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麻醉PPT讲稿
• 呼吸道管理
• 1 避免发生呼吸道梗阻、CO2蓄积和低氧血
症
• 2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避免发生呛咳和支
气管痉挛
麻醉与脑灌注的维护
危害—— 缺血缺氧 术中组织低灌注的主要原因: CPP=MAP-ICP
• 1低血压
– 麻醉诱导期低血压 – 麻醉插管后低血压 – 维护合理的CPP≥70mmHg
• 2高颅压
• 结论:有研究显示,右美具有中枢性降压作用,以此推论,诱导前应
用可能会加剧血压的下降,而本研究中,不但未发生血压的下降,而 且明显减轻了诱导期低血压的程度。究其原因,可能为其激动了阻力 血管平滑肌的a2受体,进而产生血管收缩作用有关。
• 研究表明:右美可稳定强刺激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因此可能具有减少
•
速度:10-30min
• 快速滴注引起血管扩张,增加脑血流和升高颅内压,降低血压
相关文献
• 《尼卡地平靶控输注控制性降压在脑动脉瘤夹闭
手术中的应用研究》2011年2月第24卷临床医 学杂志
• 方法:于开颅后剪开脑膜前实施控制性降压,选
用静脉靶控输注0.01-0.02%尼卡地平,初始速 度5-10ug/kg.min,调节尼卡地平的速度使 MAP在60-70mmHg,收缩压在100mmHg, 于动脉瘤夹闭后结束降压。
• 结论:尼卡地平不增加脑代谢和颅内压,平稳,
不影响心率,复压过程平稳,停药后无反跳和颅 内压增高。
控制性降压
• 不同之处:开颅前降低血压而不是降低颅内压 • 时机:剥离前20min • 目标:脑血流自动调节限度内(MAP60-
70mmHg)以保证足够的脑灌注压(老年、高血 压患者 2/3) 注意:参考MAP、CVP及实际出血量,适当输血 输液,夹闭后停用降压药,适当快速补充血容量, 高血压-高容量-血液稀释疗法,使血压回升至术 前水平,有利于扩开闭合的脑血管,改善脑血流, 提高氧供,便于术野止血或脑功能的恢复,避免 脑血管痉挛而至的脑组织局灶性神经损伤、意识 障碍甚至死亡。
4ug/ml的右美1ug/kg。对照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之后所有的患者 静注2.0mg/kg丙泊酚、0.5ug/kg舒芬太尼和0.9mg/kg罗库溴铵全麻 插管,机械通气,维持2.0%七氟烷和6-8mg/(kg.h)丙泊酚,间断 静注0.3mg/kg罗库溴铵保持无体动。上头架前1min,静注舒芬太尼 0.2ug/kg和利多卡因1.5mg/kg以减轻心血管的反射。
术中颅内压的控制策略
策略:1. 控制插管反应:利多卡因1-2mg/kg
2. 高颅内压不能吸入高浓度的吸入麻
醉药≤1.0MAC
增加CBF
引起脑血流对CO2 反应性的降低
使脑自我调节功能减弱
术中颅内压的控制策略
• 3. 脱水治疗 渗透性利尿—甘露醇
•
剂量:0.5-1.0g/kg。
• 增大剂量可延长作用时间,但不会更有效的降低颅内压
麻醉维持管理要点
• 体位及呼吸道的管理 • 麻醉脑灌注的维护
术中颅内压控制策略 降低脑代谢措施 药物脑保护的再认识 术中监测措施的实施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补液的特殊性
• 动脉瘤破裂时麻醉处理 • 苏醒期的管理
体位及呼吸道的管理
• 体位
•
头抬高15-30度有利于静脉回流,防止
缺氧引起的ICP升高和脑水肿的发生。
术前评估
1.神经系统检查、循环、呼吸功能、肝肾功能、动脉瘤 部位、大小、出血量、术前禁食
2.全身状况的评估 是否存在血容量不足
• 术前访视应重视病人颅内压是否增高,是否存在恶心呕吐 • 是否应用脱水剂及利尿剂,应用时间长短,术前应查水及电解质的
变化(低钾血症),以防术中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3.术前用药:原则为不抑制呼吸功能,不增加颅内压
脑动脉瘤麻醉课件
概述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是引 起SAH的主要病变。破裂的发生率占48%,术中 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颅内压增高均可 导致不良后果。手术治疗的效果与麻醉处理是否 得当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与动脉瘤围术期多种并 发症(瘤破裂、脑缺血和神经功能丧失)的严重 程度紧密相关。
分级
• 根据严重程度分级:
•
0 级 未破裂动脉瘤
•
Ⅰ级
无症状或轻微头痛
•
Ⅱ级
中一重度头痛. 脑膜刺激征. 颅神经麻痹
•
Ⅲ级
嗜睡,意识混浊,轻度局灶神经体征
•
Ⅳ级
昏迷,中或重度偏瘫,有早期去脑强直或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Ⅴ级
深昏迷,去大脑强直. 濒死状态
• Ⅰ 级、 Ⅱ 级 脑自主调节功能和颅内压接近正常
内压↓
• 维库溴铵:无心血管副作用、无组胺释放 • 顺阿曲库胺:无ICP增高 • 芬太尼:降低循环阻力、脑血流↓灌注量↓ • 七氟醚:脑耗氧量↓、颅内压↓
最新相关文献报道
• 《右美托咪定对脑动脉瘤手术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和安置头架时血流
动力学的影响》2011年3月第17卷第8期 (中华麻醉学)
• 方法:所有的患者均不用麻醉前用药。右美组-15min内静脉泵注浓度
术中脑水肿、颅内高压和瘤体破裂,是脑动脉瘤手术良好的麻醉辅助 药。
动脉瘤夹闭前控制性降压
-----第二个重要环节
• 经典预防方法:剥离动脉瘤特别是在接近脑供
血动脉前和夹闭瘤壁时实施控制性降压
• 药物选择: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 原因:脑血管平滑肌对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非常
敏感,较小的剂量即可减少或阻断钙离子内流, 尤其时缺血后低灌注区的血流量增加明显,从 而改善微循环,防止脑细胞坏死,具有脑保护 作用。
麻醉诱导---第一个重要的环节
• 目标:平稳,无呛咳、血压骤升,确保最佳的脑灌注压(药
物),防止脑血管痉挛(低血压)和瘤体破裂出血(动脉瘤 的跨壁压)。
• 动脉瘤的跨壁压(CPP)=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 • 跨壁压↑----通气不足、过度通气、颅内压升降波动剧烈 • 药物的选择: • 依托咪酯:迅速、循环影响小、脑耗氧量↓、脑血流量↓、颅
– 控制ICP,尤其是在切开硬脑膜前
• 3术中组织的牵拉
– 拉力<30mmHg,<15min
• 4脑血管的痉挛或堵塞
–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术中颅内压控制的策略
• 颅内压(ICP)
• 颅内高压ICP>15mmHg
• 任何致使颅内容量增高的因素均可增加ICP • 血容量的增加 • 脑组织的水肿
– 细胞的毒性 – 血管的源性