。
难度:中等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2.石湾陶器林清玄①在香港的中国百货公司买了一个石湾陶器,我从前旅行时总是反对购买那些沉重易碎的物品,这一次忍不往还是买了,因为那陶器是一个赤身罗汉骑在一匹向前疾驰的犀牛上,气势雄浑,非常生动,很能象征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境。
②百货公司里有专门为陶瓷玻璃包装的房间,负责包装的是一位讲标准北京话的中年妇人。
她从满地满墙的纸箱中找来一个,体积大约有我的石湾陶器的四倍大。
接着她熟练的把破报纸和碎纸屑垫在箱底,陶器放中间,四周都塞满碎纸,最后把几张报纸揉成团状,塞好,满意的说:“好了,没问题了,就是从三楼丢下来也不会破了。
”③我的石湾陶器本来有两尺长、一尺高、半尺宽,现在成为一个庞然的箱子了。
好不容易提回旅馆,我立刻觉得烦恼,这样大的箱子要如何提回台北呢?它的体积早就超过手提的规定了,如果用空运,破的机率太大,还是不要冒险才好,一个再好的陶瓷,摔破就一文不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