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引论期末复习指导复习题.docx

哲学引论期末复习指导复习题.docx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题号填入括弧之中)每小题2分,共72分。

1•宋明理学的主流形态包括:()A.道学B.心学C.佛学D. 气学2.以下属于清代实学的代表人物有:().A.朱熹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3•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属于科学主义思潮的哲学家有:()A.维特根斯坦B.胡塞尔C.罗素D.萨特4.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属于人文主义思潮的哲学家有:()A.维特根斯坦B.胡塞尔C.罗素D.萨特5.《哲学引论》教材认为,本体论的三种主要形态是:()A.是论B.在论C.人论D. 道论6.一般认为,哲学所关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A.认识论B.形而上学C. 伦理学D.美学7•在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儒家哲学代表人物有:()A.孔子B.朱熹C.孟子D. 慧能8.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泰勒斯9.以下属于近代经验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A.培根B.笛卡尔C.洛克D.休谟10.中国先秦哲学的最主要特征是"百家争鸣"•"百家"是言其多,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A.儒家B.道家C.法家D. 墨家11.建立了中世纪最大,最全面的经院哲学体系的是:()A.伊曼奴尔•康德B.托马斯・阿奎那C.安瑟伦D.洛色林12.以下属于近代唯理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A.笛卡尔B.斯宾诺莎C. 休谟D.莱布尼茨13.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大致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A.先秦哲学B.唐代哲学C.宋明哲学D.当代新儒学14.康徳的重要哲学著作包括:().A.《形而上学》B.《纯粹理性批判》C.《实践理性批判》D.《判断力批判》15.哲学对思想文化的作用表现在:()A.对革命的直接参与B.对日常意识的反思C.对学科前提的批判D.对自由意识的促进16.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被称为"近代经验论之父的哲学家是:()A.笛卡尔B.斯宾诺莎C. 休谟D.洛克17.就对中国历史的实际影响来说,中国文化的主干包括:().A.儒家B.佛家C.道家D. 墨家18.在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上,客观论认为:().A.事物的美是由客体自身的属性决定的B.审美判断具有普遍有效C.美不是源于事物的属性而是源于人的心灵D.美是客体的一种可以感觉到的特质19.在艺术定义上提出"家庭相似论"的哲学家是:().A.胡塞尔B.维特根斯坦C.罗素D.萨特20.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岀"是者〃概念的哲学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巴门尼德21.在古希腊哲学中,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中心思想是:().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D.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22.在传统认识论中,最为基本的认识路线有:()A.观念论B.经验论C.唯理论D.批判论23.在中西哲学交流史上,做出奠基性的伟大贡献的人物是:()A.柏拉图B.利玛窦C.莱布尼茨D.伏尔泰24.以下属于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有:().A.杜威B.皮尔士C.詹姆±D.刘易斯25.儒家认为,认识的方法和途径包括:()A."自诚明"B."自明诚"C."为道"D."为学"26.在古希腊哲学中,伊奥尼亚学派的中心思想是()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D.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27.在古希腊哲学中,爱利亚学派的中心思想是()A.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一”B.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C.世界的本原是"变化的多”D.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多”28.在近代中国直接译介西方思想并以此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方面,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的人是()A.利玛窦B.钱钟书C.林纾D.严复29.中国现代哲学包括()等三大思潮.A.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B.中国化的科学哲学C.现代保守主义哲学D.现代激进主义哲学30.本体论的三种主要形态是()A.是论B.在论C.人论D.道论31.本体论的原初形式是()A.人论B.在论C.是论D.道论32.在因果关系问题上,休谟认为它是()A. 一种必然法则B.人们经验上的一种习惯C. 一个知性范畴D.自然规律的客观反映33.经验实在论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形态包括()A.理性实在论B.常识实在论C.新实在论D.批判实在论34.在哲学史上,分析哲学诞生的标志是()A. “本体论转向”B. “认识论转向”C. “语言的转向”D. “伦理的转向”35.发动了一场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哲学家是()A.康德B.黑格尔C.弗雷格D.罗素36.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大致经历了()这几个发展阶段。

A.先秦儒学B.唐代儒学C.宋明儒学D.当代新儒学二、辨析题(请辨别以下概念的异同,并简述理由。

每题5分,共30分)1、“哲学”与“科学”2、“理解”与“认识”3、“强决定论”与“弱决定论”4、“观念论”与“实在论”5、 "有”与“无”6、“为道”与“为学”三、简答题(请结合教材和自己的体会,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每题6分,共48分)1、如何理解哲学是人类的一门思想探索性活动?2、试述道家认识论的内容3、“是论”的意义是什么4、“在论”的意义是什么5、“道论”的意义是什么6、“自我”的特征有哪些7、试述儒家认识论的内容8、什么是结果论它包括哪几种理论形式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四、分析题(本题要求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答案不求一致,凡能自圆其说者,均可得分,尤其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分析和体会。

记15分)1、亚里士多德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思索,都应起开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做出说明……”这样,显然,我们不为任何其它利益而寻求智慧;只因人本自由,为自己的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 所以我们认取哲学为惟一的自由学术而深加探索,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惟一学术。

” 请结合教材的学习,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试述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特点或区别。

3、一位男子有很长时间的家庭暴力史。

在一次他于酒后滥施暴力的过程中,他的妻子为了保护自己和两个孩子不受到伤害,用当时随手抄起的一根擀面杖击打他的头部,导致他休克死亡。

这位女士的行为是道德的吗?请说明你认为这种行为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理由?09春法学本科W哲学引论N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题号填入括弧之中)每小题2分,共72分。

