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 第三节 隧道平纵断面设计

第3章 第三节 隧道平纵断面设计


隧道设置曲线示例
隧道内的线路宜设置为直线,当因地
形、地质等条件限制必须设计为曲线时, 宜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慎用最小曲线 半径,并宜将曲线设在洞口附近。隧道 内不宜设置反向曲线。
- 隧道设置曲线时应注意的问题
• • • • •
应尽可能采用较短的曲线或半径较大的曲线,且将曲线设置在
隧道洞口附近为宜,使曲线的影响小一些。
纵断面线形
道路隧道的纵坡以不妨碍排水的缓坡为宜。在 变坡点处应设置足够的竖曲线,保持线路的良好衔 接。隧道纵坡设置不宜过大,否则无论是在汽车行 使上还在隧道施工及养护上都不利。道路隧道控制 纵坡的主要因素是隧道通风问题,汽车排出的废气 及有害物质随着纵坡的增大而急剧增多。 一般将隧道纵坡保持在2%以下比较好 ,纵坡 大于 3%是不可取的。
在曲线两端应设缓和曲线时,最好不使洞口恰落在缓和曲线上。 隧道内若设圆曲线,其长度不应短于一节车厢的长度(26m)。
在一座隧道内最好不设一个以上的曲线,尤其是不宜设置反向曲
线(S)或复合曲线。如果列车同时跨在两个曲线上,行驶很不稳当。
当必须设置两条曲线时,两曲线间应有足够长的夹直线,一般
是要求在三倍车辆长度以上。
在洞口及其附近设置平面曲线或竖曲线的变坡点时,应以不妨碍
观察隧道且保证有足够的注视时间为最低限度。
一 隧道平面设计
直线隧道的优点 线路顺直,列车可以快速通过,走行的距离 也较短,有利于列车多拉快跑,提高线路的运 营效率。 在隧道内,线路就更应设计成直线 。
曲线隧道的缺点
缺点1:曲线上的隧道,由于列车倾斜和平移,隧道建筑 限界需要加宽,坑道的尺寸相应加大,不但增大了开挖 土石数量,而且增加了衬砌的圬工量; 缺点2:在不同曲率曲线上的隧道建筑限界加宽不同,隧 道的断面是变化的,因而施工时,支护和衬砌的尺寸均 不一致,技术上较为复杂; 缺点3: 列车运行在曲线隧洞内,空气阻力比直线隧道大, 机车牵引力的损失大,降低了运营效率,甚至可能造成 溜车事故; 缺点4: 列车在曲线上行驶,产生了离心力,再加上洞内 空气潮湿,使得钢轨磨损加速,从而使洞内的养护工作 量增大;
隧道平纵断面设计


铁路隧道平面设计:隧道曲线设计 1.附加技术要求

坡道形式 铁路隧道纵断面设计 坡度大小 坡段长度 坡段联结 平面线形 纵断面线形 引线

2.公路隧道的平面和纵断面线形


隧道内的线路是整条线路中的一个区段。隧道 设计时,首先要满足线路明线所规定的各种技 术指标。由于隧道的施工、运营养护及改建等 工作条件均比明线差,所以,在设计隧道内的 线路时,除了遵照线路明线所规定的技术指标 以外,还要附加上为适应隧道内工作条件的一 些技术要求。 附加的技术要求可以从平面设计和纵断面设 计两个方面来阐述。
坡段联接
为了行车平顺,两个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值 不宜太大。因为,坡差太大会引起车辆之间仰俯不 一,车钩受到扭力,容易发生断钩。 两个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值 i 不宜太大 两坡段间的代数差值 坡值 i允 。
i不应大于重车方向的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小于 160km/h 的铁路,相临坡 度差大于3‰时,应以圆形竖曲线连接,竖曲线的半径 应采用10 000m。
引线
引线的平面及纵断线形,应当保证有足够的视距和行车安全, 尤其在进口一侧,需要在足够的距离外能够识别隧道洞口 。地集
中注意力观察到隧道洞口及其附近的情况,并保证有足够的安全 视距,对障碍物可以及时察觉,采取适当措施,从而保证行车安 全。将开始注视的点称为注视点,从注视点到安全视距点所需时 间称为注视时间。从注视点到洞口采用通视好的线形极为重要。
i限
坡度大小
对于线路来说,考虑到运营效率,应具有良好 的行车条件,线路的坡度以平坡为最好。但是,天 然地形是起伏不定的,为了能适应天然地形的形状 以减少工程数量,需要随着地形的变化设置与之相 适应的线路坡度。但坡度不能太大,若坡度超过了 线路最大允许的限制坡度,机车的牵引能力达不到, 不是列车爬不上去,就是必须减轻列车的牵引重量。 所以设计坡度时,注意应不超过限制坡度 i


从隧道施工排水和竣工后的排水需要上考虑, 隧道内不宜设置平坡 ,在施工时需要设置不小 于0.3%的纵坡 。 竣工后的排水,包括涌水、漏水、清洗隧道用 水、消防用水等,如果能满足施工排水的需要, 那么在用混凝土修建的排水沟中排水是没有问 题的,其最小坡度不宜小于0.2%;在高寒地区, 为了减少冬季排水沟产生冻害,适当加大纵坡 坡度,使水的流动能增大,对排水是有利的; 从两个洞口开挖隧道时,采用“人”字坡,施 工涌水容易排出,采用单坡,处于高位的洞口, 涌水不能自然向外排出,这是设计时应当考虑 的问题;陡坡隧道且涌水量大时,应考虑减缓 坡度。
位于长大坡道上长度大于400m的隧道, 其坡度不得大于最大坡度按规定折减后的数 值;位于长大坡道且曲线地段的隧道,应先 进行隧道内线路最大坡度折减,再进行曲线 坡度减缓。
坡段长度
隧道内的线路坡段也不宜太短,因为坡段太短就意味 着变坡点多而密集,列车行驶就不平稳,司机操纵要 随时调整。当列车经过变坡点时,受力情况也跟着变 化,车辆间会发生相互的冲撞,产生附加力和附加加 速度。如果坡度太短,一列车在行驶中,同时跨越两 个变坡点,车体、车钩都在同时受到不利的影响,有 时会因此发生事故。另外,如果隧道内坡度变化甚多, 也将给施工和运营养护维修养护增加困难。
隧道内线路的最大允许坡度
i允 mi限 i曲

