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20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枣儿》课堂实录

浙江省20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枣儿》课堂实录

杨烨楠:《枣儿》课堂实录名师课例(浙江省20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课例)执教者:杨烨楠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教师在课前先介绍自己,说自己五行缺木,于是名字里有个“楠”字,然后问同学谁的名字里也有“木”字旁;之后再玩一个文字游戏,让学生在“木”字上加一笔同时将学生回答的“本未禾术”写在“木”字周围。

师:开始上课,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想到什么?生:一个关于枣的故事师:枣儿除了指吃的还可以指什么?生:也可以指人的名字师:看一看书找找有关枣儿的故事生:枣儿吓跑了日本鬼子生:枣儿救了爷爷和他的儿子生:老人的儿子也叫枣儿,五行缺木,于是就取名枣儿……生:老人的儿子摘枣儿的时候……师:也许现在还有很多人不了解这不戏剧,今天我们就为这场话剧拟一张海报(教师在台上预先准备了一张很大彩色海报,上面有“编剧剧情主要人物精彩看点上演时间演员导演”等空白栏目)师:编剧是谁?生:孙鸿(教师用两面胶粘上预先准备的孙鸿两字,颜色区别海报上的其他字)师:谁介绍一下剧情……生:老人与孩子在说……师:有没有更简单的介绍生:老人和男孩在树下吃枣生:在树下等待亲人——师(贴上字条后)继续问:主要人物?生:老人和小孩师:这是出场人物,还有其他没有出场的人物吗?生:枣儿,男孩的父亲师(张贴好),问:在问精彩看点之前先介绍一下有关戏剧的知识。

师屏幕上打出有关“矛盾冲突”的理论知识介绍。

师:那么,这里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呢?冲突的双方是谁呢?矛盾的焦点是什么呢?小组讨论……生:老人盼望儿子回来,但是没有回来生:盼望儿子回来,但是枣儿叔叔没有回来生:巧克力与枣儿的冲突师:你们注意到了人物,事物之间的矛盾也发现了生:还有枣儿和他父亲之间的,焦点是不知道男孩的父亲和男孩之间的矛盾,期盼他回来,却很久没有回来生:老人希望男孩留下来,而他却想回家看爸爸回来了没有师:我们概括为“走与留”“等待与不归”,(张贴上)下面我们细细品味一下,老师找一个片段大家分角色朗读一下男孩:爷爷,你为什么把枣子放在那里晒了又晒……………………请一组男生来读,他们特别投入学生分角色读教师鼓励师:他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生:从欢喜到无奈师:第一句话充满了期待,这里要欢快一些,下面问叔叔什么时候回来,这里我想起李商隐的巴山夜雨中的一句——学生说——君问归期未有期师:我来读男孩,你们读老人读完问:大家说说看,爷爷在沉思什么呢?生:一定在想儿子什么时候回来生:在他生活的那个地方好不好,身体怎么样,很担心生:想他开不开心,在做什么,有没有想他师:我们看出了老人的等待,归与不归,我们看到了人物最直接的语言,戏剧语言中,我们还从“舞台说明”中来分析,我们还关注到了“不知道”这字后面的语气。

标点符号,这些都是我们分析语言的角度,接下来我们分析下面这一段“男孩的期盼父亲的冷落”屏幕显示一段内容男孩拍拍口袋:爷爷,我带回家去吃……生:我通过两个标点,一个是破折号,一个是省略号,省略号说明他非常想念,下面一个表示他非常期待——师:这个省略号怎么读——生:我觉得应该延长去读师:还有谁从其他角度来读生:我从“兴许”这个词看出这个爹不太称职,一般的爹都回家陪孩子的。

