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睡眠紊乱状态1 范围本《指南》适用的人群主要为中国范围内的中医从业者、医学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中医科学研究者、养生保健工作者等。
本《指南》应用的目标环境包括中国各级医院中的中医治未病门诊部或住院部,以及有中医执业医师的基层医院、社区医院,有中医专业的大学或学院,各中医相关的科研及评价机构,各相关的养生保健机构。
本《指南》适用的范围主要为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包括临床睡眠紊乱的未病状态,如偶发性失眠、嗜睡等表现,以及中医所指的“不寐”、“多寐”等病症的未病状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ZYYXH/T2-2006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 sleep disorder of sub health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指在亚健康状态下,人体的睡眠节律紊乱,睡眠的时间过长或过短,以及睡眠质量不高,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倾向的一种状态。
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满意度低、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易醒、醒后不适、白天困倦、睡眠质量差等方面。
本状态亦属中医“不寐”或“多寐”的未病范畴,即有“不寐”或“多寐”的倾向,但尚未达到已病状态。
4 表现特点4.1 影响因素及易感人群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的临床表现多样,但其形成是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与社会生活环境、经济文化等均有关系,尤其是与生活方式改变、工作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加重最为密切[1]。
而睡眠紊乱作为亚健康状态典型的躯体症状之一,其发生亦与上述影响因素密不可分。
有研究显示,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的好发人群以30-50岁的已婚人士居多,且以脑力劳动人员为主,其职业以企事业和医疗卫生工作较多,在文化程度和职称上的分布则以本科学历和中级职称者较多,这表明亚健康睡眠紊乱人群的社会角色相对较为稳定[2]。
4.2 症状及体征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主要表现为睡眠节律紊乱,睡眠的时间过长或过短,以及睡眠质量不高,睡眠满意度低,常伴有肢体症状如疲倦、乏力、头昏、精神欠佳、食欲不振、腰酸、自汗、胃脘胀满、健忘、精力不够以及抑郁、人际关系不佳等。
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多无明显体征。
5 评判标准5.1 评判要素以下4项必须同时具备才能判定为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
a)符合《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中躯体亚健康的判断标准,见附录A;b)以睡眠紊乱为主要表现,出现睡眠节律紊乱,睡眠的时间过长或过短,睡眠质量不高,时有多梦、头晕、头痛、神疲乏力、健忘等症,且这种状态每周至少发生1-2次,持续3个月及以上;c)无重大器官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或尽管有明确的非重大器官器质性疾病或精神心理疾病诊断,但无需用药维持,且与上述睡眠紊乱状态无因果联系;d)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不小于7分。
5.2 常见中医证候倾向5.2.1 肝气郁结倾向寐欠安,时有胸胁满闷,喜太息,或周身窜痛不适,时发时止,时有情绪低落和(或)急躁易怒,或咽喉部如有异物感,舌苔薄白,脉多有弦象。
5.2.2 心脾两虚倾向寐而不酣,时有多梦易醒,胸闷,或头晕乏力,时有自汗,或食欲不振,或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多细或弱。
5.2.3 脾虚湿阻倾向困倦多寐,时有神疲乏力,或四肢困重,或食欲不振,时有腹胀便溏,或面色萎黄或白,舌淡苔白腻,脉多沉细或缓。
5.2.4 阴虚火旺倾向寐欠安,时有头晕耳鸣,或健忘,或口干少津,或时有烦热盗汗,舌红,苔少,脉多细数。
5.2.5 心肾不交倾向心烦,寐欠安,时有头晕耳鸣,或腰膝酸软, 或五心烦热, 舌质红, 脉多细数。
6 干预概况6.1 干预原则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应在明确既往生活史的基础上选用干预措施,主动调节为主,被动调节为辅。
总的干预原则:调和营卫,安神定志。
6.2 干预时机对于出现睡眠紊乱的亚健康人群,越早期干预越好,在初期时建议以主动调节为主,若疗效不明显或未有明显好转,可联合其他非药物疗法如耳穴贴压、食疗、足浴、针刺、艾灸、按摩、拔罐等干预方法辨证候倾向采用;对于出现睡眠紊乱状态持续时间较长的亚健康人群,则可以将多种中医药干预措施联合运用。
6.3 主要结局指标6.3.1 睡眠质量改善情况6.3.1.1 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得到改善,恢复正常睡眠,整体的亚健康状态得到改善。
6.3.1.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PSQI睡眠指标分为7个成分,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各成分相加为PSQI总分。
分别计算出干预前后PSQI总分并进行比较,即可反映出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
即PSQI减分率:PSQI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总分越低说明睡眠质量越好。
6.3.2 卫生经济学评估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方法众多,如主动调节、心理疏导、食疗、足浴、耳穴贴压、按摩、艾灸、拔罐、刮痧、针刺、穴位贴敷、中药等方法干预成本较低,易于被广大亚健康睡眠紊乱人群接受。
6.3.3 受术者耐受性和生活质量评价针灸干预时,注意穴位的交替使用,把握好刺激强度,拔罐、刮痧等方法干预时注意受术者的皮肤恢复情况,以防受术者不能耐受。
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可改善睡眠紊乱症状,恢复正常睡眠,提高受术者生活质量。
