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传播学导论5

新闻传播学导论5

1815-伦敦布道会传教士马礼逊、米怜-马六甲-《察世俗每月统计传》021-以报称呼杂志:梁启超《时务报》、章炳麟《经世报》021-以期刊称呼:1904-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网络督察报与期刊的明确区分:20世纪初共济网200092区分:200092出版周期报纸周期短,期刊周期长课出版速度报纸迅速,需要分秒必争地报道刚刚发生的新闻,装订简单专期刊较慢,可以详尽阐述新闻并作出全面透彻的剖析与评论,印刷精美正门新闻提供量报纸多于期刊,从传播新闻这一功能来看,报纸功能大于期刊同济刊载内容共报纸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能干预运动,成为运动的喉舌,反映局势,联系群众336 26038 期刊以刊载实事性文章和评论为主,能广泛研究事件,只谈最主要的问题33623 037列宁-报纸适于鼓动,期刊适于宣传48号戈公振-主张从内容不同来区分两者,报纸以报告新闻为主,期刊以刊载评论为主彰武共(一)广播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媒介考传播手段分无线广播——通过无线电波彰武有线广播——通过导线辅导考历史:1920.11.2-美国匹兹堡-第一座领有执照的电台-KDKA电台专1923-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外国人开办1940.12-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声音电信号工作原理:播出者————话筒——————————收听工具————收听者声波用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波顺序播出成套节目,这是所有单个节目的组合,一套节目前有开始曲、呼号、节目预告优势:对象广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交流问题研究委员会大众交流工具中最普遍的传播迅速-电波所及范围或导线所到之处,可以同时受到信息对重大的突发事件的同步广播,广播优于电视功能多样-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服务性节目和文艺性节目,比报刊全面感染力强-劣势节目内容转瞬即逝,选择性和保留性比报刊差,听众比读者被动只有听觉形象,听后效果逊色(三)电视运用电子技术传送声音、图像的一种新闻传媒,出现晚于报刊和广播历史 1936-英国广播公司-亚历山大宫-建立电视台,11.2日正式播出电视节目20世纪50年代-黑白电视广为发展1954-美国-彩色电视广播中国—电视业1958诞生-1973.5.1首播彩色电视节目景物、活动形象和声音————电信号(视频和音频)————景物、活动形象和声音用电视摄像机(带话筒)摄录用微波负载并传送用电视接收机还原电信号电视片画面-现场景物、活动图像及照片、图片、文字等声音-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特点:视听兼备传播迅速功能全面-形、声、色、美受众广泛-电视观众数量最多选择性保留性差佼佼者-有线电视20世纪30年代-欧洲面世20世纪40年代—美国登场1964—我国开始研制有线电视二.新世纪新闻传播媒介(一)网络传媒——第四媒体信息量大,传播内容丰富,获得信息便捷,传输成本低廉,交互性、小众化、兼容性强(二)新型广播电视数字音频广播DAB—广播媒介第三代高清晰度电视HDTV(三)综合媒体——大媒体通过国际高速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并由个人光电脑收传的新型传媒第三节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一.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功能:从系统论看,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重复现象从日常社会生活看,功能即效能,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一般指社会功能,即大众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作用美-政治学家、传播学者-拉斯韦尔-1948-《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宏观角度-三项功能-监视环境、协调反应、传递遗产美-社会学家-赖特-1957-《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增加一个功能:娱乐美-传播学者-施拉姆微观角度-五项功能守望人-五官的延长决策功能-唤醒大众注意,加以劝服社会化功能-视听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商业的功能普遍认为信息的功能—守望或监视环境的雷达功能协调和管理的功能—推动政策制定执行,反映社会舆论,促进社会机制运转教育功能-教育社会成员,传播文化知识、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娱乐功能-附带教育和社会化功能设置议题-即议程确定。

指传播媒介在一定时期内选择某个议题,实行强化报道,使其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议题,目的旨在使其议题对改变或坚定公众态度产生强大效果,形成共识,引起普遍关注和重视,提高媒介人物的知名度,使媒介事件产生轰动效应。

