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投资学试题2套

国际投资学试题2套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直接填入括号中,10分)1.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产品技术分析的角度说明了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因。

A. VernonB. BuckleyC. DunningD. Hymer2.国际投资对母国和东道国就业的影响表现在除()之外的三个方面。

A. 就业数量B. 就业质量C. 就业密度D. 就业区位3.()是根据一家企业的国外资产比重、对外销售比重和国外雇员比重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值。

A. TNIB. OSRC. R&DRD. FSR4.二战之后,国际租赁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不正确的说法是()。

A. 租赁的目的发生了变化B. 租赁的对象发生了变化C. 租赁的主体发生了变化D. 租赁的方式发生了变化5.国际投资最重要的金融支柱是()。

A. 各国政府B. 国际金融机构C. 跨国公司D. 跨国银行6.OBV线表明了量与价的关系,最好的买入机会是()。

A. OBV线上升,此时股价下跌B. OBV线下降,此时股价上升C. OBV线从正的累计数转为负数D. OBV线与股价都急速上升7.2000年以来,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大约在()左右。

A. 5%B. 10%C. 15%D. 20%8.一国的()反映了一国经济规模与外债之间的关系,是指本国全部公私外债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A. 偿债比率B. 负债比率C. 负债对出口比率D. 流动比率9.到目前为止,全球500强投资项目落户在中国以下哪个省市中的最多?()A. 上海B. 北京C. 广东D. 江苏10.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A. 美国B. 德国C. 日本D. 英国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直接填入括号中,10分)1.下面论述中,哪些是发达国家相互投资的原因?()A.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B. 发达国家东道国投资环境的吸引C.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影响D. 跨国公司寻求竞争优势动机的驱使2.投资环境中的“硬环境”包括()。

A. 地理位置B. 基础设施C. 工业科教基础D. 资源保障3.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就业数量效应表现为:()A. 直接效应的强化B. 直接效应的弱化C. 间接效应的强化D. 间接效应的弱化4.证券投资分析的方法可以分为()。

A. 财务分析B. 市场分析C. 技术分析D. 基本分析5.目前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单个项目平均规模为110亿美元左右,这个数字与国际水平相比,()。

A. 低于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单个项目平均规模;B. 高于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单个项目平均规模;C. 低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单个项目平均规模;D. 高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单个项目平均规模。

三、名词解释题(20分)1. 国际投资环境2. 非股权安排3. 垂直型投资4. TOT四、简答题(30分)1. 简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做一评介。

2. 影响国际投资风险的因素有哪些?3. 一国政府鼓励本国企业或个人对外直接投资,往往会采取哪些鼓励性措施?五、材料分析题(15分)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就此争论发表你的观点。

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争论关于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首先是中国外资的多少之争。

认为过多者的理由包括:从绝对金额看,我国吸引FDI占到全球总量的10%左右,规模过于膨胀;从商品市场看,目前全国600种重要商品中,约有85%的商品是供过于求,10%以上的商品供求平衡,而仅有为数极少的商品供不应求,从货币市场看,我国已是存款大大高过贷款,不再处于资金短缺时代,这些说明我国已经告别短缺经济,过多引入外资会造成资本和产品过剩。

而认为中国外资规模仍然适度者的观点主要有:从绝对规模看,直接投资只是外资的一种形式,中国是吸引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但不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从相对规模看,为剔除经济规模因素,以吸引FDI在GDP中的比重来度量,中国在2004年是3.67%,低于英国和德国9.5%和10.1%的水平,也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从2002《世界投资报告》公布的数字看,中国利用外资的业绩指数位居全球47位,只是属于“领先者”,这些都说明相对经济规模而言,我国吸引外资的规模并不大。

其次是中国的外资规模是否已经威胁到经济安全。

认为形成威胁的主要观点是:大量外资造成了中国部分行业的垄断,排斥了中国本地企业的发展;过多外资造成了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比如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5.48%,而马来西亚是45%,新加坡是38%,墨西哥是31%,韩国是15%,这导致经济暴露于外部风险。

而认为外资并未威胁经济安全者的观点也有其判断依据:从国民经济总量看,以1984~2003二十年的情况为例,经过计量测算,我国GDP增长对FDI增长的平均依赖度为3.98%,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资的依赖程度很有限;从国民经济结构看,外资只是在少数行业占有较大份额,如占到我国机电产品销售额的70%,高新技术产品的84%,在大多数行业远谈不上垄断,特别是由于国家的准入限制,外资对重要行业的进入非常有限。

第三个问题关注中国吸引外资是否已经饱和,未来引资潜力有多大。

从UNCTAD的研究看,早在1998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就指出中国吸引外资已经或接近饱和,未来数年内外资流人中国的速度基本绝对量可能下降。

