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掘进事业部创建五精管理示范岗实施方案为全面推行“五精”管理示范岗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五精”管理,实现“一稳定、三领先”的发展目标,根据集团公司及矿精细化管理工作部署,结合部门工作时间,特制订本意见。
一、目的意义创建“五精”管理示范岗是“五精”管理样板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管理终端向着人文建设、岗点建设的深化延伸,是完善细节流程管理的具体体现。
通过开展“五精”管理示范岗创建活动,将进一步深化我矿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强化全员精细管理意识,大力营造“五精”管理的浓厚氛围。
通过运用“五精”管理中的“毫米、秒、克、厘”管理,降低工程岗位作业流程缺陷率和不合格率,对于强化安全质量管理,减少工作失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领导小组组长:张廷志副组长:薛辉张明恩陈保刚成员:各队队长技术员经营网员组长负责掌控部门整体工作思路,宏观调控各项指标,总负责人。
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做好各项制度的制定,落实情况,听从组长安排。
成员具体负责落实组长及副组长安排的工作,各队设立一个专员,负责收集整理各项需要归档的资料,每月报经营网员一次。
三、考核内容1、建立5E标准管理体系。
“5E”标准即指每个人(Everybody)、每件事(Everything)、每一时(Everytime)、每一物(Everyone)、每一处(Everywhere),细化的静态动态相匹配的标准体系。
我矿按照“5E标准体系”对工作现场的“每一人、每一事、每一时、每一物、每一处”的工作任务、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及6S 行为,通过管理标准、作业标准、技术标准、质量标准、成本标准等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善,量化到最小的单元进行管理确认,杜绝管理的粗放性和随意性,培养精细化的工作作风,使管理过程得到更严格细致和更规范的控制。
通过制定岗位精细化标准,包括应知应会标准、基本行为标准、工作责任标准、工作流程标准、岗位格言警句、岗位职业道德规范、贯彻执行标准的要诀口令、本岗位综合评价考核标准等,使每个员工、每天必须做好的每项工作,具体分解量化成“最小单元”管理要素,做到人人有标准、事事有标准、时时有标准、处处有标准、物物有标准,形成人—机—物—环的一体化。
2、按照“五精”管理要素,推广应用编码、定置、标识、看板等四项管理技术,提高现场管理的精细度。
3、开展岗位隐患排查、岗位标准操作流程确认和区域点·数管理,实现岗位管理的精准。
4、实施上岗资格确认、实际操作能力确认、现场安全环境确认、“手指口述”安全确认等确认制。
5、安全视觉建设规范到位,有各类安全标识、警示标志和安全知识宣传牌板,重要岗位设置“岗位标准操作流程牌板”、应急避险路线图、岗位操作要诀或岗位作业指导书等。
6、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环境净化美化,“两整两清”确保动态达标。
按照“五精十美”管理要求,对岗位作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文明礼仪教育。
岗位人员仪表、举止、言语、日常行为、准军事化管理等方面执行规范。
