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四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

实验四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


5
三、 实验装置与流程
图 4-1 水蒸气~水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装置流程
2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四、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1)检查仪表,蒸汽发生器及测温点是否正常; (2)打开总电源开关、仪表电源开关; (3)关闭电动调节阀两端的阀门,开启旁路阀,使管内通以一定量的水, 排除管内空气; (4)排除蒸汽管线中原积存的冷凝水; (5)排净后,关闭蒸汽管冷凝水排放阀 8,打开进气系统的蒸汽调节阀 7, 使蒸汽缓缓进入换热器环隙以加热套管换热器,再打开换热器冷凝水排放阀 9, 使环隙中冷凝水不断地排至地沟; (6)仔细调节进系统蒸汽调节阀 7 的开度, 使蒸汽压力稳定保持在 0.02MPa 以下,以保证在恒压调节下操作,再根据测试要求,由大到小逐渐调节手动调节 阀 10 的开度,合理确定 3 个实验点,待稳定后,分别从控制面板上读取有关参 数, (7)实验结束,首先关闭蒸汽总阀,切断设备的蒸汽来路,经一段时间后, 再关闭水手动旁路调节阀,然后关闭蒸汽发生器、仪表电源开关及切断总电源。
紫铜管规格:直径Φ16mm×1.5mm,长度 L=1010mm Ai=πdiL=3.14×(0.016-0.0015×2)×1.01=0.04123 ㎡ Ao=πdoL=3.14×0.016×1.01=0.05074 ㎡
o
V C p ( t 2 t1 ) Ao (T Tw ) m V C p ( t 2 t1 ) Ai ( tw t ) m
0.5 998.24 4.185 10 3 35.7 - 20.5 3600 7780W/(m 2·K) 0.05074 22.38 0.5 998.24 4.185 10 3 35.7 - 20.5 3600 4144W/(m 2·K) 0.04123 51.71
i 0.023
0 .8 0 .4 Re Pr di
2
(4-7)
αi——流体在直管内强制对流时的给热系数,W/(m ·℃); λ——流体的热导率,W/(m·℃); di——内管内径,m; Re——流体在管内的雷诺数,无量纲; Pr——流体的普兰特常数,无量纲。 式中,定性温度均为流体的平均温度,即 tf=(t1+t2)/2。
VC( ) 0 A( ( p t 2 - t1 0 T - Tw) m iA i t w - t) m
(4-1)
式中
V——被加热流体体积流量,m3/s; ρ——被加热流体密度,kg/m3; Cp——被加热流体平均比热容,J/(kg·℃); αo,αi——水蒸气对内管外壁的冷凝给热系数和流体对内管内壁 的对流发给热系数,W/(m2·℃); t1,t2——被加热流体进、出口温度,℃; Ao,Ai——内管的外壁、内壁的传热面积,m2; (T-Tw)m——水蒸气与外壁的对流平均温度差,℃;
表 4-2
实验 流量 V 次数 /(m3/h) 1 2 3 0.5 1 1.7 Nu Re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结果
Pr Nu· Pr-0.4 3002.383 4737.354 6248.263 αi αo Ko
/[W/(m2·K)] /[W/(m2·K)] /[W/(m2·K)] 4144.53 6539.51 8625.19 7780.02 11657.08 14392.46 2342.10 3620.10 4699.27
五、 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
表 4-1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次 流量 V t1 数 /(m3/h) /℃ 1 2 3 0.50 1.00 1.70 20.5 20.4 20.4 t2 /℃ 35.7 32.4 29.8 Tw11 /℃ 76.8 77.6 78.9 Tw12 /℃ 82.0 82.6 77.1 Tw13 /℃ 85.6 86.8 82.5 Tw21 /℃ 79.4 73.8 74.4 Tw22 /℃ 79.0 75.8 76.4 Tw23 /℃ 79.0 75.8 76.4 T1 /℃ 102.7 102.5 103.1 T2 /℃ 102.7 102.5 103.1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四、
实验日期: 2016.11.19
对流给热系数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观察水蒸气在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 2、测定空气或水在圆形直壁管内外冷凝系数; 3、测定蒸汽在水平管外冷凝给热系数; 4、掌握热电阻测温方法。
二、 基本原理
在套管 换热器中,环隙通以水蒸气,内管管内通以水,水蒸气冷凝放热以 加热水,在传热过程达到稳定后,有如下关系式:
i
K 可由下式得:
