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如何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困惑
刘静娴【高级数学老师】
各位家长、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问鼎教育举办本次公益讲座,是基于当前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年轻的父母在孩子的培养教育中存在着诸多的烦恼和困惑,我们通过公益讲座的形式,向学生及家长提供有价值的可行经验和建议,从而达到帮助大家解惑的目的。
学生的烦恼与困惑解决了,家长的烦恼与困惑自然就没有了。
下面我从两方面来谈,一是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二是学生的情感态度。
(一)数学知识结构体系。
我们辽宁省的数学教材,新课改后把代数、几何、三角函数、数理统计,都融合在一起,其中: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放在初二上,反比例函数放在初二下,二次函数放在初三,三角函数放在初三。
这里面的函数部分,不论放在高一、初三或是初二,它都是难点,难就难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是相对静止不变的,无法做到认知迁移游刃有余,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就在此处抓住关键点让学生完成突破,达到数学思维上的飞跃。
举例:
y=
S=πR2
S=60t
让同学们能通过这3个例子体会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叫自变量,另一个变量叫因变量)分清两个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否则学生会觉得云山雾罩,所以不论把它放在初二、初三、高一它都是一个学习上的分水岭,重要的是一次函数不仅是难点还是重点。
在学习上,要学会两条腿走路:理解的就记住了;不理解的也要记住,在以后的应用中逐步理解。
进一步的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以及高中的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和三角函数等都要以它的基础理论为模型,类比它去获得更复杂的函数知识。
如果一次函数没有学明白就导致连锁反应,学习必然就掉队。
函数的学习,难是必然,但掉队可不是必然,给家长一个建议,在暑假里把一次函数这一章学完,让同学们顺利渡过难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等生推一推,拽一拽就上去,采取这种措施解决掉队就未必是必然了。
各位初三的家长要注意,初三是冲刺中考的关键期。
关键所在:
1、九个月的时间要学很多内容
⑴一元二次方程
⑵二次函数
⑶相似三角形
⑷圆
2.三年数学知识板块要完整有序的放到脑子里,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佳境。
3.要具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请看我们发给大家的讲座例题:
例题Ⅰ(大连市2008年中考数学试卷第25题,分值14分)
M∥N,AB=BC,∠BEF=∠ABC, 探究EF\EB的关系
①等边对等角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④全等三角形
例题Ⅱ(大连市2008年中考数学试卷第26题,分值10分)AB=BD
BD=BC=AC
∴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
(在黑板上具体讲解,此处略)
这两道题中已知条件的隐含性,增加了题的难度,由以上的两个考题可以看出2,3的重要性。
对于学习上有自觉性、会学习的尖子生来说,在中考前的9个月里能够比较好的完成上述三个内容的训练;对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讲,困难就很多,难在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都不如尖子生,换句话说在学习中没能学会学习,悟性差。
尖子生在课程结束后1~2个月内就能形成较好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而中等学生用2倍或者更长的时间,经过强化训练后方能形成较好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优势,在于提前学会了不会忘记,抢出时间,更早的进入综合题训练。
这样一来,初三数学学习的要达到制高点:
1.抢时间
2.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会学习
建议:
1、利用暑假时间,有计划的先学,基础差一些的可选择一对一的教学方式
2、三年数学知识板块要完整有序的放到脑子里,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佳境
3.、要具备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学习好一些同学可选择.学习新课。
(二)从学生的情感态度来分析
1.智力因素
2.非智力因素,我们把非智力因素就归到情感领域里。