规范中规定了隧道内线路坡度折减系数m的经验数值,如下表。 隧道长度 401~1000 1001~4000 >4000 电力牵引 0.95 0.90 0.85 内燃牵引 0.90 0.80 0.75 隧道内线路最大坡度系数
坡度折减区段示意
隧道坡度不宜小于3‰,在最冷月平均气 温低于 -5℃的地区,地下水发育的地区宜适 当加大坡度。
在某些情况下必须设置曲线时,其曲线半径不宜小于
不设超高的平面曲线半径,并应符合视距要求。
在隧道洞口不应采用小半径曲线的引线与隧道衔接。

这里有两个问题应当引起注意:一是小半径 曲线,二是超高。如果设置小半径曲线,会 产生视距问题,为确保视距,势必要加宽隧 道断面。设置超高时,车辆倾斜,也会导致 隧道断面的加宽。隧道断面加宽,一方面要 增加工程费用,另一方面使施工变得困难。 加宽后的断面宽度不统一,以及不同断面之 间的相互过渡都给隧道施工带来困难。由于 隧道内一般是禁止超车的,只能采用停车视 距,设计时根据停车视距可以换算出设置曲 线时的不加宽最小平曲线半径。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为160km/h 的铁路段,应以圆曲 线型竖曲线连接,竖曲线的半径应采用15 000m,竖曲 线不应与平面圆曲线重叠设置,困难条件下,竖曲线可 与半径不小于2 500m的圆曲线重叠设置;特殊困难条件 下,经技术经济比选,竖曲线可与半径不小于1 600m的 圆曲线重叠设置。

位于车站上的隧道,应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确保 排水畅通。 当隧道洞口位于滨河可能被洪水淹没地带、水库 回水影响范围或受山洪威胁地段,其路肩高程应高 出设计水位加波浪侵袭高度和壅水高度至少0.5m。
Ⅰ、Ⅱ级铁路设计水位的洪水频率标准为1/100; 当观测洪水(包括调查可靠的有重现可能的历史洪 水)高于上述设计洪水频率标准时,则应按观测洪 水设计;当观测洪水的频率超过1/300时,Ⅰ、Ⅱ 级铁路应按1/300洪水频率设计。


公路隧道的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
平面线形
隧道的平面线形原则上采用直线,避免设置曲线。



人字坡特点

人字型坡道多用于长隧道,尤其是越岭隧道。 地下水发育的长隧道宜采用人字坡。 因为越岭无需争取高程,而垭口两端都是沟 谷地带,同是向下的人字型披道,正好符合 地形条件。人字坡的优点是施工时,水自然 流向洞外,排水措施相应地简化;而且重车 下坡,空车上坡,运输效率高。它的缺点是 列车通过时排出的有害气体聚集在两坡间的 顶峰处,尽管用机械通风,有时也排除不干 净.长时积累,浓度渐渐增大,使列车司乘 人员以及洞内维修人员的健康受到影响。


由此可见,从节省工程投资、减少施工难度、简 化洞内施工维修作业并缩短作业时间、争取较好 的通风条件、改善维修养护人员和乘务员的工作 环境及看视条件以及提高行车速度等方面来看, 直线隧道都优于曲线隧道,因此隧道内的线路应 该设计为直线,这在一般情况下是容易做到的。 但是,由于受到某些地形的限制或是地质的原因, 有时也不得不采用曲线。 例如,当线路绕行于山嘴时,为了避免直穿隧道 太长,或是为了便于开辟辅助性的施工横洞,有 时也会有意识地设置与地形等高线相接近的曲线 隧道。



从行车平稳的要求和照顾施工和养护的方便 出发,隧道内坡段长度最好不小于列车的长 度 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坡段长度最好不小于 远期到发线的长度 凸形纵断面分坡平段,当隧道位于两端货 物列车以接近计算速度通过时,允许分坡平 道长度缩短至200m。坡段长最小为200m。


隧道内线路的坡型单一,但不宜把坡段定得太长,尤 其是单坡隧道,坡度已用到了最大限度,如果是一气 上大坡,列车就必须用尽机车的全部潜在能力,持续 奋进。这样,会使机车疲劳或超负荷。虽然坡度未超 限制,但坡段长了,也会越爬越慢,以至有停车的可 能或出现车轮打滑的情况,容易发生事故。在下坡时, 由于坡段太长,制动时间过久,机车闸瓦摩擦发热, 将使燃油失效,以致刹不住车,发生溜车事故。所以 在限坡地段,坡段不宜太长。如果隧道很长,坡度又 不想变动,为了不使机车爬长坡,可以设缓坡段,使 机车有一个喘息或缓和的时间。 此外,顺坡设排水沟时,如果坡段太长,水沟就难 于布置,不是流量太大,就是沟槽太深。有时为此需 要设置许多抽水、扬水设施,分级分段排水。这就给 今后的运营和维修增加了工作量。所以,隧道内线路 的坡段不宜太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