K o A o t m VC( ) p t 2 - t1 (T t ) ( - T1 - t 2) (102.7 - 20.5) ( - 102.5 - 35.7) t m 2 1 74.34℃ T t 102.7 - 20.5 In 2 1 In T1 - t 2 102.5 - 35.7 0.5 998.24 4.185 10 3 (35.7 - 20.5) VC( p t 2 - t 1) 3600 Ko 2342.1W/(m 2 K) A o t m 0.05074 74.34
计算示例: 定性温度 tm=(t1+t2)/2=28.1℃ 28.1℃时查附录可得水的物性参数: Cp=4.185×103J/(kg·K) ρ=998.24kg/m3 Tw1=(Tw11+Tw12+Tw13)/3=81.47℃ tw1≈Tw1=81.47℃ Tw2=(Tw21+Tw22+Tw23)/3=79.13℃ Tw2≈Tw2=79.13℃ T1-Tw1=102.7-81.47=21.23℃ T2-Tw2=102.7-79.13=23.57℃ tw1-t1=81.47-20.5=60.97℃ tw2-t2=79.13-35.7=43.43℃
(4-3)
Tw1,Tw2,tw1,tw2——外壁和内壁上进出口温度,℃。 由式(4-1t 2 t1 ) Ao (T Tw ) m
(4-4)
1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i
V C p ( t 2 t1 ) Ao (t w t ) m
(4-5) 在水平管外,蒸汽冷凝给热系数,可由下列半经验公式求得:
2 g3 r 14 o 0.725 ( ) d o t
(4-6) 2 式中 αo——蒸汽在水平管外的冷凝给热系数,W/(m ·℃); λ——水的热导率,W/(m·℃); 2 g——重力加速度,9.81m/s ; 3 ρ——水的密度,kg/m ; r——饱和蒸汽的冷凝潜热,J/Kg; 2 μ——水的粘度,N·s/m ; do——内管外径,m; Δt——蒸汽的饱和温度 ts 和壁温 tw 之差,℃; 式中,定性温度除冷凝潜热为蒸汽饱和温度外,其余均取液膜温度,即 tm= (ts+tw)/2,其中:tw=(Tw1+Tw2)/2。 流体在直管内强制对流时的给热系数,可按下列半经验公式求得: 湍流时: 式中
3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T1 - Tw1) ( - T2 - Tw2) 21.23 - 23.57 (T - Tw) 22.38℃ m T1 - Tw1 21.23 In ln 23.57 T2 - Tw2 (t w1 - t1) ( - t w2 - t 2) 60.97 - 43.43 (t w - t) 51.71℃ m t w1 - t1 60.97 In ln 43.43 t w2 - t 2
6247.542 13609.89 9857.775 27219.77 13001.766 46273.61
6.2461 6.2461 6.2461
4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图 4-2 雷诺数指数
六、 实验结果讨论
(1)实验结果 ①理论上,冷流体给热系数应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蒸汽冷凝给热系数和 对流给热系数应随流量的增大而减小。而实验结果中,蒸汽冷凝给热系数和冷流 体给热系数及对流给热系数均增大,可能是由于冷凝速度均较慢,管外水膜形成 变化较小导致给热系数均主要受流量影响。 ②按冷流体给热系数的模型式得 A=2.704,m=0.6018 (2)思考题 ①实验中冷流体和蒸汽的流向,对传热效果有何影响? 答:冷流体和蒸汽是并流时,传热温度差小于逆流时传热温度差,在相同 进出口温度下,逆流传热效果大于并流传热效果。 ②蒸汽冷凝过程中,若存在不冷凝气体,对传热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措 施? 答:不凝性气体会减少制冷剂的循环量,使制冷量降低。并且不凝性气体 会滞留在冷凝器的上部管路内,致使实际冷凝面积减小,冷凝负荷增大,冷凝压 力升高,从而制冷量会降低。 ③实验过程中,冷凝水不及时排走,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及时排走冷凝 水? 答:冷凝水不及时排走,附着在管外壁上,增加了热阻,降低传热速率。 在外管最低处设置排水口,及时排走冷凝水。 ④实验中,所测得的壁温是靠近蒸气侧还是冷流体侧温度?为什么? 答:靠近蒸气温度;因为蒸气冷凝传热膜系数远大于空气膜系数。 ⑤如果采用不同压强的蒸汽进行实验,对α关联式有何影响? 答:基本无影响。因为α∝(ρ2gλ3r/μd0△t)1/4,当蒸汽压强增加时,r 和△t 均增加,其它参数不变,故上式值变化不大,所以认为蒸汽压强对α关联 式无影响。
(T1 - Tw1) ( - T2 - Tw2) (T - Tw) m T -T ln 1 w1 T2 - Tw2
(4-2)
T1,T2——蒸汽进出口温度,℃; (tw-t)m——内壁与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度差,℃;
(t w1 - t1) ( - t w2 - t 2) (t w - t) m t -t ln w1 1 t w2 - t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