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心理学-教学大纲

工程心理学-教学大纲

《工程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理论课程)◆课程编号:060122◆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Psychology◆学分/学时:3学分/51学时◆课程类型:☐通识通修课程☐通识通选课程☐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学科(跨学科)选修课程☐专业发展核心课程√专业发展拓展课程☐集中实践课程◆适用专业(专业类):三年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一门研究和应用极为广泛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涉及工程技术、人机工程、环境工程学、人体测量学、营销学、美学等学科内容。

本课程从宜人性角度介绍了人的生理、心理、行为方式、运动系统的机能、作业岗位等特点,讨论了通过对工具、机器、系统、环境、作业空间布置、显示与控制装置的合理设计来提高工作的效率、舒适性、有效性和人-机-环境协调性等问题。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程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和掌握有关人机工程学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建立系统设计观,树立工业产品设计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能初步通过对工具、机器、作业空间布置、显示与控制装置的合理设计来解决有关工作的效率、舒适性和人-机-环境协调性等方面的问题。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本课程学习以人机工程学所涉及到的人、机、环境三要素的核心问题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适当的电化教学手段,通过若干专题设计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表述能力。

本课程强调小组学习,由学生根据教案,自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资料解决问题,以获得最有效率的学习。

通过现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期刊,网络检索,和他人讨论等途径来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对新旧知识结构重新整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显示装置的人机学设计;操纵(控制)装置的人机学设计;工作台椅与手握工具的人机学设计;作业岗位与作业空间设计;典型人机系统设计以及人机工程学专题(主题)设计;人机工程学实验。

(二)教学难点人机工程学中的常用人体测量数据及应用;显示装置的人机学设计;操纵(控制)装置的人机学设计;作业岗位与作业空间设计;人机系统总体设计;典型人机系统设计以及人机工程学专题(主题)设计。

四、学时分配计划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一)教材1.《工程心理学》,葛列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二)教学参考书1.《工程心理学》,朱祖祥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六、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考核类型】☐考试√考查【考核方式】√开卷(Open-Book)☐闭卷(Close-Book)☐项目报告/论文☐其它:(填写具体考核方式)【成绩评定】百分制(平时成绩占30%,期未成绩占70%)。

七、课程内容概述第一章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目的(一)教学要求掌握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以及研究工程心理学的原因。

(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工程心理学;信息加工。

重点:工程心理学的对象和作用;工程心理学的科学基础;人的信息加工。

难点:工程心理学的对象和作用;工程心理学的科学基础;人的信息加工。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工程心理学的对象和作用一、Human Factors的名词演变历程二、人因学的目标三、工程心理学的目标四、中国古代心理测量思想的特点第二节工程心理学的科学基础一、生理学基础与工程心理二、工程技术与工程心理三、用户体验与工程心理第三节人的信息加工一、认知加工系统二、认知控制与工程产品设计(四)思考题1、简述工程心理学的研究作用。

2、简述人类信息加工的特点。

3、简述工程心理学的学科基础。

第二章工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教学要求掌握工程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观察与调查;心理测量与测验;模拟研究与现场研究。

重点:工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原则;观察与调查;心理测量与测验;模拟研究与现场研究。

难点:工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原则;观察与调查;心理测量与测验;模拟研究与现场研究。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工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原则第二节观察与调查一、观察的方法及其特点二、观察法的类型三、观察法的流程第三节心理测量与测验一、心理测量与测验的特点二、心理测量的要素三、心理测量的评价指标第四节模拟研究与现场研究一、模拟研究的注意要素二、现场研究与实验室研究的区别三、现场研究的流程(四)思考题1、举例说明工程心理学中观察与调查方法的运用?2、举例说明工程心理学中如何使用模拟研究?3、简述工程心理学中的方法论原则?第三章人机系统(一)教学要求掌握人机系统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

(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人机系统;人机交互作用;人机配合。

重点:什么是人机系统;人机交互作用;人机配合;人机系统的分析与评价。

难点:什么是人机系统;人机交互作用;人机配合;人机系统的分析与评价。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人机系统一、人机-环系统二、界面系统三、界面优化策略第二节人机交互作用一、传统界面中的人因素二、新型界面中的人因素三、计算机硬件中的人因素第三节人机配合一、配合的兼容性二、配合的一致性三、配合的简明性第四节人机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四)思考题1、机器与人如何进行交互作用?2、如何进行人机配合?3、如何评价人机系统?第四章视觉及视觉显示器(一)教学要求掌握视觉显示器的特点以及设计原则。

(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视觉;视觉显示器;表盘式仪表显示器;字符与信号灯设计。

