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音的传播》一课是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实验及网络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水槽、摇铃;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两只一次性纸杯,一段棉线、牙签棒。

2.演示材料:钟罩、抽气筒
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新课。

1.猜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东西能制造出来,却看不见?什么东西能穿过物体,却不留下痕迹?(声音)
2.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聆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引出课题。

今天啊!老师特意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声音,请同学们放松心情,仔细欣赏。

(出示课件)我们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可以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可以听到轰隆隆的雷电声,还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在地球上我们可以听到这些声音,那么宇航员在月球,(出示课件)他们能听到这些声音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月球没有空气,是真空的。

师:什么是真空?
生:就是一个没有空气的空间叫真空。

师:对,月球是一个真空的世界,没有空气,即使发生大爆炸也听不到任何声音。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2课《声音的传播》。

3.教师板书课题:声音的传播
学生齐读两遍课题。

质疑: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
生: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生: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来传播?
生:声音的传播方式是怎样的?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探讨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又是怎样传播的?
二、共同研究,学习新知。

1.通过实验,发现真空状态不能传播声音。

看这是一个电铃,我们把它放在钟罩里,它仍能发出声音吗?
生: 声音会变小。

教师谈话:现在我们用抽气筒把钟罩里的空气抽出来,变成真空状态,电铃还能发出声音吗?
学生猜测。

生:可能听到的,也可能听不到。

师:来,我们来听听。

还能听到电铃声吗?
生:能听到的,就是变小了点,但是还是能听到的。

师:因为用的是家用抽气筒,实验效果不是很好,现在我们一起看一段实验视频。

(播放: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
师:你观察到什么?
生:我慢慢地听不到声音了。

生:现在几乎都听不到声音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要靠空气传播。

师:这里老师告诉大家有些结论必须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推理才能得出。

师:空气是一种什么状态的物质?
生:空气是一种气体。

师:也就是说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师板书:气体
2、小组设计方案,验证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师:我们已经验证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的实验。

那固体能传播声音吗?
(1).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做实验的,谁来做老师的小助手?
(2).请一位同学到这边来当老师的小助手。

小助手把耳朵贴在桌子上,师在旁边轻轻挠桌子。

谁来说说老师是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3).让学生动手做。

挠桌子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出示课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应轻轻地挠,只能让贴在桌子上的耳朵听见。

·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4).提问:你是怎么做这个实验的?能听到声音吗?听到什么?声音通过什么传到你的耳朵里?发现了什么?
3.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水槽摇铃铛实验:
(1).师手摇铃铛,能听到声音吗?这个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师在水槽中摇铃铛,现在还能听到铃铛的声音吗?是不是真的一点声音也没有呢?指
名上台听。

想知道它能否听到声音吗?大家动手做一做水中摇铃的实验。

把水槽放到小组中间。

(2).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能听到声音吗?发现了什么?(声音通过水和水槽壁传到耳朵)
这个实验说明声音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三)实验传音效果
1.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那么哪种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最大呢?能不能给它们排个顺序?
各抒己见,进行猜测。

2.实验验证。

师:(拿出三个袋子,向学生介绍装着沙子、水和空气,分别代表固体、液体、气体)。

塑料袋中装什么时听到的声音效果最好?用哪个袋子最不容易听到声音?(课件出示实验要求),请同学们按照实验要求分组进行实验,发实验记录。

(分组实验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
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隔着沙子听,听到的声音最大;隔着空气,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这说明固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最大,气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最小,液体介于两者之间。

师:真是一个善于研究、善于思考的孩子。

实验证明:固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最大,气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最小。

(课件出示: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效果的比较表)
传播物质传播声音的本领
固体最大
液体中等
气体最小
有时生活经验常常会给我们造成错觉,要想知道事实的真想,还需要实践尽心验证,这就是科学精神。

(四)兴趣拓展——游戏打“土电话”。

1、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

(出示土电话)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土电话,试一下,有什么发现,想一下声音是怎样传到耳朵里的?
要求:
(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2、生实验后发言
(如果棉线拉不直,就不能很好的传递振动,只有把棉线拉直,才能听清声音。

土电话的声音首先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然后再传播到棉线,再通过空气,最后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不管将土电话移动到哪个方位,只要把棉线拉直,就能听到声音。


(五)实际运用。

过渡:同学们,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说明生活中的道理。

讨论1:
师:这是医生给病人看病,医生手里拿的是什么,知道吗?(课件出示情景)生:听诊器。

师:想一想听诊器有什么作用呢?
生:用来听我们的心跳。

生:听我肚子里的声音。

师:那想一想为什么要用听诊器去听呢?
生:听诊器是固体,我们自己都听不到心跳,但医生可以。

固体传播的声音“能力”比气体传播的声音“能力”要强。

师:对,如果其它条件相同时,固体传声效果要好,原因是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像土电话、贝多芬牙齿咬着木棒感知音乐、古时候耳朵贴在地面上听远方的马蹄声等等。

师:讨论2:
师:聪明的古代人,就利用了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快而解决了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请看(出示课件:伏罂而听)这就是成语——“伏罂而听”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能说说这个小故事运用了什么科学道理吗?
生:声音能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能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原理,说明通过罂的振动,带动罂内空气的振动,于是我们就能听到挖掘的声音了,并能判断出敌人是在什么地方挖掘。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自然界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类的发明创造往往是受到大自然的启迪,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一定能发现自然界中的奥秘。

这节课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说说你的收获?
生抒发感受
四、课后延伸
师:给大家留个课后作业(出示课件):
1. 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2.用硬纸自制一个喇叭筒。

这个瓶中装着一些黄豆,(师大力摇晃瓶子)怎么样?
生:声音很大。

师:对,看看你有没有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拿出装有黄豆的矿泉水瓶,使劲摇两下)
下节课把你的办法介绍给大家。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都不错,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揭开了声音传播的途径、方式,还有更多有关声音的奥秘正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同学们能学好科学这门课。

好,下面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东西,放松心情,让我们随着优美的歌声,用心去体会声音的传播。

师播放《铃儿响叮当》,请同学们整理好实验物品,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文章评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