有益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媒介负功能二.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传递新闻信息,新闻传播媒介本质上是信息载体——最重要第一本理论新闻传播学著作《新文学》-徐宝璜-供给社会真正之新闻美-尼曼基金会-路易斯·莱昂斯-新闻界行使新闻载体之职美-报纸主编协会-《新闻规约》-报纸的基本功能是表达人们所作、所感、所想反映舆论美-新闻学者-约斯特-报纸联系消息和意见,言论和事实,使读者了解,产生主张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新闻力量就是公众的力量,记者控制公民,指挥舆论荷尔采恩德洛夫-报纸创造的精神奴隶比锁链还要危险,报纸创造舆论社会学家-西艾弗莱-新闻是第一种力量,人们通过新闻创造当天的舆论新闻学者-小野秀雄-新闻形成舆论,也反映舆论中国-王韬-报纸是博采舆论的工具梁启超-舆论界骄子-报纸是舆论之母孙中山-舆论是事实之母,报界诸军是舆论之母毛泽东-新社会制度的诞生,总伴随大喊大叫徐宝璜-供给新闻,代表舆论,创造舆论,灌输知识,提倡道德及振兴商业美-毕晓普-报道新闻,发表评论,供给娱乐,刊登广告《新闻理论教学大纲》报道新闻,传播信息;表达意见,引导舆论;服务社会,指导生活;传播知识,普及教育;提供娱乐,裨益身心报纸发展历史:传递商业信息的报纸-政党报纸-新闻与意见分离的商业化报纸-现代大众化通俗报纸报纸被称为新闻纸和意见纸第四节媒介文化和新闻文化一.媒介文化指在文化大系统中,以媒介为影响人的主要方式而构成的社会亚文化系统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文化媒介文化:口传文化、印刷文化、电子文化影响表现传播新知识、新观念、新事物,提高受众文化修养,改善知识水平和结构促进青少年社会化,使社会遗产世代相传塑造媒介人物,授予个人和团体以社会地位和声望议程确定,形成舆论热点,参与和引导社会活动传播商品文化,促进商品销售,推动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反应社会变革,加速现代化建设二.新闻文化是媒介文化的内涵-着眼于文化媒介的形态而言,新闻媒介是现代传播媒介之一又是媒介文化的外延-着眼于文化媒介的特征而言,新闻文化的主要标志是新闻作品美-马丁·沃克-《报纸的力量》-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日记特点强烈的政治色彩梅里尔-每个国家的新闻制度及其理论,是和其政治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相一致的鲜明的价值判断约斯特-一切新闻的主要因素是真实深刻的哲学思辨新闻文化要求有很强的宏观意识和思辨精神特殊的商品性新闻传媒的真正价值主要不在经济价值,而在社会价值作品形式的精美性新闻在形式上比一般媒介上的信息形态要华美第六章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媒介组织和新闻传播事业一.媒介机构、媒介组织和新闻传播事业媒介机构:由稳定的信息来源和大致稳定的传播对象,传播运作有一定的监控又有相当的自主性,媒介有稳定的信息产品以源源不断地供给传播对象,媒介与传播对象有双向互动关系,在传播活动中他律和自律都比较活跃媒介组织:把能够自由运作,并具有相同介质、结构、宗旨与功能的媒介联合起来,结成的系统和团体新闻传播事业:各种新闻传播机构及其各项信息传播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称人们通过新闻传播机构所进行的传播新闻、引导舆论和经营管理的经常性的社会活动。

是各种新闻媒介机构、组织及其各种经常性业务活动的总称二.新闻传播事业的形成早期新闻传播时期:从口耳相传到现代第一张报纸问世特点新闻传播一般不经过传媒的媒介机构,一般是人际传播或群体传播是一种有明确而具体对象的定向传播,而没有面向整个社会的无定向的大众传播规模小,传递速度慢,社会影响小产生规律:新闻传播事业是在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产生条件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最根本的条件,主要决定形式具备一定的社会需求即社会条件-决定内容启示要推动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既看到物质条件的重要,又要看到社会条件的重要第二节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一.考察新闻传播事业性质的视角(一)哲学视角新闻传播事业属于观念形态即社会意识形态它不是经济基础,从本质和主体来看,它属于上层建筑,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反映并服务这一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国家,报纸是社会主义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资本主义国家,报纸是无政府状态的和集团竞争的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二)政治学角度新闻传播事业是阶级的舆论工具(三)经济学角度“事业性质,企业经营”(四)文化学角度新闻传播事业是社会大文化的亚种物质文化构成-新闻信息符号化与物态化过程制度文化构成-内部管理体制与外部被管理体制,具有浓厚政治文化特色意识文化构成-精神文化二.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新闻事业是以新闻手段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新闻舆论机构,它以传播新闻和引导舆论为其经常性的社会活动。

