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大复习——硝酸盐的不稳定性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分)1.将2mol硝酸亚铁固体于密闭容器中隔绝空气充分加热,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4Fe(NO3)2≜2Fe2O3+8NO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上述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 用上述Fe(NO3)2溶液制得含1molFe(OH)3胶体中,含有的胶粒数目为N AC. 1L0.1mol·L−1的Fe(NO3)2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3N AD. 将上述反应得到的气体用试管收集起来,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试管中剩余气体2/3mol2.已知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将少量的Cu(NO3)2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O2能支持燃烧B. NO2不能支持燃烧C. 木条复燃是因为硝酸铜分解产生了氧气D. 木条复燃是因为硝酸铜分解产生了CuO,CuO起催化作用3.某金属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种硝酸盐,该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NO2、O2和一种固体,该固体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比原硝酸盐中该金属的化合价高,则该硝酸盐分解后生成的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8:1B. 4:1C. 2:1D. 1:14.“8.12”天津港爆炸事件原因是库存了大量硝酸铵、剧毒物氰化钠(NaCN)、金属钠和镁等化学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aCN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是含碳的化合物,因此属于有机物B. 硝酸铵本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受热或撞击易发生爆炸C. 爆炸发生引发大火,可以用大量水灭火D. 为防止中毒,可用H2O2将NaCN还原为无毒物质5.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A. 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描写“碘的升华”B. 《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极”这是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C.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D. 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6.对下列实验现象解释正确的是()7.已知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它是由硫磺、木炭粉和硝石组成;②油条中铝含量超标十分普遍,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
油条无铝配方由碳酸氢钠(小苏打)和臭粉组成。
下列关于硝石和臭粉的成份组合正确的是()A. KNO3、NH4HCO3B. KNO3、Na2CO3C. HNO3、(NH4)2CO3D. NH4NO3、Na2CO38.测定Cu(NO3)2⋅nH2O的结晶水含量,下列方案中肯定不可行的是()A. 称量样品→加热→冷却→称量CuOB. 称量样品→加热→冷却→称量Cu(NO3)2C. 称量样品→加热→用已知质量的无水氯化钙吸收水蒸气并称量D. 称量样品→加NaOH→过滤→加热→冷却→称量CuO9.有一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其中H2SO4和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4mol/L和2mol/L,取10mL此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待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混合气体体积为(设反应中HNO3被还原成NO)()A. 0.448LB. 0.672LC. 0.896LD. 0.224L10.将11.2g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分成2等份,将其中一份加入200mL的稀硝酸中并加热,固体和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并产生标准状况下的NO 2.24L;将另一份在空气中充分加热,最后得到mg固体.下列有关说法:①c(HNO3)=2mol/L;②无法计算硝酸的浓度;③m=8.0;④m=7.2,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④B. ①③C. ②④D. ②③11.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平均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在标况下生成NO的体积和剩余金属的质量如下表(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A. 硝酸的浓度为0.4mol/LB. ①中溶解了5.6gFeC. ②中溶解了9.6gCuD. ④中v=896012.取20mL较浓硝酸和2.56g铜反应,铜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颜色由深变浅(生成NO2、NO),共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30mL1mol/LNaOH溶液可恰好中和剩余的硝酸。
则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4mol/LB. 6.5mol/LC. 8mol/LD. 13mol/L13.向盛有100mLHNO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Cu、Al合金(还原产物为NO),充分反应后向溶液中加入1mol/L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原H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 0.4mol/LB. 0.45mol/LC. 0.525mol/LD. 0.625mol/L14.常温时,将0.1mol Fe(NO3)3和2mol HCl溶于水得2L混合溶液,然后向该溶液投入m g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色。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由于氧化性Fe3+>H+,首先发生的反应是Fe+2Fe3+=3Fe2+B. 当加入16.8g铁粉时,可生成标准状况下6.72L气体C. 在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铁元素以Fe2+的形式存在D. m至少等于28,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质量一直在增加15.某100mL混合酸中,HNO3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1,H2SO4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1。