首先要承认绝大多数的学生从心理讲都想做父母的好孩子、做老师的好学生,而且都付出过很多的努力,可由于各种原因没做成父母的好孩子,老师的好学生(想想看,当孩子的进取心快接近零时,泄气、烦恼,最后导致不爱学,无兴趣)
抛开网瘾,逃学,极度叛逆的孩子,大多数同学自身没有太大的错,初中生是处在半儿童半成年这样一种特定的人生阶段,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不像小学时那样听话,有自己的学习经验。
比如:
1、小学的时候从没背过定义,但我一样答高分(小学阶段是培养计算能力为主)他不知道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如果套用小学的数学学习方法会导致初中数学学不明白。
2.情绪易波动。
和父母、同学、老师的矛盾与误会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导致上课不听讲,一次两次觉得没太影响,觉得偶尔不听课也没关系,当发现学不动时,就晚了。
3.偷懒。
上课听讲很认真,但不动笔做作业,不会时,看看例题,问问同学也能对付上,沾沾自喜,自以为聪明,其实这种所谓经验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一段时间后,突然会觉得自己听不懂了,此时为时已晚,学校一天一个进度,他就越欠越多。
4.耍小聪明,贪玩,不认真学。
5.自我评价的失误或评价不当。
比如解答较难的题目时,同学或老师的一个提示,他就把这个题做出来了,感觉挺好,认为自己完全会了。
(数学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不捅不破,要思考怎样自己捅破,能去考虑这个问题的学生就越为尖子生了,他绝对就是)
6.有的学生比较单纯,也没个理想或想法,缺乏学习的原动力。
……
总之问题类型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都是一些小问题,偶尔的一次两次确实无大碍,但长期积累必然导致学习成绩不可逆转的下滑,特别是学校里一个老师管理40~50名学生,学习一旦落后,就会有一种被边缘化了的感觉。
人的天性是需要他人的注意和关注,婴幼儿和成人也都有这种心理需求,更何况这些初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是莽莽撞撞的学做人,学做事,学做学问。
面对他们缺点(1.不爱学~无兴趣~培养兴趣;2.懒得学~懒~告诉他人的一生总要和懒惰做斗争~懒是与生俱来;3.不会学~老师的教法~诱导学生的学法~学会了学习)不要简单的指责,而要指明方向帮助他们克服已经造成的困难。
一般人看来,所有的自尊须建立在成功之上,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视角是反过来的,认为成功是建立在自尊之上的。
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的学习个性,老师和家长可以协助他设计一个通向成功而非失败的学习计划,当然这个计划不是轰轰烈烈完成的,而是点点滴滴的积累,都是你们看不到的小的不能再小的事,在师生之间,在教与学,在尊重与被尊重的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胜任感,使命感。
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一个孩子生活在被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下面举几个小例子,家长感受一下其中的奥妙:
【以下例子刘老师已详细口述,其中具体学生姓名略】
1.刘同学聪明不认真学抄答案
(允许他犯错误,不正当手段的竞争,要给改正的机会)
2.彭同学聪明认真学
3.高同学不笨认真学老师听话慢(怎么克服)
4.王同学较笨几何不入门三线八角(鼓励一个也不能放弃)
5.李同学稳定在前10
6.张同学稳定在前3
【解决方法简述:A、当学生达到他们的目标时,动力与能力就会猛增。
B、综合能力——做题时,一句一句翻译。
C、你急,他不急(他还没有认识)D、用眼睛盯着他的优点,也盯着他的缺点,优点快说,有机会就夸,缺点慢说,不常说,一定在没有第3者时说,或者转告家长去说,说要说到位(晓之以理)不常说不等于不说,特别是当他为这个缺点付出代价时要说,让他吸取教训。
套用眼下时髦的词说:赏识教育。
当然赏识教育其实很难做好,因为有两个难点不容易拿捏:1.面对这么多毛病的学生,用赏识教育,学生赏识不起来。
2.赏识过度,过犹不及。
例子:邹秀明的例子(口头讲述,本处略)克服一个难点的办法: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那一段,人都有个通病,回忆时往往都把不好的过滤掉或缩小。
要实事求是,他们多半是补知道问题的后果而作为家长,因为后果的严重而职责。
多听老师和父母的话。
孩子能和你沟通交流,他们也会少走弯路。
赏识不当,赏识过度与不赏识是一样的,会造成孩子的赏识疲倦,甚至反感,这就叫过犹不及。
例子:刘昊宇的例子(口头讲述,本处略)】
一家只有一个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个家长都失败不起,当您的孩子在学习上出现困难的时候,希望家长和学生共同面对,让孩子在初中这个学习阶段中,不仅能学到知识,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祝家长工作顺利,学生学习进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