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新型城镇化汇报评审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 • 继续推进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 • 沿运河城镇轴凸显生态、环保、低碳的发展特色 • 培育区域次中心城市,带动苏北腹地发展振兴 • 分类建设发展小城镇
鼓励有条件的重点镇发展成为小城市 推动其他镇发展成为综合性特色化小城镇
最新动态——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会议
市域城镇人口分布变化态势
62.5%
29.6% 7.9% 2012
• 城区、乡镇住房销售面积比约 9:1
淮安区城区、乡镇商品房销售对比
时间
总销售 城区销售面 乡镇销 城区销 面积 积(同比) 售面积 售占比
2014上 半年
2013全 年
34.25 79.63
31.56 73.37
2.69
0.92
6.26
98172
9304792782
109478
44886
南京 无锡 常州 镇江 苏州 苏南 淮安
淮安市人均GDP与苏南5市及苏南平均比较 (2013年)
13% 42%
45%
一产 二产 三产
2013年淮安产业结构
6
3
把握好淮安特定的发展条件
特定的资源禀赋——生态文化特色 • 生态条件优越,生态敏感度高 • 文化资源丰富,保护传承压力大
8
2
三大挑战
乡镇散、弱、小
• 数量全省最多 • 平均经济规模全省最小 • 平均人口规模全省最小 • 镇区平均建设规模偏小
140
120
113
115
99
104
100 80
84 83
75
80
60
55
40
32
37
35
19
20
0
江苏各地级市乡镇总数对比(2012)
江苏各地级市乡镇平均GDP(2012,亿元)
点,
淮安市GDP增长示意图(2003-2013年)
户籍常住相差20个百分点,江苏相差7个百分点)
苏北五市近8年城镇化率增长对比
徐州 连云港 盐城 宿迁 淮安 江苏 全国
2006年城镇化率 2013年城镇化率 年均增长百分点
44.80%
58.10%
1.7
39.00%
55.72%
2.1
42.50%
57.00%
1.8
32.40%
52.37%
2.5
38.40%
55.06%
2.1
51.90%
64.10%
1.5
43.90%
53.37%
1.2
近8年淮安常住人口、流出人口、暂住人口变化态势
600.0
492.4 500.0
485.7
482.3
481.5
480.4
480.3
480.3
482.7
100.0
0.92
10
2
三大挑战
城镇化载体面临区域分聚,城乡分化 • 北部向心集聚,南部相对内聚
• 区县城镇化水平均衡
淮安市市辖区与各县城镇化率比较
南京市
淮安市市辖区、县交通联系强度比较
新型城镇化内涵:以人为本
• 基本需求:衣食住行
• 高品质需求:环境、文化、高端服务
以人
最新动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
为本
•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试点先行 • 新型城镇化确定62地试点 • 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
城乡 统筹
质量 内涵
新型城
镇化
生态 文明
可持 续发 展
四化
同步
3
2
把握江苏省发展要求
水域25% 农地66%
淮安市生态防护格局示意图 7
3
把握好淮安特定的发展条件
特定的发展格局——全域统筹,大中小协调 • 中心城区强——规模领先苏北苏中 • 县城弱——无百强县(全省13个地级市中唯一没有) • 乡镇(散弱)小 (个数多、规模小)
2011年中心城区现状(三淮一体)
2012年苏北苏中各市区年末户籍人口(万 人)与市区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对比
江苏各地级市乡镇平均镇区常住人口(2012,万人)
全省、苏北、淮安乡镇平均规模(2012)
江苏省 苏北地区
淮安
乡镇域面积 (km²)
建成区面积(公顷)
85.04 88.69 86.47
322.81 253.61 178.1
9
2
三大挑战
城镇人口主要向城区集聚,乡镇比重持续降低
• 市区比重提高11.9% • 县城比重提高6.7% • 乡镇比重下降18.6% • 市区:县城:乡镇= 6:3:1
0.0
50.4 8.2
56.8 9.2
66.6 14.6
71.1 21.3
82.7 29.2
96.3 107.9 107.0 38.3 45.2 44.2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常住人口 流出人口 暂住人口
5
3
把握好淮安特定的发展条件
50000 40000
淮安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
(2014-2020)
汇报提纲
重大背景 新型城镇化路径与目标
城乡一体化战略 关键支撑
1
一、重大背景
把握中央精神和国家要求 把握江苏省发展要求 把握淮安特定发展条件
2
1
把握中央精神和国家要求
建设好总理家乡,有象征意义 • 形象好,实力好,品质好
• 代表性,示范性,独特性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50.6%
56.0%
61.5%
62.5%
61.9%
26.5% 22.9%
26.1% 17.9%
29.2% 9.3%
29.3% 8.2%
30.1% 8.0%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市辖区
县城
县下属乡镇
• 重要目标:已到城镇就业的本地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
• 重要内容: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有机衔接
强化生态红线的刚性约束
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
4
3
把握好淮安特定的发展条件
特定的发展阶段 • 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城镇体系
逐步完善
(年均12%以上)
• 城镇化任务重(比全国高1.7个百分点,但比江苏帝9个百分
淮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苏南5市 及苏南平均比较(2013年)
• 产业就业支撑相对不强(外出107万,净流出70万) • 产业结构13:45:42,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库兹涅茨划
分标准)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124819
123382
398813899936946329774109637994
30000
25456
20000
特定的发展阶段——量质并重、内外协调、平稳持续 10000
0
• 与苏南差距仍然较大(人均GDP只有苏南41%,城镇居民人均
南京 无锡 常州 镇江 苏州 苏南 淮安
可支配收入只有苏南67%,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苏南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