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国家豁免权:非经一国自愿同意,国家的行为不受他国法院管辖,国家财产不受他国的诉讼保全和强制执行。
2.国际法上的继承:由于某种法律关系的出现,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由一个承受者转移给另一个承受者所发生的法律关系变动。
3.庇护:一国对于遭到外国追诉或迫害而前来避难的外国人,准予其入境和居留,给予保护,并拒绝将其引渡给另一国的行为。
4.平行开发制:一方面由海底局企业部进行,另一方面由缔约国有效控制的自然人或法人与管理局以合作的方式进行。
5.条约的保留:是指一国在签署批准或加入条约时所作的单方声明,不论措辞如何,其目的在于排除或更改条约中某些规定对该国使用时的法律效果。
6.国际法编纂:是指把不系统、不成文的国际法则加以整理和补充,编成成文化、系统化法典。
7.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
8.国家领土:是指处于一国主权支配、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
9.领海:邻接沿海国陆地领土或内水以外受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下一定宽度的海水带。
10.毗连区:同一国领海相连,由该国行使管辖权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的区域。
11.领事裁判权:即一国领事根据不平的条约享有的按照其本国法律对其本国侨民行使司法管辖的片面特权。
12.条约的修正:是指多边条约的全体当事国之间修订条约。
13.条约的修改:是指多边条约的部分当事国之间修订条约。
14.专属经济区:是沿海国在其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200海里。
15.大陆架:是指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简答:一、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的基本权利是国家作为国际人格者所固有的,由国家主权引申的各项权利,也是国家不可缺少的和生存攸关的权利。
国家的基本权利包括:1.独立权:是指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对内、对外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干涉的权利。
2.平等权:是指国家在国际法上享有平等地位的权利。
3.自卫权:是指当国家遭到外来的武力攻击时,实施单独的或集体的武力抗拒攻击者,以保卫自身的生存、独立和安全的权利。
4.管辖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享有豁免权者除外)、物和所发生的事件以及对其领域外的本国人行使管辖的权利。
国家的基本义务:国家享有国际法确认的基本权利,也要承担国际法规定的基本义务,这种义务关涉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民主与发展的根本利益。
国家基本义务的核心内容是尊重别国的主权和由主权引申的各项基本权利,具体为:(1)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的任何其他方法侵犯别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2)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法直接的或间接地干涉别国的内政(3)用和平方法解决与别国的争端(4)善意履行依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以及有效的国际条约所负的义务。
二、简述国际法的概念和特征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是调整国际社会成员之间,主要是调整国家间法律关系的有拘束力的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特征:1.社会基础不同。
国内法的社会基础和适用空间是由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组成的国内社会,国际社会的社会基础和适用空间是由众多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
2.法律主体不同。
国际法的主体是各个主权国家。
国内法基本主体是自然人和法人。
3.制定方式不同。
国内法由各国的国家立法机关依一定程序制定。
而适用国际法的国际社会,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最高立法机关来制定法律。
4.实施方式不同。
国内法的实施主要是由各国的司法机关和强制机关予以保证,而在国际社会既没有一个处于国家之上的司法机关来适用和解释法律,也没有这样一个行政机关来执行法律。
三、使馆的特权与豁免:1、使馆馆舍不得侵犯:内容包括:接受国官吏非经使馆馆长许可,不得进入使馆馆舍;接受国负有特殊责任,采取一切适当步骤保护使馆馆舍免受侵入或损害,并防止一切扰乱使馆安宁或有损使馆尊严之情事;使馆馆舍及设备,以及馆舍内其他财产与使馆交通工具免受搜查、征用、扣押或强者执行。
2、使馆档案及文件不得侵犯:使馆档案及文件无论何时,亦不论位于何处,均不得侵犯。
3、通讯自由:接受国应允许使馆为一切公务的自由通讯,并予保护。
内容包括:使馆与派遣国政府及该国其他馆舍及领事馆通讯时,得采用一切适当方法,包括外交信差及明密码电信在内。
但使馆非经接受国同意,不得装置并使用无线电发报机;使馆之来往公文不得侵犯;来往公文指有关使馆及其职务之一切来往文件;外交邮袋不得予以开拆或扣留;外交信差享有人身不得侵犯,不受任何方式之逮捕或拘禁4、免纳捐税、关税:使馆所有或租凭之馆舍,免除缴纳国家、区域或地方性捐税,但为使馆提供特定服务所应付的费用不在此列。
使馆办理公务所收之规费及手续费免纳一切捐税。
接受国应依本国制定之法律规章,准许使馆公务用品入境并免除一切关税。
5、使用国旗和国徽:使馆及其馆长在使馆馆舍,及在使馆馆长寓邸与交通工具上使用派遣国之国旗或国徽。
6、行动和旅行自由:除特别规定外,接受国应确保所用使馆人员在其境内行动和旅行的自由。
四、什么是领土主权?对国家领土主权的特殊限制有哪些?1、领土主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土行使的最高的和排他的权利2、限制:1)共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某特定领土共同行使主权。
2)租借:是指一国根据条约将其领土一部分租借给他国,在约定期限内为约定目的而使用。
3)势力范围:是指在19世纪西方列强为避免列强之间的冲突而通过订立条约方式在非洲和中国划分的各自享有利益的地区或领土范围,列强要求对这种地区享有仅次于领土主权额权利。
