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讲解-元素周期表基础解析

知识讲解-元素周期表基础解析

元素周期表基础【要点梳理】要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为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要点诠释:存在上述关系的是原子而不是离子,因为离子是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形成的,所以在离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加上或减去离子的电荷数。

2.现在的元素周期表的科学编排原则(1)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称为周期;(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氦除外)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称为族。

要点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 周期族(1)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也就是7 个周期。

前三周期叫短周期,后四个周期叫长周期。

第七周期排到112 号元素,共有26种元素,由于尚未排满,所以又叫不完全周期。

(2)族:常见的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从左到右分别叫第1 纵行、第2纵行⋯⋯第18个纵行。

把其中的第8、9、10 三个纵行称为第Ⅷ族,其余每一个纵行各称为一族,分为七个主族、七个副族和一个0 族,共16 个族。

族序数用罗马数字表示,主族用A、副族用B,并标在族序数的后边。

如Ⅰ A、ⅡA、ⅢA⋯⋯ⅠB、ⅡB、ⅢB⋯⋯(3)第18纵行的氦最外层有2个电子,其它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8 个电子,它们都已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活泼,化合价都定为0 价,因而叫做0 族。

(4)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 B 族到第Ⅱ B 族共10 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共60 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5)在周期表中根据组成元素的性质,有些族还有一些特别的名称。

例如:第Ⅰ A 族:碱金属元素;第ⅡA 族:碱土金属元素;第Ⅳ A 族:碳族元素;第Ⅴ A 族:氮族元素;第Ⅵ A 族:氧族元素;第Ⅶ A 族:卤族元素;0 族:稀有气体元素。

(6)第六周期的镧系元素、第七周期的锕系元素分别包含15 种元素,为了使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紧凑,放在第ⅢB 族;但实际上每种元素都占有元素周期表的一格,所以另外列出,放在元素周期表的下方。

3.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对主族而言)(3)原子序数=质子数4.各族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分布要点三、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应用元素周期表,以典型金属元素族(碱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元素族(卤族元素)为例,运用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的方法,达到掌握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的目的。

重点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碱金属元素查阅元素周期表和课本,我们可得到碱金属元素的有关信息如下表:要点诠释:1)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①相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 1 个电子,②不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数各不相同。

(2)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①相似性:由于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所以都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都表现出很强的金属性,化合价都是+1 价。

②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故从锂到铯,金属性逐渐增强。

注:元素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比较。

(3)碱金属单质的性质①化学性质: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等化合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金属氢氧化物和氢气;并且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单质与氧气、水等物质的反应越来越剧烈。

4Li+O 2 2Li 2O2Na+O 2 Na2O22Na+2H 2O==2NaOH+H 2↑2K+2H 2O==2KOH+H 2↑实验探究:对比钾、钠与氧气、水的反应实验中的注意事项:a.钠、钾在实验室里都保存在煤油中,所以取用剩余的金属块可放回原试剂瓶中,并且使用前要用滤纸把表面煤油吸干。

b.对钠、钾的用量要控制;特别是钾的用量以绿豆粒大小为宜,否则容易发生爆炸危险。

c.对碱金属与水反应后的溶液,可用酚酞试液检验生成的碱。

②物理性质要点诠释: 相似性:除铯外,其余都呈银白色;都比较柔软;有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也都很好;碱金属的密度都比 较小,熔点也都比较低。

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碱金属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钾除外);熔沸点逐渐降低。

2.卤族元素(1)原子结构的特点要点诠释:①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7 个。

②不同点: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数不同。

(2)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①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7 个,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 1 个电子,都表现很强的非金属性,其化合价均 为- 1 价。

②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和电子层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元 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注: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 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推断。

3)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卤素单质颜色和状态 密度熔点/℃ 沸点/℃ F 2 淡黄绿色气体 1.69 g / L ( 15℃) -219.6 -188.1 Cl 2 黄绿色气体 3.215 g / L (0℃)-101 -34.6Br 2 深红棕色液体 3 3.119 g / cm 320-7.258.78 I 2紫黑色固体3 113.5184.4要点诠释: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状态由气→液→固;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都较低,且逐渐高。