重点:视觉概述;视觉显示器的分类与设计原则;表盘式仪表显示器中的人的因素;字符与信号灯设计中人的因素。

难点:视觉概述;视觉显示器的分类与设计原则;表盘式仪表显示器中的人的因素;字符与信号灯设计中人的因素。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视觉概述一、视觉通路简介二、视觉通路与注意加工第二节视觉显示器的分类与设计原则一、静态与动态显示器二、定性与定量显示器三、可识别、可辨别和可理解原则第三节视觉显示器的信息编码一、单维编码二、单维编码的作业绩效比较三、多维编码四、多维编码的作业绩效比较第四节信号灯设计中人的因素一、亮度设计二、颜色设计三、信号灯的闪烁频率四、大屏幕显示器中的视野问题五、自我中心与外在中心参照(四)思考题1、简述视觉显示器的类别与设计原则。

2、简述表盘式仪表中人的因素。

3、简述字符与信号灯设计中人的因素。

第五章听觉显示器与言语通讯(一)教学要求掌握听觉显示器与言语通讯的特点。

(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听觉;听觉显示器;听觉告警器;言语通讯。

重点:听觉概述;听觉显示器;听觉告警器;言语通讯中人的因素与工效学要求。

难点:听觉概述;听觉显示器;听觉告警器;言语通讯中人的因素与工效学要求。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听觉概述一、听觉通路概述二、听觉通路与注意第二节听觉显示器一、基于功能特性分类的听觉显示器二、基于音色分类的听觉显示器三、基于显示设备的分类第三节听觉告警器一、听觉警告器的设计要点二、语音听觉警告的设计要点第四节言语通讯中人的因素与工效学要求一、言语可懂度的要求二、优先顺序的含义以及与工效学的关系(四)思考题1、简述听觉显示器与告警器间的区别与联系。

2、简述言语通讯中人的因素。

第六章控制器(一)教学要求掌握控制器设计的原则与测量依据。

(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控制器;控制器设计;手控制器与足控制器。

重点:控制器概述;控制器设计的工效学原则与人体测量依据;手控制器与足控制器;控制器的运动方向与显示器运动关系的配合。

难点:控制器概述;控制器设计的工效学原则与人体测量依据;手控制器与足控制器;控制器的运动方向与显示器运动关系的配合。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控制器概述第二节控制器设计的工效学原则与人体测量依据第三节手控制器与足控制器第四节控制器的运动方向与显示器运动关系的配合(四)思考题1. 简述控制器设计的工效学原则。

2. 简述控制器的运动方向与显示器配合的关系。

第七章可用性研究(一)教学要求掌握人-计算机界面设计的原则。

(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体验式研究的特点;可用性研究准则;可用性研究的测评方法;新兴的可用性研究方法。

重点:用户研究与产品研究的侧重点与区别;考量可用性研究的多途径。

难点:可用性研究与其他量化研究的区别与联系;与现场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可用性研究概述一、可用性的概念二、可用性研究的指标三、用户研究四、产品研究第二节可用性研究方法一、焦点小组与卡片分类二、认知走查与启发评估三、绩效测试法四、专用工具(四)思考题1、如何理解用户研究中的特征模型研究?2、什么叫定性的反馈式产品研究?第八章作业研究(一)教学要求掌握作业研究的类别与内容。

(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作业研究;工序分析;作业分析;事故分析。

重点:人体测量的工效指标;时间研究中的时间锚定。

难点:动作研究流程;时间分析。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作业研究概述一、作业研究的意义二、动作研究三、时间研究四、动作时间分析仪器第二节工作空间一、人体测量与空间设计二、空间行为与空间设计第三节安全事故分析一、安全事故中的人因因素二、事故影响的分析以及理论三、事故预防与控制(四)思考题1、如何进行作业分析?2、如何进行事故分析?3、如何进行工序分析?第九章体力工作负荷(一)教学要求掌握体力工作负荷有关的心理现象。

(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体力负荷;体力负荷测评;疲劳。

重点:体力负荷概述;体力负荷与能量消耗;体力负荷测评;疲劳。

难点:体力负荷概述;体力负荷与能量消耗;体力负荷测评;疲劳。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体力负荷概述一、体力负荷的分类二、体力负荷的影响进程三、体力负荷的影响因素第二节体力负荷与能量消耗一、耗氧量,肺通气量和肌肉电活动二、乳酸和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三、主观测评指标第三节体力负荷测评一、基于相对能量代谢的劳动强度测级二、基于劳动强度指数的测级三、基于氧耗和排汗的测级第四节疲劳一、疲劳的生理表现二、生理疲劳的测定三、心理疲劳的测定(四)思考题1、简述体力负荷与能量消耗的关系?2、简述体力负荷测量的方法?3、疲劳与体力负荷的关系?第十章心理负荷(一)教学要求掌握心理负荷的工程心理学研究结果。

(二)知识点提示主要知识点:心理负荷;心理负荷;应激。

重点:心理负荷概述;心理负荷测评;应激。

难点:心理负荷概述;心理负荷测评;应激。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负荷概述一、杨斯的心理负荷模型二、维肯斯的多维度心理负荷模型三、谢李登的心理负荷模型第三节心理负荷测评一、甄别心理负荷测评效果的指标二、心理负荷的主任务评测三、心理负荷的次任务测评第三节应激一、应激情境二、应激方式与产品设计(四)思考题1、简述心理负荷的测评方法?2、简述应激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