果然,在1999年,中国利用外资出现大幅下滑,降幅达11.31%。

而2002年的同一报告中采用吸引外资的潜力指数对各国未来利用外资的增长潜力进行评价,中国排名第84位,属于“超出潜力者”。

但对于这一指数,国内学者有不同看法,认为这个指标没有考虑到我国经济的特殊性,即区域间存在巨大经济差异,因而低估了中国利用外资的实际潜力。

中国进一步利用外资的潜力,不是取决于国家层面的竞争力与潜力,而是取决于特殊省市尤其是以开发区为主要载体的竞争力和潜力。

六、论述题(15分)中国现代派诗人树才在作品“顺着手指”里写道:“让人犹豫的常常是一大块空地。

”这恰好反映了当今大多数中国企业家进军海外市场的感受。

——“一位欧洲商人眼中中国公司国际化的机会和路径”,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5月18日。

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怎样解决所寓意的问题?模拟试题(一)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0分,1个1分)A C A C D AB B A A二、多项选择题(10分,1个2分)BCD ABCD BC CD AC三、名词解释(20分)1.国际投资环境:是指影响国际投资的各种政治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法律因素(3分)相互依赖、相互完善、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矛盾统一体(2分)。

2.非股权安排:非股权安排是70年代以来广泛采用的形式,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公司中不参与股份(1分),而是通过与股权没有直接联系的技术、管理和销售渠道,为东道国提供各种服务(2分)。

非股权安排主要是跨国公司面对发展中国家国有政策和外资逐步退出政策而采取的一种灵活措施,也是他们在发展中国家谋求继续保持地位的重要手段(2分)。

3.垂直型投资:是指一企业到国外建立与国内产品生产有关联的子公司(2分),并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1分)实行专业化协作(2分)。

4.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是应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投资方式,其含义是“移交—经营—移交”(2分)。

政府将已经建成投产运营的基础设施项目的一定期限的产权和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由其进行运营管理,投资人在一个约定的时间内通过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和得到合理的回报;政府凭借所移交的基础设施项目未来若干年内的收益(现金流量),一次性地从投资方那儿融通到一笔资金,再将这笔资金用于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当经营期届满时,投资方再将项目移交回政府手中(3分)。

四、简答题(30分)1.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1)决定一国企业是否进行对外投资的因素有三个: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1分),并说明这三个优势的具体内容和继承思想的状况(3分)。

(2)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是一国对外投资的充分条件,而区位优势则是必要条件(1分)。

(3)仅有所有权优势,则可以选择国际技术转让;仅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则可以选择出口;三个优势同时具备,则可以选择对外直接投资(3分)。

(4)该理论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综合研究的方法(1分),缺点为创新不足(1分)。

2.影响国际投资风险的因素有:(1)外国投资者的目标(2分)(2)投资对象的选择(2分)(3)国际政治经济格局(2分)(4)东道国投资环境(2分)(5)外国投资者的经营管理水平(1分)(6)投资期限的确定(1分)3.投资国为了鼓励对外投资,往往会采取的鼓励性措施:(1)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和法律,包括税收抵免、税收饶让、延期纳税和免税(5分)(2)实行优惠的金融政策和法律(3分)(3)设立专门的政府服务机构(2分)五、材料分析题(20分)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关键是自圆其说,能够用充足的论据维护自己的观点。

(1)多少之争——可以从外资/GDP的比重、地区分布等指标来分析;(6分)(2)安全之争;——可以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品牌等角度来分析;(7分)(3)饱和之争——可以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外资质量等角度来分析。

(7分)六、论述题(20分)要点:1.机会:中国公司在经历了国内市场的高速增长以及对外出口的巨大成功后,开始将他们的眼光投向开发全球市场,尤其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市场。

(3分)2.挑战:对于一个中型的中国企业来说,即使有走向世界的机会,但在决定去哪个市场以及如何进入该市场的问题上,他们仍像面对一大块地理上和观念上的空地一样不知所措(1分)。

从地理的角度而言,他们面临的是数百个国家(3分);从观念的角度而言,他们过去的经验仅限于在国内市场经营或者纯粹出口拥有价格优势的产品,而他们缺乏应对国外市场——通常对他们而言都是难上加难的市场——所需要的战略思考技能和主意。

(3分)3.路径:提出中国企业可供选择的对外直接投资的路径,比如区位选择(2分)、产业选择(2分)、风险防范(2分)、研发选择(2分)和销售策略(2分)等。

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10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投资是冒险的投机,投机是稳健的投资B. 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利润最大化C. 国际投资与国内投资相比,投资风险更大。

D. 赌博、投机和投资的最大区别在于风险的不同2.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产品技术分析的角度说明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因。

A. 维农B. 巴克雷C. 邓宁D. 海默3.在国际间接投资领域,主张将证券的收益和风险综合考虑,并为此形成若干种有效证券投资组合的经济学家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