在阶级社会中,它是一定阶级的新闻舆论工具特点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具有阶级性,是阶级的舆论工具新闻事业在上层建筑中,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领域,不同于国家机器新闻事业在思想上层建筑的各种形态中,又有着自己的特点新闻事业综合反映其他思想上层建筑,同时具有更强的政治性新闻事业对群众的辐射面大,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新闻事业主要运用新闻手段(用事实说话)反映社会生活,为社会生活服务三.新闻传播事业的阶级性和舆论性最基本的特性阶级性一定阶级所创办和掌握的新闻传播事业,总是依据这一阶级的特定利益和意志运行的特殊表现新闻事实的取舍,新闻报道的详略,报道时机的抢压,报道新闻的真假新闻事实的评价以及态度否认新闻事业的阶级性和片面夸大新闻事业的阶级性都不符合实际舆论性在阶级社会中,舆论是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相同或相近的人们对一件事情的一致态度它面向公众,把人们的呼声反映出来,并发表意见,成为一定舆论的反映者和代表者新闻舆论-新闻传播事业通过自己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罢公众中分散的、无组织的舆论,根据某种需要进行选择和树立,公开发表,使之成为集中的、有组织的舆论实现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是新闻事业重要的社会使命阶级社会中的新闻事业,称为阶级舆论工具第三节新闻传播事业的功能一.新闻的功能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职能: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使命:派人办事的命令,多比喻重大的责任新闻的功能-主要是信息功能,其他还有宣传、教育、服务的功能二.新闻传播事业的功能社会功能-新闻传播事业是由一定的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一般有报道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传授知识,提供娱乐,刊载广告报道新闻—既是新闻事业最基本的功能,又是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引导舆论—通过组织舆论和影响舆论,不等于制造舆论;宣传活动必须摆事实讲道理服务社会—监督环境、监督政府是服务社会的最重要内容,其他大量反映在具体指导中资-增加销售和利润,美化媒介形象;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传授知识-报道新闻时加入必要的知识性材料,新闻媒介中设置专门的知识性专栏和节目提供娱乐-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收视率刊载广告-扶植当代新闻事业的生存和发展,二者良性互补第四节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与方针一.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定义-工人阶级政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各种新闻媒介机构、组织的总称主体-工人阶级政党所创办的新闻传播事业,党报是其中的主力部队,是在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形成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特点所有制-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人民的事业运行和操作-它由国家根据法律统一管理,服从执政党的领导,具有共同的政治方向基本方针为社会主义服务——积极推动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人民服务——忠实代表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意愿,传达人民的呼声两为完全一致,离开了社会主义道路也就从根本上离开了人民,违背了人民的最高利益贯彻两为必须做到实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宣传报道原则定义-社会主义媒介机构和新闻传播工作者,在新闻宣传中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报道社会主流、讴歌广大人民群众在党领导下所创造的业绩上,使反映进步思想、代表社会正确发展方向的新观念、新生活成为新闻宣传的主要内容原因-人民群众自己创造了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主流是健康的,光明面总占主导地位二.以经济报道为中心经济报道-指有关经济建设、经济政策、经济活动、经济生活和经济动态的报道具有政策性强,业务性强,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等特点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根本任务之一,在于反映、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经济报道是它的中心和重点,区别于资本主义新闻传播事业,以及革命年代的新闻传播事业要求在各类报道总体安排,将经济报道放在首位在报纸版面和广播电视节目中,经济报道占据大头,唱大戏负责经济报道的部门应调集一批精兵强将新闻机构编辑部指定报道计划时,优先和重点部署经济报道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也要抓好精神文明的报道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任务-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总体布局,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具体任务通过广泛的新闻宣传,引导和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人生观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纪律的教育普及和提高全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应当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建设,保障学术自由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突出媒介特色要求新闻宣传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多样化主动体现和贯彻新闻宣传要热情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英雄业绩特色根据总体安排,实行合理分工,分别联系一定范围的受众,反映不同活动针对承担的特殊使命和受众的需求与心理,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报道第五节新闻传播事业的责任和权利一.新闻传播事业的责任依法创办出版或电子媒介机构新闻媒介机构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禁载条例新闻媒介机构对传播的信息及言论承担责任其它相关责任二.新闻传播事业的权利依法创办媒介机构,自由决定其运行及停办根据有关规定,可要求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及司法机关接受采访,提供有关资料在规定的时间和地区内,公开传播依法跨媒介、跨地区发行及传播,同其他媒介竞争,自主发展依法实行批评监督权,发表负责任的言论和意见指定人员可独立行使本机构内部职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