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一、形势与需求


服务外包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重点
业务流程外包(BPO)和信息技术外包(ITO)组成的服务外包已经 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 国际著名投资机构麦肯锡发布报告指出:全球离岸服务外包产值 到2010年将达到6000亿美元。 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的服务外包业务承接地,其中亚洲是承接外 包业务最多的地区,约占全球外包业务的45%,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三、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行业的学习(IBL,Industry based Learni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习实践活动按照 行业要求和工程开发规范和流程进行教学 最后一年的教学活动完全按照企业的培养 思路、模式和方法在软件开发实习基地进 行企业文化、工作作风、工程实践等方面 的综合训练 “基于行业学习(IBL)”教学法的研究与 实践荣获2008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 二等奖
适应战略性产业发展需求 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二日
主要内容
一、 形势与需求 二、 定位与思路 三、 人才培养模式 四、 实验区环境 五、 规划与展望

一、形势与需求
面向国家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人才强国

生产型转向服务型 劳动密集型转向智力密集型 建设服务外包人力资源强国
四、实验区环境
实践教学与研发环境
四、实验区环境
与企业合作方式 • 人才定制 • 师资培训 • 实验室/基地 • 实训营 • 专业共建 • 毕业设计 • 主题竞赛 • 共同研发
五、规划与展望


创建国际化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建设就业一体化的“产学研用”实践教学基地 构建与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与国内同行和行业企业合作,包 括清华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软 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神州数 码、安博教育集团、中兴通讯等 合作开发
四、实验区环境
实验区管理机构
四、实验区环境
实验区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
何新贵,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 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是我 国载人飞船工程软件专家组组长,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 长。 吴文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任国际信息学奥林 匹克中国队总教练,高校计算机 基础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 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总顾问


三、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方法改革
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紧密围绕相关行业需要

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建设校内外实践环境 开发实践课程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校企合作、项目驱动 以赛带练、创建虚拟企业
三、人才培养模式
开发服务外包人才标准

依托欧盟信息时代技能标准(SFIA)和日本IT技能标准(ITSS)
实验区改革思路 3、构建两个依托、三个结合、五项计划支撑的 开放式教学体系。
两个依托平台:校内综合集训平台 校外企业实践平台 三 个 结 合:工管结合、产学结合、国内外结合 五 项 计 划:学科交叉计划 名师讲学计划 企业践学计划 跨文化教育计划 综合实力拓展计划
三三分流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图
完善的专业支撑体系
◦ 服务外包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国商务部实施了服务外包“千百 十工程”,实现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



一、形势与需求

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 数据
显示我国信息技术服务相关的企业中有: ◦ 17018家通过双软认定的软件企业 ◦ 3142家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 质的企业 ◦ 234家获得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 企业 ◦ 3600多家企业从事服务外包


实验区改革思路 1、建立“特区化”管理理念。
全程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特惠政策 培养:开阔的国际化视野 务实的本土化态度 精湛的业务能力 较强的跨文化理解沟通能力 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复合型服务外包人才
实验区改革思路 2、创建“三三分流”人才培养模式。
三个阶段为:大类培养、行业认知 分流培养、职场体验 实战训练、职业定向 三类服务外包人才为:信息技术外包(ITO) 业务流程外包(BPO) 服务外包企业管理
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与第三产业关系结构图
一、形势与需求


北京地区服务外包保持持续较快增长
2008: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服务外包企业协会,首批认定了以软件、医 药研发、呼叫中心业务为主的6家各具特色的服务外包示范区。全市 服务外包企业4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行业发展水平全国领 先,年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达20家,通过国 际标准CMM/CMMI评估的企业192家。 2010: 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政发[2010]4号文): 总目标:2012软件 与信息服务业,实现总收入〉4000亿元。从业人员〉50万人。其 中,巩固本市在全国在全国服务外包产业和软件出口领域的领军地 位,提升外包层次,成为出口〉100亿美元的服务外包中心。
•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数量:不足,少量-〉批量 •质量:结构不合理, 职业素质、能力、外语等
•层次:不平衡,高职、本科、研究生 •模式: 难突破, 理念、定位、体系、环境、机制 •状态:学生学习态度,教师的状态 •北京联合大学人才培养情况 •面向、定位、宗旨 •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
•2009年11月教育部批准北京联合大学建立国家级服务外包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高函[2009]27号) •2009年11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北京联合大学 为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京教函[2009]63号)

一、形势与需求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力度培养服务外包人才
教育部 商务部(教高[2009]5号): ◦ 力争在5年内: 培养和培训120万服务外包人才 新增1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 实现2013年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300亿美元。 ◦ 高校要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调整服务外包人 才培养结构,扩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规模,着力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 ◦ 各类高校要在相关专业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在高职 高专、本科、研究生等层次培养高质量的服务外包人才。
定位
1、面向行业,应用为本,践行“学以致用”的校 训 2、以我校电子商务公司“校园企业”(简称UEB校 园企业)为基础,以典型服务外包企业为依托,构建 实战平台 3、多元发展,尊重个性,实行“学分制”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 •满足服务外包行业对人才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