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

5、请大家读题。

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4、(1)、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影子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2)、重点强调生字“粗、族”为平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学生练读。

(3)、有关民族的词语。

(4)、景颇族傣族阿昌族汉族德昂族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理解词语的方法:1.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5、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

形容色彩华丽。

( )山间平整的场。

( )边防,边境。

( )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 )6、生字我会写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1)、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旁,表义;“壮、辰”是声旁,表音。

加一加:“氵+又=汉”“扌+分=扮”“讠+卖=读”“米+且=粗”“青+争=静”“丰+色=艳”。

换一换:“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

(2)、说说本课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写好生字四步走:说一说、看一看、写一写、对一对。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上下结构,“晨、装”上窄下宽。

“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巧记字形:“丰”“色”艳。

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晨、装”,学生练写。

“晨”和“装”二字均为上下结构,但要注意整个字不要写得过长,其中“晨”字要注意“日”和“曰”的区别,“装”字的“壮”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

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认读、识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2、学习反馈,填空。

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是啊,这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引起思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

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品读课文,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一)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刚才同学们再次品读了课文,那么,“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哪个小朋友最勇敢,敢第一个站起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预设(1)、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各式各样的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

(板书:服装:鲜艳绚丽多彩)(2)、你知道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吗?(绚丽多彩)“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绚丽多彩)“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3、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预设(1)、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2)、这句话在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观点吗?那我们一起来读读。

(3)、谁能来说说,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那么你们认为校园里还有哪些景物呢?现在我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古老的铜钟。

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4)、同学们,这样的校园美吗?你想不想去看看?那就带着对美丽的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向往,再读这句话。

(板书设计:校园美)(5)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4、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预设(1)、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美丽。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2)、为什么认为这句话也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3)我听明白了,这句话说明大青树下的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

我们把它的美读出来吧!(板书:山花烂漫)5、小结,过渡。

确实,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高大粗壮的大青树,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在校园里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服装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

(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课文仅仅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吗?你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预设(1)、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我是从这里看出的。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2)、其他同学找到了这句话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3)、为什么从这句话中能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因为这句话说明各个民族的孩子,虽然“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谁来读这句话?2、小结,过渡。

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

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

其实,小作者为我们呈现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不仅仅是美丽、团结,它还具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你一定会有所发现!(三)、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1)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欢乐的学校。

我是从这里看出的。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2)大青树下有多热闹?请同学们用下列句式来说说:大青树下多热闹啊!有(),有(),还有()。

他们的欢笑声把()都吸引过来啦。

(3)、谁能把孩子们的欢乐读出来?他读得怎么样?认为比他读得好的站起来读。

(四)、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1、这是一所多么欢乐的学校啊!还有谁有新的发现?预设1、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祥和的学校。

我是从这里看出的。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我们一起读这段话,你们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是如何上课的?他们是怎样读课文的?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习。

)是啊,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人与环境融洽相处,怎么不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呢?怎么不令人赞不绝口呢?让我们带着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赞美再读这段话。

三、总结课文,指导朗读。

1、“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能不能把它带进句子中去?师生交流,教师小结。

“美丽的学校、团结的学校、欢乐的学校、祥和的学校”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2、同学们,你喜欢这样一所“美丽的、团结的、欢乐的、祥和的大青树下的小学”吗?你愿意赞美它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赞美读这句话!3、假如你是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你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怎样的情感?(自豪、骄傲)请自豪地读这句话!4、请同学们再看课题,你们认为该怎么读?(“大青树下的”读重音。

)为什么?(为有这样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而自豪,为自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一员而骄傲。

)5、请同学们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把课题再读一遍。

资料不错吧,请微信搜公众号关注: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为什么一个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 2.是啊,“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板书设计美丽:山花烂漫服装鲜艳团结:多民族好朋友欢乐:唱歌跳舞祥和:安静学习教学反思: 安全提示:2 花的学校教学要求: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5个生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