4)国际地役:是指根据条约对其特定领土的主权的一种特殊限制。
国际地役是国家属地最高权受到的一种特殊限制,它使国家领土在一定范围内永久为另一国家的某种利益服务。
五、国家责任的免除国家责任:是指国家对其国际不法行为和其他损害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1.同意:一个国家以有效方式表示同意他国实行某个与其所负义务不符的特定行为。
2.自卫:一国按照联合国宪章所采取的合法自卫措施,虽然使用武力,但并不违法,即并不违反宪章关于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的规定。
3.反措施:一国针对另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所采取的对应自救措施,称为‘反措施’。
尽管这种违反了一国原来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但也不构成国际不法行为。
4.不可抗力:一国违反本国国际义务的行为,是由于不可抗力,即由于该国无法抗拒、无力控制或无法预料的外界事件,以致该国不能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则该行为的不法性可以排除,该国可以不承担国家责任。
5.危难:是指代表国家执行公务的机关或个人,在遭遇极端危难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其生命或其监护的人的生命,作为唯一的选择,不得已而做出的违反本国国际义务的行为。
危难的理由排除该国所作行为的违法性。
6.危急情况:是指一国为保护本国的根本利益,应对严重而紧迫的危险不得已而所作出的、但违反该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的行为,同时该行为并不严重损害对其承担义务的国家的根本利益。
六、国家责任的形式国家责任:是指国家对其国际不法行为和其他损害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1.停止施行。
当一个国家从事了国际不法行为,不管其后果如何,它首先有义务要停止这一不法行为;2. 保证不重犯。
保证不再犯通常是在道歉时就做出的,或在以其他方式赔偿时做出的担保,而不再作为一种单独的赔偿方式加以强调;3.赔偿。
赔偿作为一个集合概念,往往指各种形式的赔偿,如恢复原状、赔偿、道歉、保证履约等,这些赔偿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综合适用(1)恢复原状。
受害国根据国际法有权要求从事国际不法行为的国家赔偿造成的损失,恢复原状;(2)补偿。
根据国际法,受害国有求要求从事国际不法行为的国家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以补偿方式给予补偿;(3)道歉;受害国有求要求从事国际不法行为的国家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特别是道义上的损失赔礼道歉,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和一定的范围内给予其他的补偿;七、无害通过与过境通行的区别无害通过制度:是指外国船舶在不损害沿海国和平安宁和正常秩序的条件下,拥有无需事先通知或征得沿海国许可而连续不断地通过其领海的权利。
过境通行权:是指所有国家的船舶和飞机在公海和专属经济区一部分和公海及专属经济区另一部分之间的国际通行海峡中都享有过境通行的权利。
八、传统国际法中的领土取得方式领土:是指处于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
1.先占:一个国家有意识取得当时无主地的领土主权2.时效:一国对他国领土长期占领,他国并未提出抗议或予以默认,占有国即取得被占领土的主权,时效的对象是非法取得属于他国的领土。
3.添附:是指由于自然的原因或人为的原因而形成新的土地。
自然添附:泥沙冲击形成的三角洲,领海内出现新的岛屿。
人为添附:围海造田、建筑防波堤4.割让:领土所有国通过订立条约形式,将领土主权转移给另一个国家。
(1)强制性:非自愿条件下无偿转移领土主权(2)非强制性:自愿基础上买卖、赠与或交换领土。
5.征服:国家使用武力占领他国全部或部分领土(国际法绝对禁止)条件:(1)征服国有征服之意,并宣告之(2)有效控制所占领的领土,战败国应有放弃收复失地之意。
九、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的关系专属经济区:是沿海国在其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200海里。
大陆架:是指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联系: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在200海里内是一个重叠区域,沿海国的权力的权利也有重叠区别:1.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权利的依据是不同的。
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力不依据于它对大陆架的占领或宣布,而是根据存在的事实。
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的权利则不同,除非沿海国宣布对专属经济区的主张,否则,这部分海域仍是公海;2.二者的范围不同:200海里是专属经济区的最大宽度,而却是大陆架的最小宽度,因此,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沿海国仍可能有大陆架;3.沿海国在这两个区域内的权利义务不同: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对所有的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都有主权权利,而沿海国对大陆架的主权权利仅限于海床和底土的矿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因此,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是各自独立的,又是密切联系的。
十、国际法上承认的种类、方式及效果国际法上的承认:一个既存国家对一个新国家或一个新政府的出现以某种形式表示接受的政治行为和法律行为。
种类:1.对国家的承认:是指一个既存国家对一个新国家的出现以某种形式表示接受的政治行为和法律行为。
2.对政府的承认:一个既存国家对一个新政府的出现以某种形式表示接受的政治行为和法律行为。
方式:1.明示承认与默示承认明示承认是一种直接的、明文表示的承认。
包括:(1)承认国以照会(或函电)正式通知被承认者,表示予以承认(2)数个国家,包括新国家在内,签订一议定书或条约,表示对新国家承认(3)数个国家,不包括新国家在内,签订一条约,其中载有宣布承认新国家的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