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心得:《价格认定规定》给价格认定工作带来的新变化
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价格认定规定》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价格认定行为规范》和《价格认定文书格式规范》也于2016年7月1日施行,在2016年价格认定工作中价格认定机构都以此为据,在(所)出具的价格认定结论书中,均只有价格认定机构的盖章,而没有价格认定人的签名。
仅此一项变化就给刑事诉讼工作带来了“麻烦”。
自从价格认定人员在《价格认定结论书》上不予签字起,县检察院在刑事诉讼工作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并且签名”,对县价格认证中心出具的认定人员未签名的《价格认定结论书》证据不予采信,致使提请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不批准逮捕。
鉴于此,2016年8月11日,X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在县行政中心会议室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了关于解决《价格认定规定》、《价格认定行为规范》和《价格认定文书格式规范》启用后,在刑事诉讼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有关事宜。
会议听取了县公安局、县发改科技局价格认证中心、县法院、县检察院关于解决
《价格认定规定》在刑事诉讼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情况汇报。
新版《价格认定行为规范》(发改价证办[2016])84号)和《价格认定文书格式规范》(发改价证办[2016])85号),自2016年7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在《价格认定行为规范》第三十六条规定:“价格认定机构应当制作价格认定文书正式文本并加盖价格认定机构公章”。
公检法等司法机关认为,该条款并未明确规定认定人员签字,文书中未设计认定人员签名栏,据此县价格认定中心出具的《价格认定结论书》中只有认定机构签章,没有认定人员签名。
针对上述问题,与会人员研究了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价格认定行为规范》和《价格认定文书格式规范》,县公安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发改局价格认证中心、县法制县司法局对解决新版《价格认定文书》在刑事诉讼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司法机关认为:新版《价格认定行为规范》虽未明确规定认定人员是否签字,但该《规范》第六十九条明确规定:“法律、法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或联合印发的文件中对价格认定行为另有规定,从其规定”,县价格认定中心在执行新版《价格认定行为规范》和《价格认定文书格式规范》过程中,必须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
并且签名”。
接受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委托,对刑事、民事、行政、经济、仲裁等案件中涉及的各类标的进行价格认定是价格认定中心的法定职能之一,价格认定涉及到国家财产安全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县价格认定中心在认定和制作《价格认定结论书》过程中经办人员签名和认定机构盖章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有利于公安机关取证和法检两院批捕、判决等工作,价格认定要切实为政法部门打击犯罪提供有力证据。
县价格认证中心工作人员也依据《价格认定规定》、《价格认定行为规范》和《价格认定文书格式规范》要求提出了自己不予签名的理由,但是基本未予采纳。
会议当时决定:县价格认定中心必须在法律框架内遵守行业规范,在出具《价格认定结论书》时必须要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其尾部必须有2名认定人员签名和价格认定中心签章。
县法制办形成了专题会议纪要,要求县价格认证中心严格执行会议纪要。
县价格认定中心迫于种种压力暂时在《价格认定结论书》上签上了认定人员的名字。
司法机关之所以要求认定人员在结论书上签字是对《价格认定规定》没有理解透,对“认定”和“鉴定”的概念没搞清楚。
接下来县价格认定中心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