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章 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第十章 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江苏千里防潮长城 ——范公堤 范公堤
3、海平面升降与气候变化 冰期: 冰期: 气候变冷; 气候变冷; 大陆冰盖扩展,海平面降低、海洋面积缩小; 大陆冰盖扩展,海平面降低、海洋面积缩小; 全球蒸发量减少, 全球蒸发量减少,全球气候的变干 比如,末次冰期最盛期(大约18000年前): 18000年前 比如,末次冰期最盛期(大约18000年前): 全球蒸发量减少15% 全球降水量减少14% 15%, 14%; 全球蒸发量减少15%,全球降水量减少14%; 北半球降水量减少20% CLIMAP,1976); 北半球降水量减少20% (CLIMAP,1976); 中国东部大陆架广泛出露; 中国东部大陆架广泛出露; 边缘海面积缩小85平方千米; 85平方千米 边缘海面积缩小85平方千米; 蒸发水量减少8.9 8.9× 蒸发水量减少8.9×109 m3/a
小结: 小结: 一、水汽与天气 二、水与气候 三、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 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拉尼娜事件 沃克环流 四、海气相互作用
思考: 思考: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事件? 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事件? 它们反映了怎么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 它们反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水汽与天气 水与气候 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 海气相互作用
一、水汽与天气 水汽 —— 大气成分的重要要素 产生天气现象的原因 大气中水汽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大气中水汽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海洋上高于陆地上; 海洋上高于陆地上; 低纬高于高纬; 低纬高于高纬; 低空高于高空; 低空高于高空; 上升气流区高于下沉气流区; 上升气流区高于下沉气流区; 湿润地区高于干燥地区
南方涛动( Oscillation,SO): 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SO): 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印度洋赤道低压这两大活动中心 之间气压变化的负相关关系: 之间气压变化的负相关关系: 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增高时, 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增高时, 印度洋赤道低压就比常年降低 跷跷板” “跷跷板”称为涛动
二、水汽相变与天气 云、雨、雪、雾、露、霜、雹、霰
三、水与气候 1、海洋水与环流、气候 海洋水与环流、 太阳辐射80%被海洋所吸收,其中85%储存在大洋表层; 80%被海洋所吸收 85%储存在大洋表层 太阳辐射80%被海洋所吸收,其中85%储存在大洋表层; 长波辐射、蒸发潜热和湍流显热等方式输送给大气; 长波辐射、蒸发潜热和湍流显热等方式输送给大气; 海洋是大气环流的能量和水汽供应最主要的源地和储存 库
台风风暴潮: 台风风暴潮: 多见于夏秋季节; 多见于夏秋季节;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发生在台风影响的海洋国家、 发生在台风影响的海洋国家、沿海地区 温带风暴潮: 温带风暴潮: 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 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 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以欧洲北海沿岸、 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间冰期: 间冰期: 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 冰盖融化退缩,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积增大; 冰盖融化退缩,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积增大; 世界蒸发总量的增大、 世界蒸发总量的增大、世界气候的变湿 海平面的升降以及海水温度的变化; 海平面的升降以及海水温度的变化; 将导致洋流的变化; 将导致洋流的变化; 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导致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变化
正常年份沃克环流与低纬度信风的关系
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沃克环流与低纬度信风的关系
发生拉尼娜现象时沃克环流与低纬度信风的关系
厄尔尼诺现象是周期性的,大约每隔2 厄尔尼诺现象是周期性的,大约每隔2-7年出现一次; 年出现一次; 90年代以后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越来越频繁 90年代以后全球变暖, 年代以后全球变暖 1982—1983年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本世纪以来最严重 1982 1983年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本世纪以来最严重 1983 的一次,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1500人死亡和80 1500人死亡和80亿美元的 的一次,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1500人死亡和80亿美元的 财产损失 科研活动: 科研活动: 海洋观测和卫星侦察; 海洋观测和卫星侦察; 一系列预报模型; 一系列预报模型; 海洋大气偶合
第十章
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与拉尼娜事件 厄尔尼诺/ 2、海气相互作用过程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1、了解水圈与天气、气候的相互关系 了解水圈与天气、 理解厄尔尼诺/ 2、理解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与拉尼娜事件 3、理解海气相互作用过程
第十章
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厄尔尼诺现象——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之间的强耦合事件 厄尔尼诺现象——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之间的强耦合事件 ——
沃克环流: 沃克环流: 英国数学家和气象学家沃克1928年提出了南方涛动 英国数学家和气象学家沃克1928年提出了南方涛动 1928 Oscillation); (Southern Oscillation); 1960年皮叶克尼斯 年皮叶克尼斯(Jacob 1960年皮叶克尼斯(Jacob Bjerknes) 发现热带太平洋存在 一种大气环流型,此环流型的发现, 一种大气环流型,此环流型的发现,第一次将南方涛动 与海表温度联系了起来
气候变化与海面升降之间的关系
海水温度变化与海平面升降
海水温度变化幅度 (o C) 1 1.7 1 10 10
海平面升降幅度 (米) 2 1 0.6 7-8 10
数据来源 Fairbridge,1961 Lamb,1977 Goudie,1981 Holmes, Sheckleton & Kennet,1975
Strahler改编 改编) 表层洋流与大气环流的关系(据Strahler改编)
表层洋流与近地面大气环流(风系) 表层洋流与近地面大气环流(风系)分布模式非常相似
2、陆地水与环流、气候 陆地水与环流、 环流、 影响局地气温 、环流、湿度 湖泊小气候 环流、 3、环流、气候与水的分布 大气全球性的环流运动调整了地球上水分的时空分布
四、大气环流与全球水分循环 水汽既是大气的重要成分,又是水圈的重要组成; 水汽既是大气的重要成分,又是水圈的重要组成; 大气环流与水循环的三个环节:蒸发、 大气环流与水循环的三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与降水
五、海气相互作用 1、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 大气环流导致了洋流的产生; 大气环流导致了洋流的产生; 洋流的运动与变化, 洋流的运动与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和改变大气环流和气候 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 西班牙文El Nino, 圣婴” 西班牙文El Nino,“圣婴”; 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 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延伸至赤道东太 平洋向西至日界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 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事件: 东向信风异常强烈; 东向信风异常强烈; 赤道东太平洋海水上翻异常强烈, 赤道东太平洋海水上翻异常强烈, 降水异常减少; 海表异常变冷、降水异常减少; 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 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多
2、风暴潮 强烈的大气扰动引起的海平面异常升高; 强烈的大气扰动引起的海平面异常升高; 使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 ; 风暴与潮水叠加导致异常高潮位 风暴: 风暴: 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 在太平洋地区叫做台风; 在太平洋地区叫做台风; 在大西洋地区称为飓风 温带气旋 风暴经过沿海地区时,正值大潮高潮时, 风暴经过沿海地区时,正值大潮高潮时,很可能形成特大 的风暴潮,造成严重的风暴潮灾害 的风暴潮,
海洋性气候区: 海洋性气候区: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 湿度大, 湿度大,降水充沛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海陆热力性质的巨大差异产生的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洋流流经的地区, 洋流流经的地区, 低层空气温度降低且趋于稳定, 低层空气温度降低且趋于稳定,不易形成降水 暖洋流流经的地区, 暖洋流流经的地区, 低层空气温度升高、气层不稳定, 低层空气温度升高、气层不稳定,易形成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