3)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①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F 2+H 2=2HF 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生成的氟化氢很稳定 Cl 2+H 2 2HCl光照或点燃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较稳定Br 2+H 2 2HBr加热至一定温度才能反应,生成的溴化氢较稳定△I 2+ H 22HI不断加热才能缓慢反应;碘化氢不稳定,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分解 为 H 2 和 I 2,是可逆反应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卤素单质( F 2、 Cl 2、Br 2、I 2)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 性逐渐减弱: HF>HCl >HBr >HI ;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实验探究:对比卤素单质( Cl 2、Br 2、 I 2)的氧化性强弱F>Cl>Br>I 。

(4)卤素的特殊性①氟无正价,无含氧酸;氟的化学性质特别活泼,遇水生成HF 和O2,能与稀有气体反应,氢氟酸能腐蚀玻璃,氟化银易溶于水,无感光性。

②氯气易液化,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且能杀菌消毒。

③溴是常温下唯一液态非金属单质,溴易挥发,少量溴保存要加水液封,溴对橡胶有较强腐蚀作用。

④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碘单质遇淀粉变蓝。

要点四、核素、同位素1.质量数: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要点诠释:(1)1 个电子的质量约为1个质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1 个质子的相对质量为1.007,1 个中子的相对质量为1.008,其近似整数值均为1。

(3)质量数的表达式:质量数(A )=质子数(Z)+中子数(N)(4)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5)精确的测定结果证明,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6 )是原子符号,其意义为:表示一个质量数为 A 、质子数为Z 的X 原子。

2.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类原子叫做核素。

要点诠释:(1)核素概念的外延为原子,这里的原子泛指导电呈电中性的原子和带有电荷的简单阴、阳离子。

如与为同一种核素。

(2)绝大多数的元素都包含多种核素。

(3)有的核素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而有的核素具有放射性而不能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要点诠释:123(1)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如1H 、1H、1H 都是氢的同位素,见下表:(2)“同位”即指核素的质子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相同的位置。

(3)许多元素都有同位素,如、、是氧的同位素。

(4)同位素中,有些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如就是碳的放射性同位素。

(5)同位素中,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人造的。

如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12 号的元素的各同位素都是人造的。

(6)天然稳定存在的同位素,相互间保持一定的比率。

(7)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其原因是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8)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按照该元素各核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9)同位素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如考古时利用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12H 和13H 用于制造氢弹,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射线育种、治疗癌症和肿瘤等。

【典型例题】类型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例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除0 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 种元素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碱金属元素是指第Ⅰ A 族的所有元素举一反三:【变式1】在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 .氢B.铁C.钙D.碘【变式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编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B.每一个横行就是一个周期C.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D.每一个纵行就是一个族【变式3】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所含元素种数分别是()A.8 、18、32、32B. 8、8、18、18C. 8、18、18、32D. 18 、18、32、32例2.在现有的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第ⅡA 、第Ⅲ A 族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A.1 B.11 C.18 D.25举一反三: 【变式 1】A 、B 两元素分别为某周期第Ⅱ A 族、第Ⅲ A 族元素,若 A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x ,则 B 元素的原子序 数可能为( )①x+1 ②x+8 ③x+11 ④x+18 ⑤ x+25 ⑥ x+32C .①③⑤D .②④⑥1989 年做出决定,建议把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1 例,稀有气体元素为第 18 列。

据此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第 9 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B .只有第 2 列元素原子最外层有 2个电子C .第 1列和第 17 列元素的单质熔沸点变化趋势相反D .在所有列中,第 3 列的元素种类最多【变式 3】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 x ,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A .x+2B .x+4C .x+8D . x+18类型二: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例 3、114号元素( 289Uuq )是由设在杜布纳的核研究联合研究所的科学家 1998 年用钙轰击钚获得,是迄今为止 已知的最稳定同位素,半衰期达 30 秒,相比之下,是超铀元素中异乎寻常的长寿核素,似乎正在证实稳定岛理 论的预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