四、质量标准(一)锚网梁索1技术规定1.1临时支护1.1.1严禁空顶作业,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进行敲帮问顶时,所有人员必须站在永久支护下,严禁进入空顶区域,敲帮问顶操作人员应经过实操培训考核合格并持证上岗。
1.1.2迎头配备3根长度不低于2m的专用找顶工具(2.0m、2.5m、3.0m各1根),施工前根据迎头实际情况(巷道坡度、高度)选择合适长度的专用找顶工具进行敲帮问顶,找顶工作应由两名专职敲帮问顶工配合进行,一人找顶,一人观察顶板,找顶人员要站在有支护的安全地点,观察顶板的人应站在找顶人员侧后方的安全地点,并要保证后路安全畅通,找净帮部、顶板活矸、危岩后,及时铺设金属网、钢带、打设临时支护,将梁与顶板接实,不实处用板皮或枕木接实,1.1.3 DWB28-30/100轻型单体液压支柱可采用井下供水系统或微型乳化液泵站供液,迎头必须配备BYY-40型单体测力仪检测单体初撑力,确保单体初撑力不小于20KN(2.5Mpa),初撑力不够时及时补液。
1.1.4临时支护最大控顶距为1800mm,支柱距永久支护之间的距离为400mm,距迎头之间的距离为600mm。
若顶板岩性差或过断层及应力集中区时,锚网梁索支护不能满足安全支护要求时,采用架设TU棚支护,短掘短支,临时支护最大控顶距为1000mm。
1.1.5临时支护所用的单体、柱帽靠帮放置在距迎头15~25m 处的安全地点。
1.2永久支护1.2.1顶板锚杆必须紧跟迎头,逐排由外向迎头顺序施工,每排内锚杆必须由中间向两帮顺序施工。
1.2.2每个循环支护工作完成后,紧靠迎头的一排顶部锚杆距离迎头的最大控顶距不大于200mm。
否则,必须及时补打锚杆。
帮部锚杆滞后迎头距离不得超过4排,采用复合支护或煤壁松软易片帮时应紧跟迎头。
1.2.3复合支护段采用耙矸机出货时,锚索紧跟迎头,采用掘进机施工时,锚索紧滞后迎头不超过5m。
2质量标准2.1锚杆施工应拉线作业,间排距允许偏差±100mm,锚杆眼孔深度允许偏差0~50mm,锚杆垂直岩面或巷道的轮廓线,角度误差不大于15°,锚杆丝扣外露长度为15~40mm,若因片帮造成帮部锚杆外露超长时,可在锚杆蝶形托盘内加木托盘,其规格:L×B×H=400×200×50mm,木托盘应采用湿柳木加工而成。
2.2巷道净宽(两帮锚杆头间距离)不小于4.8m,掘进宽度不大于5m(两帮煤壁间距离)。
2.3锚索时应根据顶板岩性变化选择适宜长度,拉线作业,间排距允许误差±100mm,垂直于巷道顶板或巷道轮廓线,安装角度允许偏差±2°,锚索眼孔深度误差-100~0mm,外露长度150~200mm,距巷道底板小于1.8m时应加防护套。
2.4掘进施工控顶距的控制:掘进机一次截割2排锚杆排距加0.2m的距离,若巷道围岩不稳定时,掘进机一次只允许截割一排锚杆排距加0.2m的距离。
2.5顶板条件差或煤壁破碎时,帮部锚杆滞后迎头不得超过2排。
2.6锚杆托盘、锚索托盘、钢带梁与网片必须压紧贴实,紧贴(煤)岩面,网之间必须压接(绑扎)牢固,循环进尺内部采用锚杆托盘压网,循环进尺之间网片连接采用12#铁丝双股绑扎连网,网片压茬100mm,连接点间距为200mm,严禁采用退锚方式进行网片压茬;帮部钢带与顶部钢带必须采用锚杆压茬,肩窝处网片必须完整,严禁空肩窝。
2.7顶部钢带梁垂直巷道中线布置,吊斜不得超过200mm;帮部钢带梁应垂直巷道顶、底板,且与顶部钢筋梁对齐、严禁错茬;帮、顶部锚杆、锚索均应成排、成行。
2.8帮部钢带要紧贴煤帮垂直顶底板,上下山施工每6~8°要设1°的仰山角。
2.9锚杆、锚索的构件必须齐全,紧固有力,并定期进行拉拔试验,并详细记录在锚杆、锚索施工台帐上,不合格的要重新补打,同一根锚杆、锚索严禁进行二次拉拔。
2.10若顶板锚杆、锚索眼出水时,锚杆进行全长锚固,同时在锚索孔旁300mm处施工一个放水孔,放水孔应比锚索眼深500mm,采用导管排水;并在淋水段安装顶板离层仪,若淋水较大,锚杆、锚索无法满足支护安全时,应及时采用架11#工字钢棚支护。
2.11工作面必须建立锚杆、锚索施工质量记录台账,并严格按照《钱营孜煤矿锚杆支护体系》执行。
