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阅读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

三年级阅读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

小学三年级阅读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
瑞安市实验小学吴向华我们三年级组研究的课题是《立足中段,从读学写》。

大家都知道在小学阶段,中年级是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

把握好中年级作文教学的目标尺度,应是提高中年级作文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

为了加强这个阶段性,有必要将抓住段落特点、读写结合作为三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

平时我们教研组的老师是这样做的:1、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阅读课堂教学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交流。

2、选定课例,解读教材,找准课文的读写结合训练点,进行课内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设计。

3、执教教师自己独立进行设计,上研究课,教研组全体成员进行听课、评课。

今天林燕老师上的习作五就是感受父母的爱,写父母爱自己的一件事,学习如何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把事情写具体,要有真情实感。

在教学中,林老师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举行综合性学习,了解了有关爸爸妈妈爱孩子们的一些事例,然后进行归纳,看着这些熟悉的事例,孩子们深有感触,原来父母的爱就是从这样的小事中体现出来的,再指导孩子们写作,孩子们就感觉自己有话要说,有话可写,这样水到渠成,情感得以升华。

抓准单元的目标,结合本单元的要点,深入孩子们的生活,进行有效地设计,从读学写,这样能够夯实孩子们写作的基础,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为高年级篇章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深入挖掘教材,找准课文的读写结合训练点,进行课内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设计。

我们细细翻阅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所入选的文章,发现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几乎都有供学生发挥的空间。

教学中,可以把教材蕴含的这种内在潜力挖掘出来,充分利用它来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

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就认真研究教材,努力寻找了每课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发现这么几处可以进行训练。

1.空白处补写。

例如学《荷花》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学习第3节“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时,围绕“有的……有的……”的句式描述白荷花的各种姿势进
行想象补白。

除了课本上描写到的姿态,荷花肯定还有很多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用这样的句式写下来——“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张开笑脸,仿佛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开心地呼吸着新鲜空气。

有的头靠着头,似乎在_______;有的_________ 宛如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


学习第4节“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的好梦……”一句,以拟人手法写蜻蜓和小鱼告诉“我”它们快乐有趣的事情,还会有谁前来说些什么呢?等进行空白处补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生的写作能力。

2、课文补白:
18、《她是我的朋友》
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

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说些什么?
教师的话:
课堂上让孩子们进行练说,然后马上写在小练笔本子上,用投影展示读几个孩子的写话,有的再进行补充。

例:
“亲爱的阮恒,我可爱的孩子,你不要害怕,也不要哭泣。

你不会死的,我只是抽了你身体里的一小部分血,过几天你就会恢复健康的。

等小姑娘也恢复健康之后,你们又可以在一起玩耍了。

你真是一个勇敢、坚强、有爱心的孩子。

”这样的课文补白,学生既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又提高了写话能力。

3、注重课后的小练笔
14、《检阅》学后练笔一:
我想对博莱克说几句话,还要把这些话写下来。

教师的话:
这是课后作业。

在学习课文之后,我让孩子们说一说。

大部分孩子能说,有的就干脆用上课堂笔记,这样也好。

例:
“亲爱的博莱克,你好!你是那么的自信、勇敢,你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
满了希望。

我看到了你的自尊、自强的精神。

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永远不能向困难低头。

我要学习你那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好品质。


从你身上,我看到了生活的甜蜜和美好!我还为你有那么好的同伴而自豪,他们是那么尊敬、关爱残疾人!你可真是好样的!你真棒!你在检阅时的表现是那么地出色。

假如我在现场,我也会为你欢呼!为你鼓掌!
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自尊自信的博莱克,更是看到了自信、阳光、出色的孩子们,我们不仅为博莱克欢呼,更是为孩子们的精彩话语而欢呼。

4.写法的迁移
15、《争吵》学后练笔:
读了课文,我也想写写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情。

教师的话:
这是文后的小练笔。

我在课中问孩子们:“你们是否有和同学争吵过?说说经过。


孩子们大部分有这样的经历,尤其男生。

如果没有争吵经历就写别的事也可。

一定要写真实的事,才有真情实感。

20、《妈妈的帐单》后的小练笔:
教师的话:
本单元是以“爱”为主题。

这篇课文写母亲的爱。

我就出示“母爱无边”的小诗歌,让孩子们仿写。

他们的爱都流露在他们写的小诗歌里,写得真不错。

例:
啊!温暖的母爱
妈妈的爱,是一碗温热的粥,
一丝丝温暖的热气传遍我的全身!
妈妈的爱,是一盏明亮的路灯,
扫去黑暗的阴霾,照亮我前进的旅程!
妈妈的爱,是一条前行的小船,
划去岁月的艰辛,载着我驶向远方。

妈妈的爱,是一束美丽的鲜花,
把迷人的芬芳注入我的心田!
妈妈的爱,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为我遮避风雨,抵挡酷暑。

妈妈的爱,是一丝甜蜜的笑,
把鼓励藏进笑里!
妈妈的爱,是一句温馨的话语,
把关心和安慰融进话里!
妈妈的爱……
当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所取舍,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听说读写的最大效果。

如何“把写挤进课堂”?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

经过反复试教,交流讨论,我们逐渐对读写结合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们的感受:如果我们认真把握教材,适时适度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就能使阅读和写作双丰收。

教师设计练习时,要从不同学生的能力出发,重在练习的质,而非练习的量。

这样,为每个孩子提供了练习的机会,同时也让每个孩子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那么,怎么样才能真正的立足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托教材的特点,那读写结合做得更有效呢?
我们组进行了对策探寻
(一)、有的放矢,读写结合,找准练笔结合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就好比是语文教学的眼睛,是吸收,是积累,是沉淀。

那么我们该如何使这两个不同不同的概念融合在一起呢?
1、深读感悟催生表达深度
文本是具有丰富内涵的,阅读文本就是催生学生想象、鼓舞学生表达的肥沃土壤。

于是,读,便成了学生写话的一个“意义情景”、一种不吐不快的言语生命欲求。

此时,“趁热打铁”,如剑在手,不动也难了。

这种状态就是小练笔的最佳温度,即学生情感和心理在作者、老师、文本共同精心编织成的情网中,产生了变化达到融合并有述诸笔端,急于交流的欲望。

2、指导写法降低练笔难度。

我们都知道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与
过程。

孩子的情感是纯真的,潜在的爆发力也是前所未闻的,是需要一个导火线去点燃的。

此时此刻,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要想让本次的练笔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是想让预设在生成中翻一番,我们必须导之有度,引之有法。

(二)、以人为本,巧妙评价,掌握评价的重点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

”小学生就是一株极为纤细的花朵,关怀勉励的话能使其盛开,熟视无睹会使之失色,不当的批评亦能使其凋零。

所以随文练笔时,教师引领学生向课文求援,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表达欲望,在同别人的比较、文本的对照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让练笔真正促发思考,与文本共振。

总之,想要让“读写结合”训练更有效,我们就要充分地调查学情,立足生本、依托文本,确定练笔内容和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读写结合,人文、巧妙地激励、指点学生,让每个孩子都品尝到习作与表达的快乐。

这样,使读写结合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困惑和问题]
读写结合是一个传统话题,如何在中年级的“读写结合”训练中注入一些新的活力?我们怎样遵循“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扎实落实“读写结合”的训练?我们组的老师还将继续研究下去,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