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针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猛,但服务外包人才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分析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软件人才的新模式,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阐述和总结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质量保障、软技能及外语、就业体系的建设。

标签:服务外包;培养模式;软件;校企合作
目前,服务外包在全球发展迅猛,市场空间巨大。

为践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结合我国当前蓬勃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的大好形势,大力培养服务外包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新的课题和使命,本文以校企合作共建特色软件工程专业为依据,对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加以阐述。

1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背景
全面抓住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实现服务外包产业超常规快速发展,对我国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提升产业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服务外包人才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缺乏龙头企业严重制约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高端人才缺乏;基础人才总量不足;高校毕业生实际工作技能和项目实战经验缺乏;特别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最需要的兼具语言、技术、管理,能与发包商实现良好沟通的实用性、国际性、复合性人才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

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切实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努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教育教学方面革新办学思想、创新办学模式。

1.1国家积极鼓励校企合办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
国家报告中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要加快推进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六大任务之首,其中指出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2001年至今,国家先后設立了57所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和40余所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又相继建设了百余所软件学院。

明确提出了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目标:“高校要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调整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结构,扩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规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各类高校要在相关专业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在本科、研究生等层次培养高质量的服务外包人才,力争在5年内培养和培训120万服务外包人才,新增1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

所以校企合作共建软件工程专业将有效提高服务外包人培养的实效,为产业发展培养大批学以致用的服务外包人才并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1.2传统计算机专业与服务外包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
与传统行业不同,IT行业知识翻新速度很快,甚至两三年就一变,造成软件人才很难跟上行业发展。

在IT行业,新技术首先运用在企业,基本上是“企业拉动高校”,高校在专业的设置、技术的传授等方面的发展落后于企业,因此,这一因素也决定了学校传统计算机专业培养的软件人才与产业需求有一定差距,普通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要到企业里再进行一年时间的培训,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给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造成了额外的成本。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区域内软件及相关产业人才供求关系将严重失衡,形势非常严峻。

2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据《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介绍,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模式。

1)学历教育。

高等院校软件及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大幅度增加进一步确立了“学历培训”在我国软件人才培训中份额绝对领先的地位,院校培训仍然是我国软件人才的最主要来源,目前我国软件人才总计有将近80%来自于高等院校的软件相关专业。

这部分人员是我国软件行业从业人员的主体,学历以本科为主,处于软件人才的中间层次。

2)实训模式。

目前国内对于软件人才的培养体系按培训主体划分,主要有社会培训机构办实训、软件企业办实训、校企合办实训三种模式。

(3)除此之外,我国目前还有校企合作等模式
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制定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案。

以提升工程素质为根本、以培养软件工程能力为核心、以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知识要求为目标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覆盖软件工程学科知识的理论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具有“先进性、厚基础、精方向、重能力、强外语”的特点,采用“三级平台-五个模块”式结构,三级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平台、大类专业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五个专业方向模块包括:项目经理、质量经理、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软件开发工程师模块。

3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课程体系。

根据CDIO思想,构建了以实验、实训为两条主线,含基本技能、综合设计、实践创新几个层次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不间断的实践教学,实现渐进的综合能力培养。

以软件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体系创新地设置了课程实训、学期实训、企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建立了和
实践教学体系紧密结合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校内外学科竞赛及社会实践等系列课外实践活动。

在教学执行过程中,学院将人才培养过程(学程)分为3个时间段。

前两学年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以校内专职教师为主;软件园兼职专家为辅。

第3学年专业课教学,主要以企业实习授课为主,学校教师为辅。

第4学年毕业设计,采用专兼结合的双导师制,即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

2)师资队伍。

学校的老师将主要承担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等必修课程的教学。

企业的讲师参与到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制定并修改学院的教学大纲,动态实施教学任务;主要承担专业限选课程、每学期的课程实训、企业开发实战实训等课程的教学。

4总结
服务外包产业在我国方兴未艾,随着服务外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外包人才需求也将持续旺盛并呈现新的变化。

为了优化我国服务外包人才供给结构、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对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也将不断深化,在已有的培养模式基础上持续改革,方能适应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王培英. 关于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研究,计算机科学. 2017.
[2] 董晓梅,何泾沙. 关于示范性软件学院办学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17(1):38-42.
[3] 教育部,商务部. 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S]. 20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