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章 心理诊断技能 第一节 初诊接待1. 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按由表及里的逻辑分类方法,可分为:1)恋爱婚姻家庭( 2)心理成长发育( 3)情绪反应( 4)社交适应( 5)人际关系( 6)躯体疾病( 7)其他问题的严重程度(轻中重) 问题的一般原因(生物原因、认知原因、社会原因) 问题的具体原因(躯体原因、人格因素、具体压力的特点)2. 初诊接待的注意事项 1)避免紧张情绪;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3)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4)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酒,交谈时注意力集中,不东张西望等。

第二节 摄入性会谈1. 工作程序2)确定提问方式;( 3 )倾听;( 4)控制会谈的内2. 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心理咨询师可以根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3. 会谈法的种类1)摄入性会谈: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等;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当前的感受、状态、咨询动机和期望等。

2)鉴别性会谈:通过会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

2)语言表达:语速把握适中,吐字清楚,避免使用方言;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5)心理咨询时,在仪态上应注意不吸烟,不多做多余的下意识动作。

接待求助者前不饮1)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容与方向( 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引导);( 5)对会谈内容归类;( 6)结束会谈1) 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精品文库3)治疗性会谈: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

4)咨询性会谈: 针对健康人 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等进行的会谈。

5)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求助者发生意外,如突然的精神创伤时进行的会谈。

4. 桑德伯格 制定的采集客观背景材料的提纲:人口学资料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婚姻、住址、出生日及地点、宗教、教育、 文化水平和文化背景。

5. 心理咨询师在会谈中出现提问过多错误的原因(提问的数量和频率)1)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所说内容缺乏基本理解; 2)咨询师没有掌握或不善于使用语言交流的技巧。

最有效办法:把封闭式问题变为开放式提问)不恰当提问带来的消极影响:1)造成依赖( 2)责任转移( 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 ( 5)求助者处于被审问的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 6)提问过多可以影响交流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了解问题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后果(G.Kelly )为什么”的问题:有强烈暗示性,可改成“什么、怎样”的形式多重选择的问题:获得的信息收限制,可去掉选择部分 多重问题:表现出咨询师的急躁和没耐心使会谈陷入僵局,把会谈内容引向空洞和抽象的评价,离开具体问题, 对求助者毫无益处6. 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可接受性、有效、积极7. 摄入性会谈的注意事项:提问中避免失误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在摄入性会谈后不能给出绝对性的结论结束语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避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第三节 心理测验1. 工作程序1) 修饰性反问: 5)责备性问题: 产生威胁感,引起心理防卫 6)解释性问题: 减少了求助者的自我探索1) 心理咨询师必须保持中性的态度精品文库1)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的同意;2)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3)测量结果若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相左,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

2. 注意事项1)不得乱用心理测验2)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第四节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四、提出心理评估报告(工作程序)1. 临床资料核实(一般使用调查法,访问求助者的父母、朋友、同事等);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 3 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初步诊断、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工作程序)1. 不同途径收集到与求助者相关的全部临床资料主诉(对症状的自身体验)、家属报告、摄入性会谈、临床观察、心理测验、作品分析等2. 按先后次序,列出临床表现,再将收集的各类资料与临床有关的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3. 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关键点: ( 1)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2)改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性质始终不变。

二、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1. 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必须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归类诊断方面形成大致的判断,称为 初步印象 。

2. 心理诊断 :( 1)最早于 1921 年在 M. 罗夏的《心理诊断》中提出。

2)心理诊断是指心理咨询师通过观察法、会谈法、试验法、测验法、量表法,获取求助者的临床资料, 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 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进行评定, 最终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性质做出判断的过程。

3)心理诊断不仅是一个结果,也是心理治疗前的决策过程。

三、一般 / 严重心理问题诊断1. 分析求助者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基础2. 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学的原则, 分析求助者自知力及有无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3. 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问题相鉴别4. 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5. 6.初步形成诊断2.评估求助者的第二章 心理咨询技能 建议咨询关系1.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2. 尊重的注意事项1)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应对求助者 无条件的接纳 ;钱、文化等差异奉承或歧视求助者;遵循礼仪, 礼貌 待人; 信任 求助者;对求助者 真诚 ;当心理咨询师难以 接纳求助者时,可以转介,这也是对求助者的尊重。

