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中部2020-2021年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中部2020-2021年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中部2020-2021年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一定质量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所取的鸡蛋壳样品的质量为125gB.当滴入150g稀盐酸时,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反应完全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9gD.该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2.在反应X + 2Y → M + 2N中,已知M和N的摩尔质量之比为,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M。

则在此反应中Y和N的质量之比为A .B.C.D.3.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探究燃烧的条件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氧气验满4.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B.比较金属活动性C.研究燃烧的条件D.研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5.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6.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A.A B.B C.C D.D7.有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 4g,经测定其中含有氧元素 1.8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A.Al2O3B.CuO C.CaO D.Fe2O38.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

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A + B ═ C + 2D B.A + 2B ═ 2C + DC.A + 2B ═ C + 2D D.2A + B ═ 2C + D9.下列实验不可行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区分氯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B除去CO2中少量的CO点燃C除去CO中少量的CO2通过足量灼热的炭层D 焊接金属时所用燃料乙炔(化学式C2H2)充分燃烧时的产物检验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一段时间后迅速倒转烧杯并加入澄清石灰水A.A B.B C.C D.D10.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②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A.①②③⑤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④⑤11.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丙是氧化物B.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 : 1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12.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反应后的质量(g) 5.2x7.2 2.8A.x=2B.d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C.c不是化合物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13.分类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表中进行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 B.B C.C D.D14.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C.反应中,物质B和物质D质量比为87:36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15.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分离酒精和水过滤B吸收一氧化碳将一氧化碳通入水中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D证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性质有关在等质量的碘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或汽油A.A B.B C.C D.D16.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a 与 b 质量差是生成氧气的质量B.P 点处固体成分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C.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316(a-b)g 32D.反应过程中,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保持不变17.化学家已经开发出多种酯类人工香料,如丁酸甲酯(C5H10O2)具有苹果香味.下列有关丁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A.丁酸甲酯属于氧化物B.丁酸甲酯由17个原子构成C.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8.82%D.丁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0:5:1618.以下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碳在氧气中燃烧发红光,生成二氧化碳19.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水的电解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D.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完全燃烧2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B.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21.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 A.B.C.D.22.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A.区分一氧化碳和甲烷:将燃烧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B.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木炭粉:向固体中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C.检验甲烷中是否混有氢气: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D.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23.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

图中各点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A.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B.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C.c点表示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D.d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24.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不断运动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25.下列示意图与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A.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B.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C.氯化钠的形成D.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26.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入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

胶头滴管的用途是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这说明了___。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

(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

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具有挥发性。

2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 a_______,b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______(填①或②)通入氧气。

(4)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与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28.A、B……H八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有如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C都是一种无色液体,B、H是黑色固体,D是无色气体,E、F都是白色固体。

试推断:(1)B在反应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②和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有A、B、C、D、E、F六种物质,A、B物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构成A分子的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食品包装袋常充入B物质来防腐,C在A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E在A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F。

(1)根据以上现象,写出这几种物质的名称B______、D________、E_______、F__________(2)保持A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

30.图中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在通常情况下B是一种气体;C是一种暗紫色固体。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C 的化学式__________。

(2)如果B 和D 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白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①如果A 是一种无色液体,写出B→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A 是一种红色粉末,A→B 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详解】A 、由坐标图可知,加入稀盐酸质量为0时,固体的总质量为25g ,即所取的鸡蛋壳样品的质量为25g ,A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当滴入100g 稀盐酸时,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15.1g ,继续加入50g 稀盐酸,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65.1g ,恰好增加50g ,说明后面加入的50g 稀盐酸没有参与反应,故当滴入100g 稀盐酸时,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 、根据B 选项的分析可知,当滴入100g 稀盐酸时,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g+100g-115.1g=9.9g ,C 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 、根据C 选项分析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9g ,设生成9.9g 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则有:3222CaCO 2HCl CaCl H +=++10044xC gO O 9.9↑由100x =449.9g 解得x=22.5g ,该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2.5g100%=90%25g⨯,D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