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50年代、60小说

第二章 50年代、60小说


• 延伸阅读 傅书年《重评〈创业史〉》
• 柳青(1916—1978) • 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柳青9岁起于寺沟 村上学3年,1927年考入葭县螅镇高小,1928年随长兄 柳春园到米脂县东街小学读书1年,5月刘义维介绍加 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因大哥离开米脂,返回 葭县媳镇小学读书1年半。1930年夏,考入省立绥德师 范学校。在此,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少年漂 泊者》、《反正前后》、《西线无战事》等不少进步 书籍,启发很大,勇敢地参与学校的学潮斗争。经常 上街讲演、张贴标语、游行,与国民党顽固派、土豪 劣绅斗争,绥师进步师生的革命行动,引起国民党当 局的愤恨,“白色恐怖”很快袭来,组织被打散,学 校被封闭,柳青被迫返家种地半年。
• 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评价梁三 老汉。真实可信。 • 这一个形象的塑造,可以体验到 一个真正的旧时农民的性格的本 质内容。梁三老汉精神世界的复 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 写照。具有典型意义。
革命斗争历史题材小说
• • 总体特点: 1、致力于史诗性的追求:宏大 叙事,用“大我”的 社会角色 取代个性化感性经验的历史经 验。跨度大,往往近半个世纪, 讲述各阶级在斗争成长的 过程, 又可称为“长河小说”


1931年,其兄春园在东北教书赚钱,资助柳青考入 榆林省立第六中学学习,他苦心研读,开始钻研文学 作品,经常阅读鲁迅、郭沫若、茅盾、高尔基等人的 作品,在思想深处,奠定了走文学创作的道路。从初 中二年级起,开始学英文,一年后即能阅读一般的英 文原著。1934午夏,柳青考入西安高中,开阔厂视野, 丰富了阅读内容,增加了不少知识,提高了热爱文学 的兴趣,特别向往进步文学,开始自学俄文,介绍苏 联文学,走上业余创作道路。在学校经常写散文、诗 歌,翻译外国短篇小说,不断在报刊上发表。1935年, “一二·九”学生运动燃及西安,他积极参与游行示 威,宣传抗日,呼吁“停止内战”。当时,柳青是西 安高中学生会负责人,担负学校高中学生刊物《救亡 线》的编辑,不断鼓舞西安学生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 斗争。
• 1.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革命英 雄主义的情绪和基调。 • 2.民族化和大众化成为作家追求 的艺术方向。 • 3. 以突出工农兵正面人物为主的 人物塑造原则,
(四)、本阶段文学的缺陷
• • • • • 1、文艺政治化 2、题材单一化 3、手法简单化 4、人物形象扁平化 5、作家非专业化
第二节 作家作品赏析