师:你读一下……师:还有能从舞台说明中分析的吗?生:“拍拍口袋”说明他想回家,“低头”说明他在想父亲了……师:再找一段证明男孩的走,老人的留生:在131页——男孩说我们带回家留着,舞台说明“转身”,老人又说,“又是爹啊爹的……”可见挽留之意师:找的仔细,说的精彩生:135页这里有一个心事重重……师:感谢你找到了,老师事先也准备了这一段,于是出示这一段师:老人为什么说“你有巧克力了就不回来了”生:因为老人怕男孩和枣儿叔叔一样一走就不回来了,因为有巧克力师:那么巧克力象征什么呢生:新奇的事物生:象征,父亲回来的佐证师:父亲从哪里带来的巧克力生:城里生:新奇的事物让人很想了解,于是就不想回来了师:新型的生活,对,那么这里是什么生活生:枣儿象征纯朴的乡间生活师:产生这些人物之间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是时代的变迁,生活在发展,有一些人喜欢城市生活,而有些人在留恋传统,于是矛盾冲突就产生了……师:我们看这是1999年创作的作品,背景是什么呢?出示一段资料,大家读一下“回首90年代……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师:为什么那么多人要离开家园生:要闯荡世界……师:开创美好的生活大家一起读曹文轩的《前方》一段文字师:他们走了,就无牵无挂了吗?生:内心还有牵挂,牵挂家人……师:出示一段王鼎均的文字“故乡,我跪拜的……师:哦。

,是开拓生活还是留恋家园,这才是真正的矛盾之源,一种是守着枣儿,清贫而温馨;一种是追寻巧克力,而与亲人分别,大家更喜欢哪一种?生:我喜欢那种枣儿的生活,因为是传统的温馨的生:我喜欢巧克力的生活,因为传统的事物总被淘汰……生:巧克力替代枣儿的生活是无法避免的生:我选择枣儿,亲情和家园精神的依靠,是外出人的归宿,如果有钱没有亲情那么也是一无所有的生:其实追求巧克力的生活是为了改善亲人的生活,等到我追求到了巧克力,我们还可以返璞归真,恋家的感觉会将他们召回去,等他有能力的时候,他最终还是会回去的师:你说的很精彩,其实作者也发现了这一点,文中——屏幕男孩:我娘说,出远门的人,走远了就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大家读一遍师:为什么不回来呢?生:因为还在努力奋斗打拼,也有可能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沉沦了,迷失了,忘记了回来生:无论多远,他们的心里总有个远方,总想回家和亲人团聚,然后就不再分开了,所以一直在奋力想赚足够的钱……所以……师:所以只是暂时迷失了……剧本最后,他们在翘首期盼,他们盼望什么呢?呼唤什么呢?请用一两句话在旁边写下呼唤,内心的呼唤屏幕:老人和小孩在呼唤什么呢?——一个学生上前写在海报上:我最亲爱的家人啊……这里有最甜的枣儿……生:爹,你早些回来吧,我和我娘在家里等你生:枣儿,快点回家和我一起吃枣儿,讲故事生:爹,请你快回来吧,我不要你的巧克力,我只想你早点回来,我们一起吃枣儿,就很满足了生:儿子,加油,追寻你的梦想吧,我会永远在这里等着,这里是你永远的家生:枣儿,快回来吧,别把爹忘记了师:我们就用屏幕上这个同学写的作为海报的宣传吧,其实大家呼唤的是一份真正的亲情……出远门的人该不该回来呢?生:即使是出了远门也应该回来,所有的亲人都在等待着你生:在应该回来的时候回来,如果没有达成目标就继续打拼。

如果心里觉得不如意了就回来,正如罗大佑有一个歌《家,永远的……》两首曲子,伏尔泰说……(台下掌声响起,学生停了一下,教师鼓励说,好,你说下去)伏尔泰说,对于亚当来说,天堂就是他的家;对于亚当的后裔来说,家就是他们的天堂。

台下掌声响起……师:不管是回去还是继续远行,唯一不变的是我们要把亲情随身携带……出示一段文字……精神回乡……因为家,它是生存的寄居之地……铃声响了,但是枣儿的戏剧还在上演,主角也许是你,也许是我……回到课前我们做过的文字游戏。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禾木术本” 说:也许我们是小小的禾苗,也可能是参天大树,无论我们用何种生活方式生活(术),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的亲情,那是我们真正的做人之本……戏剧中的童谣响起,在童谣声中结束课堂。

