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第一课“冷与热”的奥秘教材分析:《冷与热》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冷与热”与教师二、三备学生生活有常密切的关系,可通过身体感受,动手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们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获取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和好奇心,本课“冷水与热水”是这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从体验中孕伏新知,活动中发现新知,运用中深化新知。

设计思路:1、科学学习应以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动机,采用创设情境提供诱因的方法。

3、使知识与能力同时发展,既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乂要重视学习结果。

4、活跃课堂气余,创设余围使学生积极投入想想做做的活动中。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体验: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的感觉。

[采用谈话,实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二、三备二、实践探究(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帅: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生:分组进行活动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生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生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水的分类了]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

生1 :我感觉烫水会烫伤皮肤。

生2 :我感觉热水泡手很舒服。

生3:我发现温水可洗脸洗手很舒服。

生4:我感觉凉水不会烫手,活活凉凉的。

生5 :我感觉冷水很冷。

帅: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生: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1、用自来水止痈。

2、把水泡弄破。

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生:汇报讨论结果: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通过实践,学生了解各种水的特性与作用,通过讨论,学生学到了医学知识]第二课时(二)探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帅:冷水和热水除了具有冷热特性外,还有别的现象吗?生:分组进行实践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变化。

生:汇报观察结果: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在冷水中扩散慢。

生:在冷水和热水中,放一些糖发现热水中糖溶得快。

[通过实践观察,使学生懂得了热水比冷水的扩散快]生:操作: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混,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

生:各自进行总结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幻灯出示:(结论)1、冷水和热水具有冷和热的特性。

2、物质在热水里的扩散速度比冷水快。

3、热水具有上浮性。

[教师把学生汇报结果有选择的展示在黑板上并对学生的汇报都给予鼓励:刚才大家表现非常好。

]第三课时(三)探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生:合作与交流:再一次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再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观察变化情况。

生:做做想想:把装满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紧,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乂放到冷水中,乂发现了什么?生:汇报结果:发现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增加,但体积增加了。

是因为热水上浮的原因。

[结论:热水具有上浮力]师:[同学们真棒,这节课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我们知道了水的作用很大,大家要爱惜水资源,节约用水,虽然本节课没有告诉你答案,但是你通过亲身体验,亲身感受,把问题一一解决了,这就是科学的方法,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将来会成为一名科学家。

]【教学反思】第二课温度计教材分析:《温度计》是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热》的单元教学内容中的第二课。

届丁观察实验活动课。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实践活动、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以“自主、合作、实践” 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自我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探究精神。

学生分析:学生是四年级上学期开始系统地学习有关热的科学知识。

第一节课《冷与热》时,是通过直观的方法即身体感觉物体、环境的冷与热,用手去感受水温的冷与热去认识冷与热的现象。

《温度计》一课在前基础上,继续进一步学习热的知识:学习探测热的仪器的科学理论知识,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温度计和应用温度计,使学生实现用理论研究科学,用实践来证明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师二、三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认识温度计结构,从而掌握如何读作和写作,这是正常使用温度计的基础知识。

(2)过各种实践活动,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温度计,从而培养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过程和方法:(1)观察和实验(2)正确使用和生活应用(3)主要的教学方法:迁移法、观察法、发现法、讨论法、实验法情感与发展:(1)通过学习,懂得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了科学与医学之日新月异,造福人类社会,从而树立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让科学造福人类社会”的理想。

教学难点:认识温度计结构(玻璃泡、煤油柱、(水银柱)、刻度、摄氏度单位和符号表示、如何读作和写作、探温计内的弯曲位设计)教学重点:温度计(气温计和体温计)的正确使用和日常应用教学准备:活动(一):普通气温计:认识温度计的结构在烧杯内倒入不同的温度的水: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活动(二):气温计的应用活动(三):体温计的应用〔名括传统型、掌上探温计和耳窝探温计(后两种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准备)〕(重点提醒:传统的医用体温针是用水银做,要轻拿轻放,以免打烂,若打烂了要活扫好现场,但千万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因水银有蠹性。

)教师二、三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出学习任务:(1)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书本P2的图片和P6的图片,利用第1 课《冷与热》教学内容,用身体感觉到环境的冷与热以及用手去感受冷水、温水与热水,这些全(2)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P7的图片(但事先把课题覆盖着)。

