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知识点(1).

教育学知识点(1).

教育学重点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6分书上课后习题占一半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书上课后习题占一半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51.p13 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⑴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⑵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⑶教育与生产劳动严重脱离⑷教育方法崇尚书本、死背硬记、强迫体罚⑸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⑹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2 .p16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⑴教育的普及年限日益提高⑵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延伸⑶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⑷教育内容不断更新和丰富⑸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3.p52人的发展规律对教育制约⑴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对教育的制约⑵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对教育的制约⑶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对教育的制约⑷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对教育的制约⑸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规律对教育的制约4.p65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阐述⑴教育促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个体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乃是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而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从某种角度看,正是个体内化社会观念的过程,亦即个体的观念的社会化过程。

在个体观念社会化的过程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促使个体观念的社会化,特别表现为促进个体的政治观念社会化和道德观念的社会化。

⑵教育促进个体智能的社会化个体职能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同时也需要教育的指导规范。

一方面,不同阶段或不同类型的教育,指导与规范着个体智能发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教育也规范着个体智能的发展。

教育因其传授的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基础性、简约性和浓缩性的特点,所以它对个体智能的发展起着催化剂与加速器的作用。

教育对于促进个体智能发展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因素所无法比拟的。

⑶教育促进个体职业和角色的社会化现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担负着促进个体职业社会化的使命。

在当代社会,个体谋求某种社会职业通常是以接受相关的教育的训练为前提的,教育是促进个体职业社会化。

教育也是促进个体角色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任何社会身份都程度不同地蕴含着对教育的需求,教育对促进个体的角色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p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化功能(阐述⑴教育促进个体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对个体主体性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育通过对个体的道德、智力、能力的培养而提高对自我的认识,提高自己的主体性。

对于个体而言,教育的过程是一种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是激发并弘扬个体主体性的过程。

个体通过接受教育,增进知识,提升能力,形成道德观念,从而达到能动地适应客观世界并变革客观世界的目的。

⑵教育促进个体心理特征的发展教育促进个体心理特征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教育内容与不同的教育形式来实现的。

个体的心理特征除了表现在专业擅长、兴趣爱好之外,还表现在情感、性格、气质等方面,而个体的这些方面特征的形成,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⑶教育促进个体创造性和生命价值的实现创造性是自我性和社会性的连接,它虽是个人才能的最高体现,但这种才能的发挥要受到社会的制约,需要通过教育加以开发和培养。

教育使个体意识到生命的存在并努力追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教育赋予个体创造生命价值的信心和力量。

因此,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必须依靠教育的力量才能得以达成。

6.p78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内涵和观点⑴代表人物:卢梭(法国,裴斯泰洛齐(瑞士,康德(德国,马斯洛(美国,萨特(法国⑵内涵: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⑶观点:①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的②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完善和最理想的发展③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7.p84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⑴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和特点⑵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⑶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⑷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8.p91五育之间的关系“五育”之间不能被替代,是因为各育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有区别的,各育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内容、任务和功能,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的社会发展价值、个体发展价值、教育价值都是通过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各育的特点和规律也各不相同。

在教育实践中,必须充分考虑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性和整体性,要把各种教育结合起来,使它们在全面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对于“五育”,要防止重此轻彼、顾此失彼,不能忽视每一个部分,也不能把某个部分孤立起来,而要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我们要针对学生的不足和缺陷来强调某一方面,学校教育有时也会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中强调某一方面,但这绝对不意味着要忽视或放松其他方面。

9.p98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⑴重视学前教育⑵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⑶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⑷高等教育出现各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⑸构建终身教育体系10.p144学科中心理论的主要观点⑴知识是课程的核心⑵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⑶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⑷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⑸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11.p156课程计划的含义及内容⑴含义: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具体规定了学校设置的课程类型、各学科的教学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等⑵内容:①课程类型和科目的设置②学科顺序③课时分配④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12.p157课程标准的含义及内容⑴含义: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学科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⑵内容:①前言;②课程目标;③内容标准;④实施建议13.p173教学规律的基本规律⑴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⑵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相统一的规律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⑷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相统一的规律⑸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14.p197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⑴符合教学选择的依据⑵符合教学的目的和任务⑶适合教材的内容⑷符合学生的特点⑸符合教师本身的素养与特点15.p199讨论法的内涵及要求⑴内涵:讨论法是教师或学生提出有商榷性或探讨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⑵要求:①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②教师要善于引导,又不暗示学生结论③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做好总结16.p223德育的规律⑴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⑵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⑶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⑷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17.p233德育的途径⑴德育课与其他学科教学⑵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⑶课外、校外活动⑷社会实践活动⑸班主任工作18.p244班集体的特征⑴共同的奋斗目标⑵健全的组织机构⑶良好的人际关系⑷正确的班集体舆论⑸高度的凝聚力19.p246如何培养班集体⑴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⑵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集体核心⑶建立健全班集体制度⑷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⑸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20.p250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内容:⑴了解和研究学生⑵组织班会活动⑶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⑷做好个别教育工作⑸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⑹评定学生操行、评选三好学生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四、论述题(15分(1:51. p35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⑴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和速度任何社会办教育都必须以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为前提。

在生产力发展为教育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对教育事业的规模和速度产生制约和影响作用,要求它的发展与之相应。

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结构人才培养的规格或标准如何,以及需要建构怎样的教育结构来培养这种规格的人才等,并不是完全由教育本身决定的。

生产力水平低下,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高,人才的规格相应单一,教育结构也很简单。

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发展;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又要求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培养出来的人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能够掌握生产上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再次,由于不同时代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各个时代的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生产力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也就不同;最后,教学内容的历史发展也证明,学校的课程,特别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是直接受制于生产力发展的。

以上对生产力的描述,均影响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⑷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学校的物资设备、教学实验仪器以及组织管理所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手段,不但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且都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高。

2.p37社会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⑴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证明,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者也是教育上的统治者,统治阶级总是依靠其掌握的政治经济权力,从而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

统治阶级会通过国家政权和经济的力量左右着教育的发展,并利用其统治阶级思想作为指导来编写或审定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各种课外读物等,以保证思想上的统治地位。

⑵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仅决定什么人、哪个阶级掌握领导权,而且也决定着由哪些人分享各种权力和权利。

教育权利的享受就是如此,谁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谁没有受教育的权利,以及谁有接受什么样的学校教育的权利,都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德育内容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下,统治阶级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哪些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也就必然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即在一定政治经济制度之下的教育目的只能是培养服从并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人。

另外,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受教育者要具备什么样的思想品德和政治方向,以及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进行什么样的思想、政治、道德的教育内容,都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⑷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管理体制。

教育的管理体制直接受制于社会关系。

在教育发展历史上,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来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管理体制。

3.p45教育的人口功能⑴教育能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一个长期起作用的重要手段。

教育之所以能起到控制人口数量的作用,一是因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与对劳动力的文化要求的提高相关,因此它就刺激了家庭对教育的需要,而家庭教育需求的提高则会增加抚养儿童的费用,这就能起到控制生育率的作用;二是因为教育程度的提高,能改变人们传统的“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生育观和家庭观;三是因为教育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妇女就业的机会,在提高妇女养育儿童能力的同时,减少了妇女照料孩子的可能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