3. 热情通过倾听和非语言行为,表达热情;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 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

注意事项1)心理咨询师应在咨询的整个过程中对患者充满热情; 2)热情、认真地帮助求助者表达;3)在求助者叙述时应做好倾听,耐心、细致地循循善诱,不因求助者表达的内容而批评指责求助者;4)当遇到阻碍咨询因素时,更因对求助者表达热情和耐心;5)在求助者出现反复时应耐心、不急躁,应不厌其烦、热情帮助求助者。

4. 真诚 咨询师以“真诚的我”、“真实的我”帮助咨询者。

意义:( 1)真诚可以为咨询者营造安全、自由的氛围;2)咨询师的真诚为求助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注意事项1)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真诚应遵循既对求助者负责,又有利于求助者成长的原则;1)在初诊接待阶段打好热情的基础; 2)心理咨询师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是平等 的,不因双方地位、知识、金不主动探索求助者的秘密,对求助者的隐私进行保密 ,不随意传播;7)真诚应实事求是; 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表达真诚应适度; 真诚体现在非语言交流上;5. 共情(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 含义:( 1)咨询师通过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和思维2)咨询师借助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其经历和人格之间的关系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表达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体验和所面临问题的理解,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共情的意义 咨询师通过共情,能设身处地地、准确理解求助者,把握求助者的内心世界;使求助者被理解、接纳,从而促进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鼓励并促进求助者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促进自我表达;咨询中某些求助者迫切需要理解、 关怀、 情感倾诉, 咨询师共情起到明显的助人效果。

缺乏共情的后果求助者可能感到受伤害 影响求助者的自我探索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偏离求助者的问题或缺乏针对性。

注意事项 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地理解;表达共情因人而异;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实现咨询师—求助者之间的角色转换;咨询师应不断验证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得到反馈后要及时修正。

6) 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根据咨询的进程有所变化); 7) 真诚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

1)1) 求助者感到失望,导致咨询失败;1)6) 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7) 表达共情要考虑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特征;6. 积极关注咨询师对求助者言语和行为的积极、光明、正性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

注意事项1)积极关注是积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积极关注应帮助求助者积极关注自己,辩证、客观地看待自己;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积极关注的目的是促进求助者自我实现与潜能开发,达到心理健康地全面发展,这是咨询的最高目标。

商定咨询目标1.咨询目标的特征1)属于心理学范畴;(2)积极的;(3)具体或量化的;(4)可行的;(5)可以评估的;(6)双方接受的;(7)多层次统一的。

2.如何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1)近期目标:①改变错误的认知;②缓解情绪症状;③改变社会交往状况,人际关系。

2)远期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3.对拟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1 )改善认知、行为、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2)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痛苦,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3)拟定的咨询目标,从求助者的自身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都是可行的;4)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错误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操作的;5)本案例中拟定的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是可评估的;6)本案例中拟定的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求助者的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对双方来说是可接受的。

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求助者为主;当咨询师无法认可求助者的目标时,应终止咨询或转介。

7)拟定的咨询目标中,改变认知、行为、情绪是具体的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要求。

4.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的原则1)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正确判断呢求助者的期望与咨询目标的关系;向求助者说明不能把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向求助者说明,咨询中发现更深层次打的问题,需要对原有的目标做出调整,重新确立新的目标。

5.咨询师在咨询目标中可能存在的错误观念1)完全持中立态度,不应带自己任何的价值观;向求助者灌输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商定咨询方案1.咨询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期):诊断阶段;第二阶段(中期):咨询阶段;第三阶段(后期):巩固阶段2.如何商定咨询方案1)首先向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原则;2)按照咨询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权利、时间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计及其他等内容逐一地商定;3)咨询方案是由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4)最终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形式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5)咨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修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