我们可以凭生活经验和感觉来判断天气的冷与热,但如何知道具体温度呢?(设计目的:运用知识迁移方法从旧知识引入,从“怎么知道哪个地方更热呢”这个句子,从引导学生想出用“温度计来测量”的方法,从而导出本节课的学习的内容:温度计)。

老师由此说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温度计和温度计的应用(揭示课题、简单明瞭,直奔主题)二、师生共同探究,获取新知(一)认识温度计(1)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温度计的了解以及还想知道的(设计目的:首先肯定学生所知道的知识,然后,让学生带着继续探究的精神去学习新知)(预设:学生可能会问到温度计是用什么来做的,或为什么要用水银来做等问题,老师可先肯定学生的好学精神,再重新点明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的问题留待以后进一步深入探究。

)(2)活动(一)认识温度计认识刻度及所表示的意义A、认识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及其单位和符号的表示法Ek认识和学会温度的读作与写作(包括0度以下的的读作和写作)C如何才能准确地读出温度计的度数(使用P9的讨论)(学生可试做)讨论后教师小结:(1)玻璃泡不能位容器底及侧壁,必须浸没在液体中(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即煤油柱或水银柱的上升的进度稳定后)(3)以平视的角度读数(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及到“华氏”,老师可先肯定学生的有一定知识面,略说一下“华氏”其实也是国际惯用另一种常用温度单位以及与摄氏刻度互相对照)(设计目的:因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由老师讲授其知识点为主)实践应用: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自己小组所用的温度计(把准备好的三种温度计分派给小组)A、根据小组所用的温度计填写P9的表格Ek选用哪一种温度计测水温?为什么?C什么叫量程。

(设计目的:让学生发挥自主,自学、合作的能力,综合小组实践结果作学习的汇报。

教师小结同时引入另一新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是气温计和体温计。

我们先来应用一下温度计。

(3)活动(二)用约5至10分钟时间测气温并做好记录(P11): 同一时间测量教室内外不同地方的气温(P100(设计目的: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个地方测气温,让学生细致观察温度计的煤油柱的变化)待学生汇报完实践结果后,报置P11拓展题(利用休息日完成)。

第二课时(二)测体温A、传统的测体温步骤是好何的?Ek为什么要把体温计甩几下?C体温计内的曲位的的作用(先让学生细致观察体温计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发现法去揭示问题:曲位的作用。

老师释疑:曲位的作用是当你把探温计从腋窝中抽出时,受热胀冷缩影响,水银柱在弯曲位断开,让水银柱保持在原来的刻度。

这也是为什么重新探测体温时要把体温计甩几下,把原教师二、三备来的甩至低丁摄氏35度。

(难点)D认识各种新型的体温计。

第一种:红外测温器(预设:如时间许可的,可联系到广东曾发生的SARSW情。

第二种:掌上体温计用60秒时间测出你的体温(个别学生实践)第三种:耳窝体温计用1秒时间测出你的体温(个别学生实践)E、学生讨论:新型的探温计与传统探温计之比较(从好与不好两方面)(设计目的:让学生在讨论中懂得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医学之日渐倡明可造福人类社会)三、课堂反馈:让学生说说这一节课对温度计乂了解了多少。

(预设:如时间允许,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和创意:对温度计的改进和新式设计及其用途)四、老师总结:我们今天认识了温度计并掌握了如何正确使用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这与我们生活有紧密联系。

还有一些特殊的温度计用在特定的方面(如P13资料所示的),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可利用互联网搜索更多有关温度计的知识。

本课到此结束。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认识温度计结构,从而掌握如何读作和写作,这是正常使用温度计的基础知识【教学反思】_____ >第三课热往哪里传教师二、三备教材简单介绍:《热往哪里传》是四年级《科学》教材《热》单元的第三课,由水温的变化、哪颗豆子先掉下来、保温与材料三个活动组成。

让学生在掌握前两课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懂得不同的物体导热的性能不一样,并通过制作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动手能力,同时体会实验记录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一一验证一一分析一一结论”的教学设计流程,让学生在掌握物体导热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思维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