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面与天气【考点命题规律分析】[考点趋势剖析]考点分析命题趋势锋面天气系统是高考必考内容,江苏地理卷每年都一组试题考查锋面天气系统的;其他课标卷考查的频率较大,主要考查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判断及天气,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难度系数为0.65左右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该考点常以气压场分布图,气候要素变化图,天气变化文字描述等图文材料为命题的切入点,题型灵活多样,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考点分层透析]【典型例题】(2015·全国卷Ⅱ,4、5,8分)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出沙尘暴,图Ⅰ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些完成⑴~⑵题。
⑴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A.16时-17时B.17时-18时C.18时-19时D.19时-20时⑵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大气逆辐射减弱【图形解读】【解析】第⑴题,由图中信息知,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与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气温、气压变化情况相似,可推断导致强沙尘暴的天气系统为冷锋,读图可以看出18时-19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判断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18时-19时。
第⑵题,强沙尘暴由冷锋天气系统造成。
正常情况下,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锋两侧的冷、暖气团之间的气温和气压差异较大,导致该地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风力增大,形成强沙尘暴;其次,强沙尘暴天气会导致天空飞沙蔽日,类似于乌云满天的情况,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大气逆辐射增强。
【答案】⑴C ⑵B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相同点气团位置:冷气团密度大,在锋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上;锋面附近气温、气压等差异大,风力大倾斜方向: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气团势力冷气团强,暖气团弱暖气团强,冷气团弱势均力敌移动方向冷气团的移动方向暖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回摆动锋前锋后暖气团在前,冷气团在后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锋面倾角较大较小小雨区位置锋前锋后均有,以锋后为主锋前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雨区范围小中大锋图简图天气图雨区图过境前天气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过境时天气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云雨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过境后天气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天气实例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我国南方地区的“一场春雨一场暖”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考点规律揭秘]冷锋与暖锋的判断技巧1.根据锋的符号来判断若天气形势图中出现符号,则表示冷锋,且有三角锯齿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若出现符号,则表示暖锋,且有半圆形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
2.根据冷、暖气团运动方向来判断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根据锋面坡度来判断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根据雨区范围及位置来判断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5.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来判断【提示】确定锋面雨带的位置,关键是理解好“锋前”和“锋后”中的“前”和“后”的含义。
“前”“后”既相对于锋面移动的方向而言,也相对于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而言。
【示例】(2015·浙江绍兴、金华联考)读下列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⑴~⑵题。
⑴下列关于两图中各地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A处气压高于C处B.A地风力大于B地C.C处的降水范围远大于D处D.B地气温一般低于D地⑵关于上图两天气系统与我国某地的天气现象,阐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天气系统比图乙所示天气系统更易出现雷暴雨天气B.我国夏季登陆的台风多与图甲所示天气系统有关C.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多由乙图所示天气系统造成D.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与图乙天气系统有关【解析】第⑴题。
结合锋面与地面夹角、云系分布和比例尺知,甲、乙两图天气系统分别为暖锋和冷锋,A处气压低于C处;由于A地气压梯度较小,风力小于B地;结合比例尺知C处的降水范围远大于D处;B地位于冷锋锋前,气温一般高于D地。
第⑵题,雷暴雨为强对流天气,暖锋中部可能出现;台风与低压系统有关;梅雨为准静止锋控制下的天气;我国北方夏季暴雨与冷锋有关。
【答案】⑴C ⑵D【考点经典试题训练】[3年高考真题](2015·江苏地理,9、10,4分)下图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下列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2.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2014·江苏5、6,4分)下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4.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5.(2014·山东文综·T9·4分)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6.(2014·浙江文综,37(3))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材料二图中准静止锋是我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
下表为图中安顺和昆明的气候统计数据。
安顺(海拔1392 m) 昆明(海拔1891 m)月份12 1 2 12 1 2 平均气温(℃) 6.5 4.3 5.8 8.2 8.1 9.9 降水量(mm) 17.6 23.0 24.2 11.8 15.8 15.8 降水日数(d) 11.2 16.5 15.4 3.8 4.4 4.67.(2013·江苏地理,25,3分)图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双选题)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创新预测试题]一、选择题(2015·大庆模拟)2015年2月21日,黑龙江省中北部地区普降大雪,省内多条高速公路封闭,给人们出行带来严重影响。
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此次降雪的近地面天气系统是2.该天气系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副热带高压势力强B.亚洲高压势力强C.东南季风势力强D.印度低压势力强(2015·山东滨州3月模拟)下图a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
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区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沿甲乙线出现冷锋 B.沿甲乙线出现暖锋C.沿丙丁线出现冷锋 D.沿丙丁线出现暖锋4.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A.天气转晴,气压升高B.连续阴雨,气温升高C.风和日丽,湿度降低 D.狂风暴雨,气温降低(2015·长沙长郡中学月考)安徽省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根据亚欧大陆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形势图,探究该省秋末冬初天气变化状况。
据此完成5~6题。
5.根据上图,学生绘制了四幅安徽省天气要素变化图,最接近实际状况的是6.该气象兴趣小组预报了安徽省未来两天天气状况,其预报结果最可能出现的是A.皖北地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较高B.皖南地区可吸人颗粒物空气污染指数增加C.皖北地区雨过天晴,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D.江淮地区出现狂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2015·湖北省重点高中高三期中联考)读下图,回答7~8题。
7.此锋面形成的季节多在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8.此时贵阳附近的天气特征是A.阴雨连绵B.晴空万里C.大雪纷飞D.暴风骤雨(2015·苏锡常镇四市调研)2015年1月华北地区多次出现雾霾天气,下图是该区域1月15日—16日的空气质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9~10题。
9.该时段区域内有一次明显的锋面活动,推测16日11时锋线的大致位置A.甲线附近 B.乙线附近C.丙线附近 D.丁线附近10.有关下列地区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原因,正确的是A.A地因在冷空气源地附近,风力强,污染物浓度下降B.B地因吹偏南风,湿度上升,污染物浓度将升高C.C地因位于锋后,盛行上升气流,污染物浓度升高D.D地因冷暖空气相遇,挤压聚集,污染物浓度升高(2015·黄山市第一次质检)2012年3月30日受冷空气活动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沙尘天气。
下图是某时刻地面气压(百帕)分布图。
读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甲乙两地此刻的气压差值有可能是A.40百帕B.45百帕C.50百帕D.55百帕12.图示时刻A. 乙和丙两处都盛行下沉气流B.E地和丁地风向相反,风力丁地小于E地C.甲处气流上升,乙处出现暴风雪D.丙处气流下沉,丁处正遭受台风侵袭13.研究发现,沙尘暴在许多生态系统形成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是抵抗全球变暖的幕后英雄。
理由是①沙尘的洲际运动携带的多种营养成分是浮游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肥料和物质基础②海洋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方面的作用并不亚于陆地植物③沙尘暴所携带的碱性沙尘可以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大大降低酸雨的酸性④沙尘暴把细小却包含养分的尘土携上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形成新的陆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二、综合题9.(2014杭州七校联考)下图为东亚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⑴甲地气压值为___________。
⑵乙、丙两地风力更大的是______,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
⑶未来48小时内,丙地将经历一次明显的天气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