选择题答案1. ACD2. BCD3. AC4. BD5. ABD6. ABCD7. ABC8. D9. ACD10. ABCD11. B12.ABD13. ACD14.BCD15.BCD16. D17.ABC18.ABD19.B 20. D21. D22. BC23.B 24. ABCD25. AB26o A27o B 28o D 29o ABC30oABCl 31。

C 32 o B33o BCD34 o C35o C 36O ACD二、辨析题(请辨别以下概念的异同,并简述理由。

每题5分,共30分)1、“哲学”与“科学”答题思路:从历史发展上看,在古希腊,一般的或普遍的科学指的是哲学,而特殊的或具体的科学才是人们习惯意义上理解的科学,或者严格地说,是指自然科学•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划分,哲学应以与存在本身有关的理念为研究对象,是对支配存在或形成存在的一般原理进行探讨的学问•至于科学,则只能是以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为研究对象,是对现存事物的个别领域进行研究和认识的学问.由于历史上存在的哲学和科学的这种特殊关系,使得两者之间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关联.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从哲学分割权利,再到两者分享权利•这是指,一方面,哲学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对自然界和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权利让渡给科学;另一方面.哲学虽然必须与科学分享权利,但它对这种权利的让渡远不是自觉自愿的. 二是既有人坚持哲学高于科学, 也有人坚持哲学从属于科学. 这是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然科学问题几乎是引起哲学兴趣的唯一对象•而且只要一有可能,哲学家们总是试图把科学重新纳入哲学的范围.一旦哲学家的这种企图由于科学家的抵制,或哲学基于自身的局限而对它欲涉足的领域表现岀无奈的时候,总是有那样一些哲学家或多或少地表现出要么把哲学降低到只是为科学作方法论的辩护,以科学的语言代替哲学的语言的地步;要么拒绝一切对哲学的批评和非议,扌巴这种批评和非议看作是对哲学的一种不能容忍的恶意诽谤和攻击.2、“理解”与“认识” 答题思路:理解和认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审物的方式."理解是在语言的逻辑界限这外进行思想,而认识是在语言的逻辑界限之内进行判断和推理;理解无需定义具有抽象同一性的概念,而认识则必须使概念保持抽象同一性;理解可以通过不断地循环往返加深理解,而在认识中,概念的循环定义和循环推理却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最重要的是,理解可以通过内心体验和现象直观来领会事情本身,而认识只能通过外在经验和逻辑推理去掌握是者之是(本质之是)•如果说,对于"是'',我们可以认识;那么, 对于"在"我们虽然不能认识,但却是可以理解和领会的.3、“强决定论”与“弱决定论”答题思路:决定论就其基本的倾向看,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强决定论与弱决定论.所谓强决定论,就是主张自由与决定论的不相容性•按照这种观点,决定论排除一切形式的自由.所谓弱决定论,则是承认自由与决定论的相容性.它是一切哲学家在不愿放弃实际的自由,但又无法理解完全缺乏决定如何可能做到责任的需要和愿望的统一的情况下,尝试把实际的自由和责任与决定论统一起来的一种解释.如果说,强决定论在理论形态上与宿命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话;那么,弱决定论则在另外一个方向上表现得十分接近非决定论,但也同样不能归结为非决定论.4、“观念论”与“实在论”答题思路:"观念论"和"实在论"都属于现代认识论的重要形态. 所谓观念论是指把观念作为认识对象加以研究的认识论理论. 它实际上是一种研究关于认识者与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理论. 概括地说,观念论的基本观点就是: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没有关于存在或对象的意识就谈不上有所谓的存在或对象. 而实在论则指关于"实在"的一般理论,在现代认识论中,它是作为观念论的对立面而出现的. 实在论所谓的实在,是指事物本身的真实存在性•在哲学上. 实在既是相对于现象的概念,又是相对于观念的概念•在实在论看来,实在是独立于主体或主体知觉,观念而存在的东西;实在不能由现象决定;实在永远超出我们从现象出发所做的一切探究努力的范围•在认识论的意义上,实在论大致分为经验实在论和理性实在论两种.5、"有”与"无”答题思路:"有"与"无"是中国哲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其讨论应该说始于老子•表面看来,"有"与"无"相当于西方哲学中的"存在"与"非存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国道家和佛家所谓有固然首先指的是事物的客观存在,但因为它并非"真有",所以这种存在就不具有绝对性;所谓无固然首先指的是客观事物的" 缺失"和"缝隙",但因为这种" 缺失〃和"缝隙"的重要性,所以也非〃真无".换句话说,在这里有和无恰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此即"有无相生"•究其原因,从存在的等级来说,中国哲学所谓存在不像西方哲学那样有三级,即它没有处于两头的绝对存在(上帝和理念型相)和绝对非存在(虚无),而只有处于中间的现实世界这一级(相当于西方哲学的中的现象界)•这样一来,有也不是真有.无也不是真无,而人只有既不执着于有也不执着于无才能达到人生的圆满境界.6、"为道”与"为学”答题思路:老子将人的认知活动区分为两种:"为道"与"为学"•"为学"是指平常的认知方式,它的认识对象是现象界的一切事物•"为道"和"为学"不同.它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减少知识.即减少一切主观的认知成分和情感因素,使主体主动地融于宇宙之中,与大道化为一体•在两者的关系上,总的说来,老子是主张用"为道"的方式来指导" 为学",而〃为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为道"•三、简答题(请结合教材和自己的体会,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