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浅谈如何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职工的安全意识,一般应包括4个方面的因素:心理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安全管理素质。

在明确了职工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后,就可以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意识不高的问题。

1.1 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职工对安全生产的一种心理状态的反映。

在接受一项工作后,心理素质高的人,往往要启动自己的思维运作,联想工作的全过程,考虑较多,如工作如何高效地去完成,达到怎样的效果,工作安全性是否得到保证等。

经过较全面的考虑之后,就会产生出一套完整的工作思路,然后付诸实施。

这样,在工作过程中就能够做到组织周密、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工作的质量、工作中的安全就有保证。

其结果自然是既保证了安全,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而心理素质较低的人,往往表现出工作考虑不全面,你安排了什么我就去干什么,达到完成任务为目的。

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工作必然是被动的,工作准备不充分,甚至工作过程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

最终的结果是工作质量没有保证、工作标准低、工作组织混乱、工作安全性差,工作完毕之后还可能会留有这样那样的尾巴,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

1.2 思想素质思想素质是职工工作责任心的集中体现,反映出职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在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大多数职工对安全生产有足够的重视,对不安全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从事每一项工作,都能够时刻把安全生产牢记在心,能够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自觉落实完善安全措施。

但也有部分职工,工作存在侥幸心理,往往认为工作中做这样那样的措施太麻烦,特别是有的工作,处理问题的时间不如布置安全措施的时间长,从而不履行必要的安全程序。

有的职工对习惯性违章虽有认识,但总认为已干过多次都没出现过问题,何必再去找那个麻烦,从思想上就放松了警惕,工作中就出现违章:有的是违反检修工艺,有的是违反安全规程、操作规程。

久而久之,就难免会出现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的问题。

1.3 业务素质职工对自已所从事的工作,能否全面正确地掌握其安全要求、技术要求,能否胜任自己的工作,所反映出的就是职工自身的业务素质。

职工的业务素质,决定了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业务素质不高,就很可能出现各种违反规程的偶然性违章及工作标准不高的问题,而且一旦发生了危害就很大,人身安全会受到威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就得不到保障。

因此,业务素质不高、知识掌握不全面,就很难保证不发生问题,人身设备的安全自然就会受到威胁。

1.4 安全管理素质安全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就不可能使生产过程中的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按照规定做得细、做得实、做得有成效,就会导致职工违章作业,就不能有效控制设备的高质量高标准检修。

管理上不严格,职工的思想就会松懈,职工的安全意识就不高,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只能是一句空话。

2.1 坚持做好对职工的安全教育首先是抓好新入厂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即厂、车间、班组的分级安全教育。

厂级安全教育应注重结合电力生产形势、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特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电力生产的规章制度等进行。

车间级安全教育注重结合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特点、安全生产状况、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部分开展。

班组安全教育是新入厂人员开始工作前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要根据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具体的教育。

通过这三级安全教育,就会在新入厂人员的头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安全生产有足够的重视,做到时刻想到安全。

另外,在日常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地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知识、安全规程、检修规程、安全管理规定,使职工能全面熟悉、掌握安全知识。

还可以举办多种形式安全知识竞赛、比武,促使职工学习安全生产知识。

2.2 坚持定期班组安全活动班组的安全活动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的手段。

安全活动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二是针对近期的工作重点学习规程的有关部分;三是对本班一周的安全情况进行总结。

要保证安全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必须从管理入手,必须监督检查到位,严格要求。

一要有明确的规定;二要做细致的检查,促使班组正常开展活动;三必须发挥好班组的管理者——班长的作用。

在安全活动的开展上,要求班组长必须对活动有周密的组织,对本班的工作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有全面地了解,并能总结得好、讲得清楚,使本班职工既能通过学习了解安全生产形势、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又能清楚地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能做,从而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2.3 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关于安全生产宣传是多方面的,宣传部门可以及时对安全生产中的好人好事进行报道。

有关职能部门要不断地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通报、周报、简报等形式对发生的不安全情况、目前的安全形势、今后的工作要求、奖惩情况等向全厂宣传,从而做到警钟长鸣。

使职工认识到安全生产不仅是自己的事,也是全企业的事,好的会受到表彰,不好就会受到制度的约束,从而在工作中做到自觉注意安全。

2.4 采用各种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的管理手段主要有行政的、思想教育的、经济的和心理方面的。

2.4.1 经济的方法就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明确职工的经济利益关系,达到提高安全意识的目的。

企业的安全生产奖惩办法、反违章管理细则的奖惩办法等都有经济管理的手段。

但有了制度并不等于就有了执行的保障,安全管理者还必须大胆地、认真地履行好监督检查职能,通过多方面的到位检查,对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经济考核。