6.3.4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有偏虚的证候倾向时会出现以下情况:拔罐干预后可能出现疲劳无力,经过休息,第二次拔罐干预时无不适表现,不影响继续干预;还有拔罐后出现水泡,系留罐时间较长所致,缩短留罐时间后未再发生[6]。
6.4 注意事项6.4.1 白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劳逸结合;6.4.2 在接受干预措施期间不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饮用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品;6.4.3 睡前不宜从事紧张和兴奋的活动,按时就寝,保证睡眠环境的安宁,减少噪声;6.4.4 睡前宜清淡饮食,不宜食过饱。
6.4.5 除主动调节外,其余干预措施需在执业医师、执业药师或执业技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时注意干预时机的把握。
6.4.6 受术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干预措施,辨证候倾向进行调节。
7 推荐方案7.1 主动调节主动调节是受术者不凭借外界因素,主动进行的自我调节。
7.1.1 干预方法调情志:喜怒有节,克服过度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重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节饮食:饮食有节制、有规律,科学搭配,饥饱适当,尤其睡前不宜饮食过饱,忌烟酒。
慎起居:起居有节,保持良好的作息节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和保健锻炼,如游泳、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
避风寒:注意天气变化,适寒温加减衣物。
7.1.2 干预周期可持续进行调节。
7.1.3 注意事项7.1.3.1 受术者应积极主动进行自我调节。
7.1.3.2 锻炼时要视自身情况而定,循序渐进。
『推荐』7.2 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对受术者详细询问既往生活史,了解引起睡眠紊乱状态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指导,能够有效地改善亚健康睡眠紊乱状态。
7.2.1 干预方法:7.2.1.1 支持性心理疏导与受术者沟通,询问近期工作生活状况,善于倾听和诱导,对其痛苦和不适表示同情和关注,把握时机与受术者进行心理沟通,取得信任,以增加受术者对心理疏导的依存性,详细了解受术者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分析引起睡眠紊乱的原因,采用中医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解释疏导,使受术者逐渐理解睡眠紊乱的原因和性质,树立其改变现状的信心,消除心理障碍,增强适应能力。
7.2.1.2 睡眠卫生教育对睡眠紊乱受术者应根据引起睡眠紊乱的原因,做好以下几点:a)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眠条件的好坏对睡眠可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应尽量改善睡眠环境,环境幽雅,避免噪音,光线暗淡,温度适宜等良好的睡眠环境对改善睡眠有积极促进作用。
b)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增加体育活动。
睡前避免参加兴奋性的活动,忌饮茶、咖啡、可乐等兴奋的饮品,晚餐不宜过饱。
c)放松训练:听轻松柔和的音乐,学会有意识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有意识地放松,让受术者自己总结引起睡眠紊乱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精神、心理方面的因素。
d)参加社会活动:根据受术者年龄、爱好等情况,鼓励受术者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安排娱乐健身内容的活动并坚持。
e)刺激控制:不在床上从事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读书、看报、上网等;无论夜间睡眠如何,早上按时起床,白天不卧床不起或非休息时间上床睡觉。
7.2.2 干预周期每3天进行一次,依受术者自身情况决定休息。
7.2.3 注意事项施术者在与受术者交流时要注意语态,以免让受术者产生不适情绪。
『推荐』7.3 食疗食疗是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此法将多种食物与药物熬粥,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能够较好的发挥安神、促眠的功效。
7.3.1 干预方法7.3.1.1 食疗方a)小米百合粥原料:小米、百合、大枣、桂圆、水适量;烹饪方法:将原料淘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烧开,小火熬20分钟即成,加少许食盐或砂糖调味即可食用;b)酸枣仁粥原料:酸枣仁、梗米、水适量;烹饪方法:将原料淘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至三分之一去渣,加入梗米1-2两煮粥,加少许食盐或砂糖调味即可食用;c)莲子百合汤原料:莲子、百合、猪瘦肉适量;烹饪方法:加水煮汤,食盐调味后食用。
d)龙眼莲子羹原料:龙眼肉、莲子、百合、冰糖适量;烹饪方法:先用开水浸泡莲子,脱去薄皮;百合洗净,开水浸泡;将龙眼肉(去核)、莲子、百合、冰糖放入大碗中,加足水,隔水蒸炖。
e)陈皮粥原料:陈皮、山楂、谷芽、山药、鸡内金、粳米适量;烹饪方法:先将陈皮、山楂、谷芽、鸡内金清洗干净,用纱布包扎紧。
与粳米、山药共入砂锅煮成粥食用。
f)甘草桂枝糯米粥原料:桂枝、炙甘草、糯米适量;烹饪方法:先将桂枝、炙甘草用纱布包好放入锅内,加水500 毫升,浸透,煎15分钟,去渣取汁。
再将糯米泡洗干净,与药汁一同放入锅中煮粥。
g)山药薏米粥原料:山药、薏米、莲肉(去心)、小米适量;烹饪方法:将以上各药与小米共煮粥,边搅动边煮10-15分钟。
粥熟后,根据口味添加适量冰糖。
7.3.1.2 辨证候倾向选方阴虚火旺倾向:小米百合粥、酸枣仁粥;心肾不交倾向:莲子百合汤;心脾两虚倾向:龙眼莲子羹;肝气郁结倾向:陈皮粥、甘草桂枝糯米粥;脾虚湿困倾向:山药薏米粥。
7.3.1.3 服用方法建议每日早、晚餐服用,同时保证副食、蔬菜及主食搭配齐全,营养充足。
7.3.2 干预周期以受术者食欲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