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5 卫星城镇规划理念及其发展阶段 29 建立卫星城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 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 在大城市外围建立既有就业岗位 又有教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 具有相对独立性 但是在行政管理 经济 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有较密切的联系 与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一般以农或绿带隔离 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发展阶段 卧城 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 半独立的卫星城镇 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 居民可就地工作 独立于主城的新城 具有就业机会 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 多中心敞开式的城市结构用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系起来 主城的功能扩散到卫星城中6 雅典宪章 的主要内容城市四大功能 居住 工作 游憩 交通 1 建议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 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2 建议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

3 建议新建居住区要多保留空地 旧区已坏的建筑物拆除后应辟为绿地 要降低旧区的人口密度 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

4 应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 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 车辆的行驶速度是道路功能分 5 城市的种种矛盾 是由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土地私有引起。

城市应按全市人民的意志进行规划 要以区域规划为依据。

城市按居住 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平衡后 再建立三者联系的交通网7 马丘比丘 宪章的主要内容 33 1 认为实践证明《雅典宪章》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正确的 而且将继续起作用 如道路应接功能性质进行分类 改进交叉口设计等。

2 认为应把小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和制定交通流量的依据的政策 改为使私人车辆服从于公共客运系统的发展 要注意在发展交通与“能源危机”之间取得平衡。

3 《雅典宪章》过于追求功能分区却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 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 城市规划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

4 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 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 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8 城乡规划法 的基本框架 53 城乡规划法全面定义与界定了城乡规划行政的各个维度 城乡规划的制定 主要界定了各类法定规定的编制主体与审批主体、主要编制内容 以及各自的审批程序 城乡规划的实施 不仅强调了新区开发和建设 旧城区改建 历史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和风景名胜区周边建设中的城乡规划实施要点 还详细界定了“一书两证”的使用条件及审批与受理程序 城乡规划的修改 主要规定了各类法定城乡规划修改的前提和审批程序 监督检查 主要阐述了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主体以及有权采取的相应措施 法律责任 主要阐述了违反本法相关规定的组织和责任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9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职权 56 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对各自行政辖区的城乡规划工作依法进行管理 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同级政府负责 上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1 行政决策权。

即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其具有管辖权的管理事项作出决策 如核发"一书两证" 。

2 行政决定权。

即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管理事项的处理权 以及法律、法规、规章中未明确规定事项的规定权。

前者如对建设用地的使用方式作出调整 后者如制定管理需要的规范性文件或依法对某些规定内容的执行作出行政解释。

3 行政执行权。

即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或者上级部门的决定等 在其行政辖区内具体执行的管理事务的权力。

如贯彻执行以法律程序批准的城乡规划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12、城市规划的任务 64-65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 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 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和公正地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

各国城市规划的共同和基本的任务是通过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中国现阶段城市发展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环境 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67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永续发展”的定义是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并指出 “永续发展包括两个重要的感念 1 需要的概念 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求 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 2 限制的概念 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 永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觉得这个稍微像点 书上屁屁踢上都找不着明确答案 城市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域 城市的永续发展对实现全人类永续发展 关系重大。

城市规划正是着眼于长远、从全局利益出发 全面地、综合权衡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重要工作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贯彻、落实永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4、和谐城市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73 和谐城市就是城市在规划未来发展中应当探寻更为美好的城市生活的理想目标。

主要内容包括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 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 这个不确定 书上没确切答案第五章生态与环境15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84 第一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

第二 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速开放的生态系统。

第三 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生态系统。

第四 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开放性和不完整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性。

16、城市环境容量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88 城市环境容量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城市环境容量包括城市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用地容量、城市工业容量、交通容量、建筑容量、城市大气环境容量、城市水环境容量 等。

21. 城市规划的主要社会目标答 1 物质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协调。

尽可能实现城市物质空间资源供应的多元化和适宜性 即及时密切地应对社会各群体的需求 并提供多样的 开放性的选择机会。

2 时候群体内部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

保证住房 教育 休闲 就业和公共交通等社会公共资源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的公正性和均衡性 即对社会各阶层群体一视同仁。

3 保障社会底层群体的基本生活空间。

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必需的基本生存空间和公共服务措施 推动社会结构向更稳定的形态转型。

4 改进空间环境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创造宜人的城市景观和安全的城市环境 为社会的永续发展提供良好支撑的空间环境。

5 社会与经济 生态系统的统筹发展。

在城市空间资源分配和调整过程中 强调将社会要素与经济生态等各方面共同纳入城市发展目标和绩效的考核 以及成本和收益的全面核算与合理评价。

6 规划制定与实施中的民主决策。

尊重并动员各社会群体参与与城市规划与建设活动的意识 为他们提供反映利益诉求的渠道和平等协商的平台。

第10章 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22.不同性质的城市规划工作内容的侧重点答 性质不同的城市 其规划的内容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重点。

如在工业为主的城市规划中 要着重于原材料 劳动力的来源 能源 交通运输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的情况工业布局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以及生产与生活之间的矛盾的分析研究。

而在风景旅游城市中 风景区和风景点的布局 城市的景观规划 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生态环境的保护 旅游设施的布置及旅游路线的组织等都是规划工作要特别注意的。

历史文化名城更要充分考虑有价值的建筑街区的保护盒地方特色的体现。

尤其应当特别重视影响城市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的研究 每个城市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存在着不同制约城市发展的因素 妥善解决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搞好城市规划的关键。

社会因素也是城市规划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 少数名族地区的城市要充分考虑并体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就业岗位的安排。

老年人问题的解决及城市中不同职业 不同收入水平 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团体间的协调等社会发展条件也应高度重视。

23.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答 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

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主要是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的目标 原则 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 表达的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方向的意志 当然在一个民主法治社会 这一战略必须建立在市民参与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

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属于这一层面。

建设控制引导层面的规划是对具体每一地块的未来开发利用作出法律的规定 它必须尊重并服从城市发展战略对其所在空间的安排。

由于直接涉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所以建设控制引导层面的规划必须通过立法机关已经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但这一层面的规划也可依法对上一层面的规划进行调整 我国的详细规划属于这一层面的工作。

第11章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应性评价24.用地评定的分类我国城市规划实践中最先受到重视 至今依然应当重视的建筑适宜性评价 即评价城市建设的工程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 一般分为三类 一类用地 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较优越 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 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 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 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现代工程技术几乎绝对难以修建的用地 即用地条件极差 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用地 这取决于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水平。

25.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答 1 建设现状和使用。

指用地内已有的建筑物 构筑物状态 如现有村 镇或其他地上 地下工程设施。

2 重大基础设施。

指限制或促进城市发展的区域重大基础设施 如高速公路 铁路和重大水利 能源措施。

3 区域关系。

指一个城市与周边其他城市或者地区的关联程度。

4 市政设施配套。

指可能选择用地周边区域的水 电 气 热等供应网络及道路桥梁等状况 即市政设施环境条件。

5 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

指国土管理部门制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 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

指所在区域自然环境背景及用地自身的自然基础和环境质量。

7 文化遗存。

指用地范围内地上 地下已发掘或待探明的文化遗址 文物古迹及有关部门的保护规划与规定等。

第12章城乡区域规划28.区域规划的内容P234,1 区域发展条件评价和发展定位。

2 区域发展战略。

3 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

4 城镇化与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

5 区域基础设施布局规划。

6 区域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7 空间管制与协调规则。

8.区域政策与实施措施。

9 区域规划中其他内容的探索与创新。

29.都市区的概念及其规划的主要内容答 大都市区是措施功能地域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