从安全角度讲,职工要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就必须遵守规章制度,杜绝违章作业。

2.4.2 行政方法就是运用命令、指令、规章制度等,采取令行禁止的手段施加影响和控制的方法,它可以统一目标、统一认识、统一行动,有利于保证任务的完成,能够排除各种因素干扰,有效地控制各种不利于安全生产的不健康思想和不安全行为。

2.4.3 思想教育的方法就是通过各种思想教育对职工施加影响和控制。

可以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与企业、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教育,使职工从思想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安全联系着社会、联系着集体、联系着家庭,不重视安全就可能给企业和集体、给家庭的和睦幸福、给自身的健康带来危害。

通过这些最基本的道理去启发职工的觉悟,可以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从而达到提高安全意识的目的。

2.4.4 心理的方法就是运用心理方面的知识,按照心理活动的特点和客观规律,对职工施加影响和控制。

人有自己的需求,根据需求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

习惯性违章发生者的心理是一种侥幸心理、麻痹思想,针对这种心理就要采用思想教育、经济考核和行政管理等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工作,从而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以达到不发生习惯性违章的目的。

思想教育的方法,经济的方法,行政的方法和心理的方法,都有各自的长处,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安全管理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特点,发挥各种方法的作用,达到消除在安全生产中人的主观意识所带来的不利因素,从而保证安全生产。

2.5 坚持严格管理管理必须严格,并坚持认真做好,管理的严格与否直接影响到职工的安全意识。

管理严格了,职工思想上有种紧迫感、压力感,特别对安全意识不高的职工,其约束效能特别好。

如果管理松懈了,职工就会产生松口气的思想,安全意识就会随之下降。

浅谈如何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来源:资源网作者:卢娟发布时间:2007.07.03职工的安全意识怎样才能提高呢?首先要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力度。

要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在单位创造“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安全文化氛围,把安全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通过会议、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学习法律法规,要通过张贴安全宣传画、标语,使全体职工能够认识到现在国家、党和政府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要使大家认识到,现在的安全生产,已经提升到法律的高度,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就是违法行为。

其次要对全体职工普及安全知识。

当职工对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后,要向职工灌输一些最基本的安全知识。

要采取张贴安全标语、开办安全讲座、宣传画简单的方式向职工传授一些安全常识:如安全生产“三不伤害”、“四不放过”等以及职工平时怎样提高自我保护等,把一些常用的贴近生活的安全知识传授给他们,容易被职工理解和接受,对提高安全意识有很好的作用。

另外,要加强职工责任意识教育。

作为单位领导要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克服形式主义、好人主义、官僚主义、对安全生产工作要敢管,不怕得罪人,要经常深入基层,加强安全生产督查和检查,真正使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起来,落实下去。

从职工层面上要严格地按照规章制度去办事、去操作,如果按自己的经验去办事,有可能操作了99次不出问题,但是第100次出问题了,另外作为职工要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近几年,国家一直强调要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但是设想,再先进的设备如果岗位责任制没落到实处,等于是摆设,还是不能很好地解决安全问题。

其次是建立一套严明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约人们在一切生产活动中的行为,增强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职工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上进心教育。

这样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就会逐步提高。

一是要建立严明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到人,单位的主要领导要担负第一责任者的重任,充分理解“责任重于泰山”的内涵。

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始终如一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的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

第二要建立起一套详细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要根据各自所从事业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的安全操作规程,例如电业部门要制定《安全用电操作规程》、建筑业要有机械设备操作规程等,这些规程、规定及规章制度,对从业人员所要掌握的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安全规定作了严格的、不容置疑的界定,特别是那些使用了“严禁”、“必须”、“不得”等强制性词语的条文,我们从业人员都要认真地理解和掌握,在日常施工作业时,严格按照规程所要求的去做,来不得半点马虎。

第三要有一套强有力的安全奖罚制度。

虽然有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但如果不去落实那一切制度都会成为摆设,发挥不了作用,所以要加强安全生产的奖罚力度,把安全生产与直接经济利益挂钩,促使职工在平时的工作中遵守操作规程。

第三、培养职工的安全生产超前意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长期坚持的安全指导方针。

“安全第一”说明了安全工作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预防为主”强调了抓安全工作中要预先发现事故隐患,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一是“防在前”。

事实证明,很多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之所以会发生事故,只是因为一些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超前意识,忽略了平时的安全工作,才未能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直到隐患扩大、恶化,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要做到防范于未然,必须具备超前预测和预防事故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