向其中加入2.56g Cu粉,待充分反应后(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15mol·L−1B. 0.3moI·L−1C. 0.225mol·L−1D. 无法计算16.将a mol铁粉加入到含b mol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铁粉完全溶解,共收集到c L(标况)的NO、NO2混合气体。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反应后产物中只有Fe2+生成,则c44.8<a<3c44.8B. 若反应后产物中只有Fe3+生成,则b=3a+c22.4C. 若反应后产物中有Fe2+、Fe3+生成,则8a3<b<6aD. 若反应后溶液中有dmolH+,则b=3a+d+c22.417.将11.2g的Mg—Cu混合物完全溶解于足量的硝酸中,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X(假定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21.4g沉淀,气体X的成分可能是()A. 0.3molNO2和0.3molNOB. 0.2molNO2和0.1molN2O4C. 0.1molNO、0.2molNO2和0.05molN2O4D. 0.6molNO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18.为探究Fe(NO3)2等硝酸盐热分解产物和产物的性质,某化学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查阅资料】2KNO3△2KNO2↑+O2↑Fe(NO3)2△Fe x O y+NO2↑+O2↑实验一:探究Fe(NO3)2热分解固体产物中Fe元素的价态.该小组甲同学将分解后的固体产物溶于足量的稀H2SO4得到相应两份溶液,进行以下探究实验.(1)【提出猜想】猜想一:Fe元素只显+2价;猜想二:Fe元素______;猜想三:Fe元素既有+2价又有+3价.【实验操作】①向一份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②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入酸性KMnO4稀溶液.(2)【实验现象】实验①______;实验②______.(3)【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则Fe(NO3)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实验二:(4)探究Fe(NO3)2热分解气体产物的性质.小组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实验空缺部分内容.限选试剂和用晶:浓H2SO4%溶液、4mol/LNaOH溶液、0.1mol/LBaC12溶液、带火星的木条、0.1mol/L酸性KMnO4溶液、蒸馏水.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少量Fe(NO3)2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分解.______ ,说明分解产生的气体中含N02.步骤2: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______ 、浓硫酸的洗气瓶,______ 在最后一个出口检验.______ ,说明分解产生的气体中含02.(5)KNO3中混有Fe(NO3)2,为确定其中铁元素的含量,小组丙同学进行如下实验:①取混合物样品 10g,充分加热分解;②将固体产物溶解、过滤,取沉淀进行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3.2g.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含量为______.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5分)19.实验室利用图所示装置探究AgNO3的热分解产物.假设①:2AgNO3− △ 2Ag+2NO2↑+O2↑假设②:4AgNO3− △ 2Ag2O+4NO2↑+O2↑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气流方向连接装置的接口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A试管口稍微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2)加热时放出红棕色气体,当反应结束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鉴别黑色固体不能选择的试剂是______(填字母).a.NaOH溶液b.浓氨水c.稀硝酸d.稀硫酸(3)当装置中的空气排尽时,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能收集到O2,则假设______正确;若不能收集到O2,则假设______正确,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利用0.1mol⋅L−1AgNO3溶液和其他试剂,设计比较K SP(AgCl)和K SP(AgI)的相对大小的实验方案.请简述操作、现象和有关结论______.20.维尔纳配合物M是一种橙黄色单斜晶体。
该晶体以浓氨水、双氧水、CoCl2⋅6H2O、NH4Cl为原料在加热条件下通过活性炭的催化来合成。
为探究该晶体的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一,氮的测定:准确称取一定量橙黄色晶体,加入适量水溶解,注入下图所示的三预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假,通入水蒸气,将样品中的氨全部蒸出,用500.00mL7.0mol/L的盐酸溶液吸收,吸收结束后意取吸收液25.00mL,用2.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过量的盐酸,终点消耗NaOH溶液12.50mL。
步骤二,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橙黄色晶体wg,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以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沉淀)。
(1)装置B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2)装置A、B 三脚架处应放置一个酒精灯作为热源,酒精灯应放置在______(填“A”或“B”)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