1936年,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 学生运动再度高涨,柳青积极参加。 12月底,经董学源介绍,与延安来的 李一氓、冯文斌相识并加入中国共产 党,参加了李一氓领导的陕西省委临 时宣传委员会工作,任学校党支部宣 传委员,西安学生联合会刊物《学生 呼声》主编,在《学生呼声》刊物上, 发表了《毛泽东和斯诺的谈话》,短 篇小说《待车》。
小说主旨:
• 《创业史》是一部探索中国历史命运和生活道 路的长篇小说。作者以强烈的历史意识和真诚 的阶段意识,通过描述梁家父子两代人不同的 创业道路及其结局,概括了中国农民的生活的 历程反映了他们要求改变苦难命运的强烈愿望, 指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 方向,走共同富裕集体化道路,翻身解放后的 农民才能开始真正的“创业史”。 • 对于这部小说 的主旨,作家作过这样的说明 “着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民为什 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的进 行的。回答要通过一个村庄的各个阶级人物在 合作虾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变化过程表 现出来。这个主题思想和这个题材范围的统一, 构成了 这部小说的基本内容。
人物形象之梁生宝:
• 当时批评界相当一致地认为梁生宝这一新人 的光辉形象是创业史成就的主要标志之一。 • 这是一个50年代农村社会创业者地英雄形象。 作为当时代贫穷地农民地儿子,他从父辈里 吸取了正反两方面地经验教训,也有坚定地 社会主义信念,走共同富裕地道路,窗社会 主义大叶,是他执着的追求,他是一个 完 全摆脱了小生产者私有观念羁绊的新人形象。 在他身上体现了社会作家的政治理想,和美 学观念。
(一)、梁斌和他的〈红旗谱〉
• 1、 作家简介 • 2、 第一部《红旗镨》、第二部 《播火记》、 第三部《烽烟图》 • A、主题思想: • B、人物形象:朱老忠 严至和 • C、艺术特色 •
• 3、鲜明的民族特色 • 1)民族风格在这布小说忠首先表现为 他所描写得生活内容和人物的思想性 格, • 2)对特定地域民族风俗的描写 • 3)在小说结构布局上,有意借鉴章回 体小说的布局技巧 • 4)在小说语言上,注意语言的个性 化,生活化并有意采用地域性的群众 语言。 • 汉语的特点:音乐性,节奏感,短句 子 • •
第二章 50年代、60年代小说
第一节 50年代、60年代小说概述
• 一、50、60年代小说概况 • (一)创作方法:以革命现实主义 为主潮 • (二)创作题材:历史题材和现实 题材 • 革命历史战争题材小说具有以下一 些特点 : • 史诗风格 • 纪实品格 • 政治色彩
(三)、“十七年”小说的美学特征
• 当然,这个人物形象是作者非常 理想化的一个创造,过度的理想 化使得人物显现的天真。 • 创业史中主人公梁生宝形象的意 义在于:在郭振山之流的老革命 参加革命的动力,已经衰竭的时 候,梁生宝这个新人物形象却找 到了新的起点和支点。走到时代 的前面
人物形象之梁三老汉
•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梁三老汉是 〈创业史〉塑造的最精彩的中国老 一代农民的典型,作为背负几千年 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他倾向与个 人发家制服,这是小生产者思想意 识的局限性,推翻了统治者,自己 作上了哪个位置再度重复剥削与压 迫的道路。达到了地主阶级,自己 成为曾被自己羡慕的地主老爷,或 者只想从此边过着清净,平顺,的 小农生活。并没有想到要创造一个 新的天地,这是这个人物的历史意 义。
4、人物形象分析
• 朱老忠:一位处于20世纪新旧 交替期的农民典型形象 • 1)、狭义性 反抗性 加韧 性 • 2)、局限性:以复仇为矛盾冲 突和故事情节发展的逻辑线 索, 同时也是以复仇为人物性格发 展和成长的动力因素。
• 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人。1930年进省立 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学习,参加过爱国学潮, 并亲历家乡的农民革命斗争。1934年在北 平左联刊物《伶仃》上发表反映河北“高 蠡暴动”的小说《夜之交流》。在抗日战 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参加地下革命斗争、 游击活动,并担任中共蠡县县委领导职务。 1942年创作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 爸爸》及据此扩充成中篇小说的父亲》。 1948年随军南下,在湖北襄阳和武汉担任 宣传和新闻方面的基层领导。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立后曾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 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等职。1953年开始 创作多卷本长篇小说《红旗谱》,1958年 出版第一部,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 争的史诗式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并被改 编为话剧、电影;1963年出版第二部《播 火记》,1983年出版第三部《烽烟图》。 文化大革命以后,1977年出版 了长篇小 说《翻身纪事》(上部)。1996年6月逝世。
• 局限性:1、认识方面:穷人就是好 人,富人就是坏人,他们的角色属性 及其价值判断的预设的思维逻辑 • 2、以复仇为矛盾冲突和故 事情节发展的逻辑线索,同时也是以 复仇为任务性格发展和成长的动力因 素。 • “他们是洋钱堆上长起来的, 咱是脱掉毛的光屁股鸡,势不两立!”
严志和是另一种性格的形象,与朱老忠的性 格相映照,小说主要刻画了他软弱、善良 的特征。打败官司、老奶奶暴死、丢失宝 地、儿子被捕等,沉重的生活磨难时时激 起他的内心反抗的火花,加之革命斗争的 锻炼,也是他的性格逐步坚强。但他总难 彻底摆脱因袭的历史负重,经常逆来顺受, 具有反抗意识却又患得患失,显示了小生 产者的保守性与狭隘性,在斗争中表现得 软弱、动摇,走过了一条曲折的人生道路。 如果说朱老忠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不屈 不饶的一面,是一个倾注了作家理想的民 族脊梁式的高大英雄,那么严志和则更植 根与现实,体现了我们民族性格中超稳定 性的一面,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反映了严 重的问题。
• E、延伸阅读 • (1)50.60年代《对青春之歌》的讨论 • (2)作品中涉及到女性命运的主题 • (3)青春之歌修改现象 • (4)鲁迅《伤逝》
• 杨沫(1914~1995年),当代女作家。原名杨成业, 笔名杨君默、杨默、小慧。祖籍湖南汨罗,1914年 08月生于北京。曾就读于温泉女中,因家庭破产而 失学,当小学教员、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1934年 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作品,多是些反映抗日战争的 散文和短篇小说。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 发后到冀中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做妇 女、宣传工作。1943年起任《黎明报》、《晋察冀 日报》等报纸的编辑、副刊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北京市作协副 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国人大常委等职。1958年 出版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写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的优秀长篇,成功 地塑造了知识青年林道静这一艺术典型。小说在读 者中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影响深广,曾由作者改编为 电影剧本,拍成同名电影上映。杨沫的作品还有中 篇小说《苇塘纪事》,短篇小说选《红红的山丹 花》,《杨沫散文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 《芳菲之歌》、《英华之歌》,长篇报告文学《不 是日记的日记》、散文集《自白——我的日记》, 以及《杨沫文集》等。1995年12月11日因病在北京 逝世。
杨沫《青春之歌》
• 1.作家简介 • 2.《青春之歌》 • A、内容 • B、主题 • C、人物形象: 林道静 :个人成长史,知识分子成长史 苦闷彷徨阶段:个性解放—与封建旧家 庭决裂 追求探索阶段:实现个人理想——与旧 式小家庭决裂 锻炼成熟阶段:无产阶级理想——与旧 我决裂 •
• D、艺术特色 (1)规模宏大,结构精巧 (2)刻画细腻,描写深刻 (3)善于将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和人物内心世 界揭示融为一体
• • • 农村题材小说 农村题材小说的特点 1、强调表现“现实斗争”,作家 关注显示中国社会面貌“深刻的 变化”的斗争:农村中进行的政 治运动和中心事件。 2、 作家在立场、感情、观点上, 要与自己的表现对象,与当时流 行的政策、运动相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