班队长对锚杆、锚索的施工质量负有现场管理责任,每根锚杆、锚索要责任到人,台帐由当班班队长填写、移交、管理,以便监督管理人员检查,填写时要做到内容真实,班组自检要求跟班队长负责对当班施工的锚杆、锚索进行自检,当检测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进行补打;每班应安排专人对所有破断或失效的锚杆、锚索及时进行补打,对松动的锚杆螺母应及时进行二次紧固。
2.12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如果发现锚网梁索支护巷道出现异常情况,例如:顶板出现裂隙、顶板来压、锚杆锚索受力较大、顶板离层仪的离层量达到报警值等异常时,立即停止该巷道施工,安全撤离人员,立即向矿总工程师及掘进矿长(副总工程师)汇报,组织相关单位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确定合理的支护参数或支护形式,然后恢复该巷道正常施工。
2.13锚杆及锚索锚固力:顶帮部锚杆锚固力均为100kN(以ML-20型锚杆拉力计为例:100KN对应压强为29.1MPa);锚杆扭矩:煤帮150N·m,顶板200N·m;φ17.8mm锚索预紧力为100KN,锚索孔内的树脂锚固剂锚固需养护15分钟后,再装托盘、锁具,并使托盘紧贴巷壁,用张拉千斤顶张拉,张拉力不小于100KN,不大于120KN,(以MS15-180/63型矿用锚索张拉机具为例:100KN对应压强为33.3MPa,120KN对应压强为40MPa)。
2.14掘进工作面必须配备锚杆(索)台帐、秒表及2套完好的锚杆拉力计、锚索张拉机具、锚杆扭矩扳手,距迎头距离不超过100m,并要入箱保管。
2.15严禁用支护锚索、锚杆进行牵引、起吊物件或吊挂保险档等工作,如需使用,必须专门施工起吊锚杆、锚索,并做拉力检测,锚杆锚固力不小于100KN、锚索预紧力大于100KN小于120KN,在确保满足起吊要求时,方可允许使用,不合格的起吊锚索必须重新补打。
(二)架棚支护1技术规定及质量标准1.1临时支护1.1.1每次掘进后,及时进行敲帮问顶,找净顶帮活矸、危岩后,前移前探梁,将U型卡子上好,楔紧木楔再上棚梁、接顶,接实顶之后再进行其它工作。
1.1.2迎头配备3根长度不低于2m的专用找顶工具(2m、2.5m、3m各1根),施工前根据迎头实际情况(巷道坡度、高度)选择合适长度的专用找顶工具进行敲帮问顶,找顶工作应由两人配合进行,一人找顶,一人观察顶板,找顶人员要站在有支护的安全地点,观察顶板的人应站在找顶人员侧后方的安全地点,并要保证后路安全畅通,找净帮部、顶板活矸、危岩后,及时将前探梁窜至迎头,上棚梁,并用金属菱形网、笆片、竹背板(塘材棍)等物料接实顶板。
1.1.3前探梁随施工及时前移,U型卡等构件齐全,前探梁端头处要超出卡子不少于100mm,固定卡子处的前探梁与棚梁之间必须用木楔刹紧(木楔规格为L×B×H=200×100×50mm),上、下山掘进时必须使用无破损的棕绳从前探梁尾部将前探梁拴牢在已架设好的前一棚棚梁上防止前探梁下窜,前探梁架设必须正规有力,若因巷道变坡,无法正常使用前探梁,采用戴帽点柱方式进行超前临时支护。
1.1.4临时支护最大控顶距为两棚棚距加200mm,顶板岩石破碎、帮部煤层易片时,应逐棚掘进逐棚架设,且顶板、帮部采用撞楔加强超前支护,具体方法为:掘进前,紧贴迎头已架设好的一棚棚梁上方以200~300mm的间距、按巷道倾角以10°~20°斜向上,用管缝式锚杆打超前撞楔护顶(管缝式锚杆规格:φ=38mm,每次掘进2棚时L=3200mm,掘进1棚时L=2500mm),帮部以10°~20°在迎头第二架棚腿内侧斜向里紧贴迎头第一架棚腿外侧打超前管缝式锚杆,撞楔末端不得超过迎头第二架棚梁或棚腿,撞楔超前控顶、控帮有效距离:掘进2棚时不小于1800mm,掘进1棚时不小于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