范圣龙:《蒹葭》课堂实录名师课例(浙江省20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课例)执教教师:范圣龙,永嘉县实验中学师(满怀深情):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深秋的清晨,晨雾朦胧,芦苇飘荡,一位痴情的恋者徘徊河畔,为他心中的恋人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你听——教师深情朗读第一节,(舒缓,绵长,全场默然,迅速被感染)学生自由放声地朗读全诗——邀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节师:非常有感觉,投入了情感,这三节诗之间有什么特点?生:三句话好像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只是改变了一些字词师:还有要说的吗生:都有“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师:也就是说句式相同,你们很敏感地发现它们相同的地方,我们称之为“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有一种美感,我们一起来读,来感受这艺术魅力学生齐读师:蒹葭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走近这幅画,你依稀看见了什么?(屏幕显示:我们依稀听见了——)生;:我依稀看见了芦苇飘荡,尽头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对男子微笑师:这是怎样的芦苇?生:很浩荡,飘忽不定师:哪个词告诉你这些?生:是蒹葭苍苍的苍苍师:你读一下同时教师出示幻灯,屏幕上两句蒹葭苍苍,第二句后面加了一个破折号师:大家感受一下,这两句的不同之处,读一读生:第二句有停顿,有延长,可以体现出惆怅的感觉生:第二句拉长后有一种风吹过来芦苇在飘荡的感觉,芦苇的叶子上似乎有霜花师:读急了,感觉就消失了……拉长了读可以将惆怅凄美表达出来……我们再读生齐读“蒹葭苍——苍——”师:假如老师再改成蒹葭苍盛行不行?对,不行,味道没有了。

这就是诗经的叠词之美。

其实蒹葭两字本身就很有韵味——教师在屏幕上打出叠词二字,蒹葭两字已经拼音,说:这叫做双声……大家齐读包含蒹葭二字的句子师:是啊,这么美的画面,刚才有位同学说还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在哪里?生:在芦苇的尽头师:还可能在哪里?生:在诗人的心中师:是啊,距离产生美,他们之间有距离,产生了朦胧之美……还有,他们的位置是固定的吗?生:是飘忽不定的……师:从此你心中就走进了这样的一位女子——你们还看见了什么?生:看到了主人公追逐的步伐,也依稀浮现在我面前师:是啊,每个同学的心中都有这样的一幅画,它们都是朦胧的美丽的,其实这里还有一种声音,走近诗歌,你仿佛也听见了什么?生生交流,(屏幕显示:我们仿佛听见了——)生:我仿佛听见了水流的声音,带着主人公的心情师:你走近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我们将写水的几句拿出来欣赏一下,……这两句诗中,主人公有怎样的心情?我们选读……在水一方……生齐读——师:此时……心情怎么样?生:悲伤,因为对面的伊人是可望不可即的师:我追问你一句,虽然在河对岸,但伊人在不在?生:在师:主人公就坚信他在对岸,虽然有一段距离,但他还悲伤吗?生:是激动,是兴奋师:是高兴的,满怀憧憬的……这种憧憬集中在哪个字上面?生:在师请同学读这句,读出这种憧憬,并板书憧憬二字生读一遍师:我们要关注这个“ 在”字,连读三遍,加强感觉。

师:如果在“所谓伊人,_____!在水一方。

”(屏幕显示)加一个感叹词,你加什么?生:加“啊”师:应该是一声轻轻地不太响亮的“ 啊”,为什么?生:虽然看到了,隐隐约约的感觉,除了激动憧憬可能还有——生: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如果太响了就会破坏这种感觉师:你很懂得这种默默的欣喜——再读,读出这种幸福欣喜憧憬。

生齐读,加了“啊”的这句师:我们回到原文,再读回没有“啊”的原文,这个“啊”字的味道已经藏在哪了?对,“在”字中男生齐读“在水一方” 这句全班和一遍“在水一方” 四字师:是啊,自己心中的伊人就在水对岸……回到第二句,主人公还是那么幸福吗?生:焦急的,看到了却不能到达师:哪一个字就能体会这种情感生:宛师:焦急的,怎么办啊,想追寻却又找不到,有一种淡淡的失落再请一个同学读这第二句,读出这种淡淡的惆怅生读一遍,“宛” 字拉长师:再放松一点,这“宛”字再读一遍生读,大家读再读一遍该句师:如果加一个感叹词,加什么呢,(屏显:“溯游从之,____!宛在水中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